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钱学森之问”,钱老本人曾经有过解释。他说目前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技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总是冒不出杰出人才。对此学界有很多讨论,其中一个核心问题是:我们真的没培养出杰出人才吗?
首先大学没有培养出杰出人才的说法是不完全对的。举个例子,杭州普通学校培养的人才已经成了亚洲首富马云。所以大家在考虑“钱学森之问”时,能关注另一个问题。
原来,在“钱学森之问”提出6年后的2011年,美国《纽约时报》也曾公开发出另一个疑问:为何当今世界难觅“大思想”?
这个疑问可以被称为《纽约时报》之问。这是一个同样深刻的问题。与之前的爱因斯坦、凯恩斯、丹尼斯·贝尔等思想、学术大家相比,当代的全球学界几乎没有产生与之等肩的人物,为什么呢?
换言之,‘钱学森之问’不但在中国存在,世界范围内也有同样问题,其原因很可能在于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海量信息使人们根本没时间思考‘大问题’。没有思考,也就难成大家。
无法出现大师的主要原因在于时代而非教育本身。
必须承认,中国的大学教育是存在问题的。创新人才培养本身非常复杂,大中小学各阶段都存在自身的问题。对于大学而言,目前最主要的原因依然是过度的行政干预,这种干涉也是抑制我国大学创新能力,包括影响我们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原因。(文章源于千人智库,EWW150122Z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