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华君、peter等人要求,来谈谈交易成本。没有深入过,可能也不会浅出,尽量吧。现在的版本,是我修改后的版本。
我现在才发现,要让没学过经济学的,能看懂我写的东西,是多么不容易。这种不容易,给我的收益甚大,为了要出写大白话式的理论来,我得重新系统思考我有没有真正理解掌握理论,在这过程中,我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也就有了相应的改进与提高,我写的帖子会一直改,改到网友与我自己满意为止。
谢谢提出各种疑问的朋友,希望能继续得到你们的讨论,在讨论中,共同进步。
传统上,经济学自从亚当.斯密<国富论>确定下了基本的分析框架,把经济学研究对象分为二部份,分别是资源配置与收入分配,前者叫作微观经济学,后者叫作宏观经济学,而在研究这二类现象的过程中经济学家是把制度假定为既定的。
事实上,现实中存在不同制度选择问题的,不同制度的选择与安排,也是有成本的,这个成本也是从放弃的收入或者说放弃的财富角度来衡量的。不研究这个成本,许多有关制度选择的现象无法解释。
比如我到一般餐馆吃饭,吃的东西,是按每样东西付费的,多吃多付。但我们也经常见到自助餐,我付了一个固定的价钱,吃什么东西,每样东西各自多少,随我的便。由于付的钱是固定的,我吃东西就会和一般的餐馆不同。
比如我吃鸡蛋,相对于“多吃多付”的制度我会多吃,如果鸡蛋按照“每个付钱,多吃多付”的方式吃,我会吃2个,原因是我吃第2个鸡蛋的用值等于鸡蛋的价格,因为要是第2个鸡蛋的用值高于价格,我会再吃,要是低于价格,我会只吃一个。但在自助餐制度安排下,多吃不用多付钱,我会吃3个,于是鸡蛋的边际用值低于鸡蛋价格,传统经济学叫作浪费。
问题是既然有浪费,为什么现实中仍大量出现自助餐呢?原来,我们在分析上述现象时,忽略了二种制度安排下,制度本身起来的成本。在分析吃鸡蛋这个行为选择时,我们按照传统的经济分析,研究了吃鸡蛋的用值与鸡蛋的的成本,二者在边际上相等,我的总用值最大(一般教课书叫作效用最大化)。但是,在自助餐形式下,餐馆主人可以省去度量鸡蛋个数的费用,可以省去每个鸡蛋分别定价的费用,现实中的表现之一就是同样规模的餐馆,服务员的人数,自助餐馆比“多吃多付” 的餐馆会来得少,人少当然工资也少。要是节省下来的度量费用与每样东西分别计价的费用能大于多吃鸡蛋的浪费,自助餐馆这种餐馆制度安排仍是经济上有效率的。
传统分析要么把制度当作都一样的,完全忽略制度不同引来的成本;要么承认存在不同制度,但是制度不同引起的成本不同,对解释现象没有用处。事实上,像自助餐馆这类现象,要是我们忽略制度不同引起的不同成本,也就是交易成本,是无法合理解释的。
为什么把不同制度安排引起的不同费用,取名交易成本呢?原来交易成本这个概念是由一位叫罗纳德. 科斯的英国人首先提出来的,20出头的科斯,还在上大学本科时,得到一笔奖学金,到美国作访问。他参观考察了大量美国的市场与企业之后,当时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东西在市场上按照价格机制自由买卖,而同时有的东西是在企业生产的呢?市场上买卖的东西,是以价格为标准,价格下降,消费者多买,价格上升,商人会多卖。
但是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比如人员调动,有的不是按照价格为标准的,比如,我被厂长从甲车间调动到乙车间,并不一定是因为乙车间工资更高,而是厂长人为的强制我调动的。为什么会同时存在市场与企业两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呢?
科斯同学认为市场交易的多种成本中除了价格以外,还存在其他成本,比如,要了解一个产品的信息,要成本,我开始说要买,你进了货,后来又说不买了,也就是处理合约执行问题,也是要成本的,又比如,我们在市场上买卖东西,有大量讨价还价的,讨价还价费时费力,也是成本,所有这些除了价格本身以外,为了使买卖成交引起的成本,科斯同学把它定义为交易成本。为了节约这些市场中的交易成本,企业这种组织形式于是出现了。后来,经济学家把科斯提出的专指市场制度下引起的交易成本,一般化为所有制度安排下引起的成本。
以上是从研究对象的角度说明交易成本,还可以从与生产成本相区别的角度来说明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不直接产生财富的成本。交易成本当然是成本,成本概念与理论,都可以用在交易成本身上。
财富,简单说就是产品与服务。你生产矿泉水这种产品,你就要作各种投资,你要买土地,建厂房,雇佣工人,购买各种原材料,你要花时间精力来管理这个厂,经济学上把这些投资大致分成三大类:土地、资本与劳动力,给了一个统一的名称,叫作生产要素。
后来,费雪在<利息理论>中,把这些各种各样的生产要素统统叫作资产,资产是指能够带来收入的东西,能够带来收入的,统统叫资产,关于资产、收入、资本、财富、利率、消费等等概念,这个网站中,dbs兄有帖子专门作了介绍,大家可以参考,这里不再多说了。
要生产产品,投资这些生产要素所支付的金钱,就是生产成本,生产成本可以按照不生产要不要付的标准,分为固定成本与直接成本,关于固定成本与直接成本的关系,可以见蓝田日暖的帖子<该为溅出的牛奶哭泣吗?>
你花了生产成本生产矿泉水,我来买,满足了我解渴的需求,你花的成本是生产性的,是生产成本,不是交易成本。你和同事张三为了竞争科长的位置,明争暗斗,搞关系贿赂厂长,大打出手流血住院,花在搞厂长关系上的钱与力,用于打架的时间精力,流的血,与生产矿泉水无关,不能解决我渴的需求,是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不同是因为竞争形式不同引起的,竞争标准不同,竞争规则不同,也就是产权不同,竞争形式不同。用以上例子来说明,你与张三竞争科长的位置,标准可以是谁能打或者谁与厂长关系铁,也可以是谁的推销能力大。用你与张三推销矿泉水的销售额为标准,在这种竞争形式下,你们用于推销矿泉水的时间、精力,对我是有好处的,推广来说,是对社会是有好处的。以与厂长关系铁不铁为标准的竞争下,能不能当科长,关键是要看个人公关厂长的能力,看谁的拍马水平高。这种情况下,推销矿泉水能力与当不当科长无关,推销能力收益下降,投资于推销的时间精力减少,投资于拍马屁的时间精力增加,拍马当然对厂长有好处,能满足他的需求,但对一般的社会成员,比如对我,就没啥好处了。如果用打架的竞争方式,标准是谁的拳头大,谁能打谁当科长,那么,投资于销售与搞关系的时间精力会减少,投资练习拳头的时间精力会增加。投资于搞关系或者练拳头的时间精力,与投资于生产物品,提供服务不同,它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是交易成本。同样的时间精力,投资于推销,可以生产更多的矿泉水,满足社会需求。交易成本越大,社会财富越少,这是从产权,也就是竞争规则的角度来看成本的。上述例子中,投资推销产生的社会财富最大,搞关系其次,打架最小,这三种制度的交易成本,则是打架与搞关系相等,为投资推销产生的社会财富,投资推销的交易成本是搞关系的财富,后者小于前者。
再来说说服务方面的交易成本。我与美女谈心,我有收益的,她越美,我收益越高。张三也想与美女谈心,为了与张三竞争,我于是武装身体与头脑,锻炼身体,研究女人心理,多读书。我用于武装身体与头脑的时间精力是生产性成本。   
后来,美女不与我谈心了,改成与张三谈心了。原来是美女父亲知道我出身不好,是小资产阶级,与他女儿出身贫农的身份门不当,户不对,强制我不能与她谈心。我为了与美女谈心,花钱搞定我同学李四,他是管户口的,我让他出具了一张证明我是贫民的户口证明。以出身成份为标准,我用在户口证明上的钱与力,与美女谈心无关,是交易成本。
一般化来说,如果竞争的形式是自由竞争,一般是交易的方式,用出价高低为竞争标准,那么,人们会为了在价格竞争中取胜,会花经济资源于改善管理与科技,进行知识积累,这些,对社会财富增长有促进作用。而人为规定的,非价格方式的竞争,则会花经济资源于搞关系,练习拳头等,而搞关系,练习拳头等对社会财富增长,没用促进作用。
但是价格制度,本身是有成本的,前提是要有明晰的产权,如果有的东西,界定产权成本太高,搞价格制度成本太高,那么就采用非价格制度,现实中,政府、非盈利组织等的存在,就是价格制度成本过高的原因。现实中,我们可以排列各种制度下具体的交易成本,从这些成本的变化中,经济学叫作边际变化中,推断出行为的变化。
对于制度改革与演变,要看哪种制度成本高,哪种低,具体条件不同,各种交易成本变化也不同,要在借鉴历史经验的基础上“试一试,看一看”“摸石头过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