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123 54
2015-01-11

本人一直很自信,以为自己的脑袋瓜子还算可以。但是,近30多年,我就觉得我的脑袋瓜子似乎不行了,被右派给整迷糊了。

右派一直宣扬,只有土地是自己的,收成是自己的,农民干起来才有积极性。生产队里因为土地不是农民自己的,收成也不是农民自己的,所以农民干活没有积极性,喜欢磨洋工。



这是个很好的三段论,推理严谨,一气呵成,我能明白,我也相信。我这个人是一贯讲逻辑的,一碰到这么好的逻辑推理,我立即就能明白,也毫不迟疑地相信了。



所以,土地承包后,农民单干了,自己干自己的了,有积极性了,这个我信。



到这里为止,我还不迷糊。



我一直认为,一个真理要具有普适性,要放之四海而皆准,不能有反例。可是,一到美国那里,我就迷糊了。




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以前中国农民的最高理想。中国以前以贫农居多,一家种几亩地、十几亩地的居多,自家人就能忙过来,不需要帮工,是单干,是小农经济。按照上面的逻辑,这时的农民也应该是很积极的,这种制度也应该被我们大加赞赏。



而美国的农业一直都不是单干,美国的农业是农场制度,农场普遍都很大,几千亩、几万亩的农场很多,农场主一家人根本都干不了,需要很多工人,是集体作业,是大农经济,和中国不同。按照上面的逻辑,农场主一家人都有积极性,因为土地是他们自己的,收成也是他们自己的。可是,农场里的雇工有积极性吗?土地不是他们的,收成也不是他们的,他们凭什么有积极性呢?按照上面的三段论,推导不出他们有积极性,他们干活肯定也得磨洋工。



由此我们就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如果认为美国的农场工人干活有积极性,那么上面的三段论就是错误的;如果认为美国的农场工人干活没有积极性,那么为什么右派从不指责那种农场制度,而且美国农业为什么那么发达呢?是美国该向我们学习还是我们该向美国学习?如果我们要向美国学习,该怎么学他们呢?



我迷糊了!脑袋跟不上了!



仔细琢磨三天三夜,我明白了,原来右派根本就不讲真理,不是拿一个大家都普遍承认的真理去检验一个现实,看这个现实符合不符合真理,而是根据他们不喜欢的现实专门人造一个真理来推翻这个现实。看见生产队集体劳作,他们不喜欢,就说只有土地属于自己的,收成属于自己的,农民才有积极性。专门针对生产队造了这个“真理”。至于这个“真理”有没有普适性,符合不符合美国的农场制度,他们就不管了,先把生产队捣散再说,那个“真理”用过就扔。这是他们惯用的伎俩。



美国农业从上世纪初就开始了机械化,如果是一家一户单干的小农经济可以实行吗?不要说中国当时没有这样的科技,没有这样的生产力,就是有这样的科技,有这样的生产力,能制造出很多的大型农机,可是单干的农民能买起吗?再说,一家几亩地,分在几个地方,巴掌大一块,机械能转开圈吗?机械化怎么推广?



咱羡慕人家美国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却不知道人家的农业恰恰不是靠单干发展起来的。单干的小农经济是没有出路的,两千年前小农经济的单产就已经到达了顶峰,个人积极性的作用已经显示完毕,要继续增产只能从集体上找出路。



右派说毛泽东是农民出身,有小农经济思想。可是,到底谁有小农经济思想?说毛泽东有小农经济思想,打死我也不信,事实是明摆着的。



现在要搞土地流转,土地集中给某一个人,广大的无地农民给他打工,这是向美国学的一种集体作业经济,私有制下的集体作业。这种制度带来的贫富分化我们且不说,我们就只问,那时参与集体作业的农民能有积极性吗?那时右派将如何面对他们上面的三段论,又如何解释分田单干的正确性?




到那时,右派肯定又一次面临理论不够用的尴尬境地,需要紧急创造适合时代需要的新理论,那时就看他们又怎么忽悠吧!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1 13:20:32
我想说的是,不过是舆论宣传而已,关真理什么事?

在某些人眼里,一切不过是工具......生存的工具而已。所以重要的不是别人说什么,别人的立场是什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 13:55:47
知道自己上班怎么干活就不糊涂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 18:12:08
clm0600 发表于 2015-1-11 14:32
土地不是他们的,收成也不是他们的,他们凭什么有积极性呢?按照上面的三段论,推导不出他们有积极性,他们 ...
你不知道为什么要瞎说呢?

每个生产队都有记工员,专门记录每个人干多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 20:20:21
支持土哥。

1,按他们的逻辑,只有搞社会主义,才最有效率-------劳动成果应该归职工,职工也有私人产权啊,也应该为自己劳动,为自己打工,为自己挣钱,也应该享受利润。


2,中国继续搞小农经济,是很好的。中国人口太多,土地太少。

一是,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大,可以利用闲散劳动力等,而并不影响总产量,但,需要加强农民之间的合作、联合,和加强科技力量。而假若换成大农场,机械化作业,由少数人来经营土地,那么,不还是打那么多粮食吗,总产量很难提高。

二是,广大农民亦工亦农,可进可退,对社会稳定好,有利于化解社会危机。

三是,广大小农经济,对中国的工业发展,城市发展,是一种巨大的辅助力量,有利于化解经济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1 21:40:03
楼主,请先看看如下资料,再发高论。
美国农业
美国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都处于世界最发达之列。美国农业之所以成功,有其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因素,但更与经历百年的历史演化和市场竞争所形成的农业及相关产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机制构成的、有竞争力的生产方式密切相关。

美国的农业以家庭农场为主,约占各类农场总数的87 %,合伙农场占10 %,公司农场占3%(1987年)。由于许多合伙农场和公司农场也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因此美国的农场几乎都是家庭农场,可以说美国的农业是在农户家庭经营基础上进行的。

由于农产品市场开拓、科技进步和大范围配置资源,促使农户分工分业,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农户集中。专业化、集约化生产,加速了农户之间的兼并与重组。从农场数量和土地规模来看,1950年农场总数为565万个,拥有土地48600多万公顷(包括耕地、牧场和饲草用地,下同),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86.2公顷。到1998年农场总数下降到219万个,拥有土地近38600万公顷,平均每个农场拥有土地176公顷。农场数量下降了61 %,平均规模扩大了一倍。农场总数的下降增强了农户的产业竞争力。同时,使那些不适合现代农业经营的农户重新定位,转换职业,进入城市,自然而然地完成了农业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以及向城市的转移。现在美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由1910年的32 %降到 l.8%。

美国农业现代化程度很高。农业现代化即用先进农业机械和农业技术去改造传统的落后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过程。它大体包括农业的机械化,即用现代的耕作机械、水利灌溉设备等代替手工和耕畜动力、农具,尽量投入机器设备,节约劳动力;技术的现代化,通过采用化学的、生物的技术,改善与增加农作物品种,提高单产水平;管理的现代化,即把在工业部门中先发展而后成熟的管理办法、经验引入农业,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实现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资源结构的特征是人少地多,劳动力供给短缺,劳动力价格相对较高,因此,美国农业的技术革命是从机械技术开始的。农业现代化经历了农业机械革命、化学革命和生物革命以及管理革命(并不排斥它们的相互交织)。美国的农业机械化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南北战争前后至1910年的农业半机械化时期;1910年至1940年的农业基本机械化时期;20世纪40年代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农业全面高度机械化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土地价格的高涨,土地利用率的提高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突出矛盾。美国就把农业现代化的焦点集中到采用生物、化学技术,以提高土地产出率上。与此同时,农业机械自身的改革和运用仍旧伴随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不仅重视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同时也十分重视农业组织管理现代化,大力推行农业专业化、一体化、社会化,其专业化形式主要有三种:地区专业化、部门专业化、作业专业化。到1969年,美国以经营一种产品为主的专业化农场已达农场总数的90%以上。据美国专家计算,仅此一项,使美国农产品大约增产40 %,而成本降低50 %~80%。同时,美国加速进行农业管理革命,一方面把工业部门的管理技术运用于农场管理;另一方面,在建立高度发达的农业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把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组成为一个统一的农业综合体,实现了产业化经营。

美国农业的发展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分界线,现代化的特征逐渐表现出来,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到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是各种农业机械迅速增加的时期,1945~1965年拖拉机增长103 %,谷物联合收割机增长179 %,其他种类的机械数量也有大幅度增加,此后,机械数量增长缓慢,渐趋稳定,有些机械数量还有所下降,但是机械质量和性能大大提高。在一些高难度作业领域,如马铃薯、甜菜、西红柿及葡萄等的采收都实现了机械化。畜禽饲养实现了自动化和工厂化。目前,农业机械与计算机、卫星遥感等技术结合,正在向高度自动化和精确化方向发展。

2.实现了以化肥和农药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农业化学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美国化肥消耗量直线上升,80年代以后,由于在较高的化肥投入水平上单位投入报酬递减和生产化肥品种的有效成分不断提高,化肥使用量呈减少趋势。

3.经营集约化和产业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20世纪70年代之前,南部的一些烟草和棉花农场还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现在大都成为大规模的机械化农场。目前,美国农场的平均规模已经达到176公顷,其中大农场已经达到1200~1600公顷。机械化技术、资金密集型经营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而且,在农业发展过程中,行业分工越来越细,产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农场规模的扩大也促进了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小型农场(年产值在10万美元以下)占83.6 %,农业产值只占34.2 %;中型农场(年产值10万~50万美元)占14.2 %,农业产值占38 %;大型农场(年产值在50万美元以上)虽然仅占2.2 %,但其农业产值却占27.8 %(1993年)。农场的专业化比例已经很高,棉花农场专业化比例为79.6 %,蔬菜农场87.3 %,大田作物农场81.1 %,园艺作物农场98.5 %,果树农场96.3 %,肉牛农场87.9 %,奶牛农场84.2 %,家禽农场为96.3 %。

摘自搜狐财经网《中国与美国农业生产方式的比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