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15万大军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亮身边没有大将,也没有多少军队。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口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司马懿来到城前看后,疑惑不已,就下令撤退。别人不解,司马懿说:“诸葛亮一生谨慎,不曾冒险。现在城门大开,里面必有埋伏,如果进去,正好中计。还是快快撤退吧!”于是各路兵马都退了回去。
三国中有一段“望梅止渴”的故事,讲曹操率兵马远途跋涉,天气炎热,官兵们又累又渴,偏偏又找不到一口水井和一条溪水。于是曹操便大谈:“前面山上有一片梅林,大家可去。”梅子是酸的,人们一提到“酸”,或一想到“酸”,自然会大量分泌唾液,可暂时解渴。曹操巧妙地利用了暗示效应。
中国古代有个笑话:朱生是有名的聪明人。汤生有一次在室内对朱生说:“都说你聪明,你若能把我从屋内骗出屋外,我便佩服!”显然,汤生暗示朱生没有让出屋的本领。此时,朱生叹口气说:“当然,你坐在屋内舒舒服服的,谁能骗得出,但若你在屋外,我肯定能将你骗入屋内。”汤生听罢,说:“好,我马上出去,看你如何将我骗得进来!”说着,便出屋去,朱生笑曰:“怎么样,一句话就把你骗出去了吧!”朱生因灵活使用反暗示效应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