探索实践绩效管理 力行ZF职能改革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打造组织与个人联动的绩效考评机制,构建完善省、市、县、分局四级联动的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上形成特色经验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严格绩效管理,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这表明推行ZF绩效管理,是我国新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环。如何通过开展绩效管理提升ZF效能、释放改革红利,从而提高ZF的执行力和公信力,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积极探索,打造组织与个人联动的绩效考评机制,构建完善省、市、县、分局四级联动的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在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上形成特色经验。
自我改革破解管理难题
在佛山市禅城区地方税务局办税服务大厅,工作人员张珏云以工作速度快、工作效率高、错误率低著称。2014年,该厅办税服务窗口人均全年业务量为1.1万笔,而张珏云高达3万笔;窗口业务量的人均贡献率为1.8%,而她却达到5.1%,相差近3倍。
张珏云的脱颖而出,源于该服务大厅依托“智能评价系统”和“绩效评价系统”开展的全员量化考评,这一考评方式是广东地税系统实施绩效管理3年来的重要举措。
扎根于广东这片敢为人先、先行先试的改革热土,2011年,广东省地方税务系统就开始以试点的方式摸索绩效管理工作,通过绩效计划和考评指标的制定、细化、分解、落实、总结,形成了管理的闭环,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双重提升。2014年1月,被国家税务总局选定为绩效管理省级局试点单位后,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全面总结完善了近3年绩效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和不足,在全省地税系统逐步构建起一套部门绩效承接单位绩效、个人绩效担当部门绩效、组织绩效挂钩个人绩效的“三位一体”绩效管理体系,从管理理念上探索出一条转变机关作风、提升行政效能的可行之路。
ZF部门实施绩效管理,是一道公认的管理学难题。在旧有管理模式和传统观念的束缚下,广东省地税系统进行的这场“触及灵魂、伤筋动骨”式的自我改革和创新,有着鲜明的特点。
科学考评提升机关效能
“要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提升ZF机关的效能,必须在考评管理上注入强劲动力。”广东省地方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南健指出,建立一套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是广东省地税系统3年来推行绩效管理的根基。
据了解,为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及标准,广东省地方税务局机关全面梳理了部门和岗位职责,建立起70份部门职责说明书和402份岗位职责说明书。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可行的组织绩效计划和考评指标,对于个人考评指标,还要求集体讨论、审议确定。省局机关编制《部门绩效计划暨绩效考评指标表》22份,部门绩效考评指标496个;《岗位人员绩效计划暨绩效考评指标表》286份,个人绩效考评指标2279个。此外,通过参考《国家公务员通用能力标准框架》,省局机关对处级干部的激励示范、沟通协调等8种能力,科级干部的文字表达、有效执行等8种能力分别构建成长模型,形成岗位人员能力成长历史分析记录,以此作为提升干部职工岗位匹配度的数据基础。
全新的绩效管理考评指标体系,对部门和个人的岗位职责进行了再界定,有效解决因职责交叉、标准不清、任务归口不当而造成的推诿扯皮等问题;对同一时间段的工作情况记录进行比较,避免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而对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深度融合,从根本上纠正了“完成任务就是为领导贴金”的错误认识。通过对工作完成数量、完成质效、难度系数和改革创新方面的科学考评,达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的目的。
2014年10月31日,广东地税绩效管理平台在全省地税系统全面上线运行,依托该系统点对点推送待办任务,全程跟踪留痕,实现绩效管理自动考评、自动预警、自动取数和自动反馈,实现省、市、县、分局四级整体联动。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同时,个别地区结合实际开发了本地化的绩效平台辅助软件,绩效考评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大大提升。在全省一盘棋的绩效管理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自动流转完成的考评工作超过90%,自动取数比例超过50%。如省局机关将公文超期情况纳入自动取数考评后,公文超期办理率从2014年1月的10.93%下降到7月的1.63%,上半年仅为4.6%,比2013年同期下降近5成。
公正公开接受全员监督
公正公开是绩效管理的核心价值,广东省地方税务局通过公开公示绩效计划、考评标准和过程、绩效考评结果,将各个岗位人员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都置于全体人员的监督之下,促使绩效管理公信力不断提升。比如在绩效计划公开上,要求下级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必须明确量化目标和具体措施;上级分配下达全局目标任务,必须在听取下级意见基础上合理确定,通过采取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健全完善绩效计划形成机制。各部门制定的本部门绩效计划必须经由评审会审定,并由绩效办对其推进部署情况进行点评打分。绩效计划确定并公开后,一般不再更改。在考评标准和程序公开方面,将绩效管理的考评标准、考评细则、方法程序以及各个环节的流程规范在内网公开,并通过条块结合的方式进行了全员培训。对于绩效实施过程,各部门须按月撰写绩效落实和问题分析情况报告,经审核后在内网公开,接受全体人员监督。
从试点到推广,广东地税绩效管理的改革的晕轮效应逐渐显现。通过单位、部门和岗位人员的绩效成绩排名公示,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提升工作绩效的紧迫感出来了,形成了绩效管理和日常工作相互促进、共生共赢的良性循环。
佛山禅城区地税局纳税人前台办理时间缩短一半,惠州大亚湾区地税局“企业申报率”、“按期核定率”、“登记率”不断提升,茂名高州市地税局根据工作记录进行多维度评价形成主动做事风气,广州从化地税在绩效考评中有效解决税收预测准确率不高的问题,使成绩由全市倒数跃居第一……诸多的个案犹如处处火种,已经在广东地税整个系统形成了提质增效的燎原之势。
2014年6月份开始,国家税务总局将广东省地方税务局自主开发的绩效管理平台向各省税务系统推广。在全国税务系统绩效管理工作全面试行的动员部署会上,王南健在做经验介绍时指出,打造部门与个人联动的绩效考评机制,实现组织与个人高契合度的绩效文化,以及构建省、市、县、分局四级联动的绩效管理信息化平台,正是广东地税在探索绩效管理上得出的宝贵经验。如今,作为广东省ZF和国家税务总局开展绩效管理工作的“双料”试点单位,广东地税顺应ZF管理改革大势,以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实现了绩效管理对业务、流程、人员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成为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在ZF绩效管理上的探路者之一。
行政改革只有进行时,绩效管理永远在路上。广东省地方税务局绩效管理正按照“顶层设计、分类指导、注重过程、持续改进”的理念,在总结过去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不断建立健全着以“全系统绩效岗责体系、绩效指标标准化体系、分类分级绩效考评体系和绩效管理信息平台”为框架的绩效管理模式,持续激发出干部队伍的内生活力,为ZF行政改革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