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量化宽松是有益尝试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 
马丁•沃尔夫 
可怜的欧洲央行(ECB)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啊。他正试图把欧元区引向“货币之水”。遗憾的是,水中的怪兽长了多个脑袋:有些脑袋特别渴望喝些水;另一些脑袋则坚称,真喝的话对大家都有害。但欧洲央行不得不试一试。如果让通缩站住脚,危险性要大得多。
因此,欧洲央行已决定每月购入600亿欧元资产,此举至少将持续到2016年9月。最重要的是,购买行动将一直进行下去,直到该行看到通胀出现“持续调整”且与其目标(即在中期内使通胀率“低于、但接近2%”)一致为止。购买额度的分配将参照各成员国央行在欧洲央行实缴资本的占比(它大致等于各成员国国内生产总值在欧元区的占比)。欧洲央行也对德国做出了让步,答应所购资产的80%将落在各成员国央行资产负债表内。尽管如此,欧洲央行还是强调,“管理委Y会(Governing Council)保留对该计划全部设计的K制权,而且欧洲央行将协调购买行动,从而保障货币Z策的单一性”。
这很像2012年德拉吉做出的承诺,即“不惜一切代价”拯救欧元。这一次,欧洲央行表示将购买约1万亿欧元资产,相当于欧元区GDP的10%,也大致相当于欧元区公债总值的10%。最重要的是,它将持续购买,直至实现其目标为止。
尽管任何人都不应对欧洲央行真的决心履行其职责感到意外,但此举的大胆程度还是远超出人们的预期。此外,这一无限承诺可能会把欧元区推入复苏。目前,欧元区正得益于油价下跌、一些结构性改革、银行业实力增强以及主权债务收益率大幅下降。
欧洲央行的承诺如今或许会引发信心的螺旋式上升。起码抱有这种期望是情有可原的。批评者分为两个对立的阵营。第一个阵营认同欧元区受困于需求长期疲弱,需要动用标准的宏观经济手段。但这些人主张,光采取货币行动是不够的,而且更糟糕的是,货币行动还减轻了各国ZF的压力、让它们觉得没必要部署扩张性财政Z策。
不过,如果欧洲央行去跟各成员国ZF叫板,那无疑是件极其危险的事。另外,已公布的计划几乎肯定就是德拉吉所能采取的力度最大的动作。关键的一点是,欧洲央行已经制定了一项基准,现在必须依照这一基准停止该计划是正确的。
第二个阵营由那些认为“量化宽松(QE)近似于创造魔鬼”的人组成。我就不去讨论那种认为量化宽松是迈向恶性通胀第一步的观点了;反驳这种观点的证据非常充分。更为严肃的观点是,温和通缩没有害处;货币Z策不能消除结构性短板;量化宽松将解除各国ZF背负的改革压力。
其中第一观点太过掉以轻心。通缩将加剧债台高筑者面临的问题。再者,不同于日本的是,欧元区在需要用财政Z策遏制通缩影响时,却不具备动用财政Z策的能力。最后,如果不能实现欧洲央行的通胀目标,将令该行信誉扫地。
对第二个观点的回答是:那又怎样?没错,货币宽松无法根治结构性难题。但欧元区并非因供应面问题突然恶化而陷入低迷。它是因需求剧减而停滞不前的。另外,供应面的改革未必将提升需求,德国过去10年的表现证明了这一点。实际上,劳动力市场改革可能会在短期内降低需求,因为工人们担心被裁和减薪。因此,大力支撑需求是对供应面改革的必要补充,尤其是考虑到即便欧元走低,欧元区也很难指望实现像德国那样大的对外盈余。
对第三个观点的回答是,那些认为ZF只有在挨鞭子时才会进行改革的人,施虐狂色彩太浓。对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个有力的反驳:那些投身痛苦改革、却没得到任何需求面Z策帮助的ZF,将名誉扫地并被民众抛弃。欧元区或许很快会发现自己要对付Z翼或Y翼的民粹Z义ZF,这些ZF坚决反对强加到它们头上的Z策。走这条路无疑会遭遇大得多的灾难。
没人知道这一行动能否奏效,但它至少是个开始。德国的强烈反对可能也会削弱其可信度,但欧洲央行至少正在采取行动。这远不是欧元区危机的完整解决方案,但欧洲央行为维持欧元区的继续存在作出了一次值得欢迎的努力。
译者/何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