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462 16
2015-02-23
逐句解读《资本论》之一

马克思开篇通过解读商品从而引出: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因此,交换价值好象是一种偶然的、纯粹相对的东西,也就是说,商品固有的、内在的交换价值似乎是一个形容语的矛盾。现在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个问题。”
    1.这里界定出马克思要论述的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2.论述了交换价值决定的当代观点——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
    3.针对这个观点,马克思并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而是简单的提出了质疑,他用了两个含糊的词语——好像、矛盾的。但他似乎是对此持反对观点,他认为——商品具有内在的、固有的交换价值。其实从后面的论述就是这回事。

    谢评:马克思提出问题,交换价值有内在的决定吗?然而,这个问题显然是多余的!
    难道商品的交换价值不是“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吗?这应当是不证自明的,但马克思进入的证明其有内在决定的漫漫之路。
    最为让人不理解的他并没有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下去,从而得出商品具有内在决定的东西。而是把商品具有内在决定当作前提,从而为其需要的价值概念做出反复的论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2-23 13:26: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3 15:14:58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2-23 11:35
逐句解读《资本论》之一

马克思开篇通过解读商品从而引出: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3 15:34:35
leijy 发表于 2015-2-23 13:26
典型的滥竽充数,歪批《资本论》。真应该请你上春晚去演小品、讽刺剧。
典型的文革遗风,什么地方歪批了,拿出证据和逻辑,不要拿自己的无知到处扣帽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3 19:24:38
斑竹合并:
逐句解读《资本论》之二

接逐句解读《资本论》之一,接下来论证交换价值:
“某种一定量的商品,例如一夸特小麦,同x量鞋油或y量绸缎或z量金等等交换,总之,按各种极不相同的比例同别的商品交换。因此,小麦有许多种交换价值,而不是只有一种。既然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都是一夸特小麦的交换价值,那末,x量鞋油、y量绸缎、z量金等等就必定是能够互相代替的或同样大的交换价值。由此可见,第一,同一种商品的各种有效的交换价值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第二,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

马克思得出这两个结论是不严格的:
    1.马克思在此已经偷换了概念,此时的交换价值已经不是交换关系或比例,而是一物能够交换到另一物的量。
    马克思从交换中多种物品都能够同一种物品相交换入手,从而得出能够替代的同样大的交换,但在没有确定交换是等价交换时,“同样大的交换价值”有何意义?显然,马克思相好当然的把等价交换当作交换的前提,这显然是错误的,从逻辑上讲是欠严格的。
“等同”的东西是必然的吗?——其实,在货币没有产生以前同样存在着交换——他们是互通有无,他们并不必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即便在货币产生以后,货币是作为交换的一方出现,还是作为“等同的东西”出现呢?这个问题就从几个简单的例举就得出结论,显然是过于武断!
    即便都能够表示一个“等同的东西”,但这个等同的东西是什么呢?显然是一种另外的使用价值。然而,马克思下面显然是把“劳动”带入这个公式,但其方法存在着严重的逻辑错误。
    2.最后得出“交换价值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交换价值明明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怎么“只能是可以与它相区别的某种内容的表现方式,‘表现形式’”。起码,得出这个结论是不严格的,难道就是因为他们能够互相交换,或者说就是因为“小麦有许多交换价值”。当然,这是马克思为后来得出交换价值是劳动的表现形式的一个铺垫。这个结论不显得草率吗?
    再者,严格来讲,表现方式与表现形式是不相同的,表现方式是一种表现的方法,而表现形式从马克思后来析论述可以看出则是具体的一种实体。如果硬要从表现方式过渡到表现形式,也是不严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2-23 19:26:00
斑竹合并
逐句解读《资本论》之三
我们也沿着马克思的思路向下看:
1.“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如1夸特小麦=a吨铁。”[把能够交换等于=,似是而非,纯粹是一种概念不清。如果有相等,就能够产生下面的等量,或者说就能够产生等价。然而,交换等价吗?如果交换天然等价,我们没有必要对价格实行管理、审核、限定,没有必要反垄断、反倾销;如果交换天然等价,人们也没有必要花费精力去进行价格谈判,对待商品价格上的针锋相对、锱铢必较,本身就反映了商品交换的双方在维护自身利益时的你争我夺;如果交换天然等价,人们也没有必要一而再、再而三进行道德说教——等价交换,人们对等价交换的追求恰恰说明交换在现实中不等价。]
“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马克思这里的相等,还不只是等价,等价后面还存在着一种共同的东西,这更是一种臆造,用小麦换大米存在什么共同的东西,这其实就是不懂得交换发展的历史
“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任何交换都是二种物品的交换,所谓的第三种东西是对货币的一种误解,似乎货币能够作为交换媒介出现,物物交换必须通过这种媒介使交换变得更加容易,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也只不过是交换过程之处的事,而货币仍是作为交换的一方与物品相交换,或者说任何一次交换都是二种物品交换,根本没有必要化作第三种东西;同时,货币也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或者说是一种特殊的使用价值而已,根本不是什么第三种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