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2 17:55:00的发言:这只是一个规定的问题。
设效用函数为u(x),当u(x)=c,c为常数时,任意指定两个自变量,假设其他自变量不变,则u(x)=c确定了这两个自变量的一个隐函数。
任意指定xi,xj,不妨规定MRSij=dxj/dxi=-ui/uj,MRSij表示,当xi增加一个单位,若保持效用不变,则xj须增加MRSij个单位。
MRSij<0,表明i对j的“替代”,即xi增加一个单位,若保持效用不变,xj须减少|MRSij|个单位。
有点感觉了,结合价格比例来看,如果xi的相对价格为1,xj只要不等于1/|MRSij|,肯定是不合适的消费比例。
问题在于,很多题目,或在现实案例中,他们是使用描述性的语言,这就可能产生歧义。
比如平狄克书上的说法,我也有点怀疑是翻译错了。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8-9-12 18:01:00的发言:不用绝对值来定义MRSij有一个好处:这样MRSij可以包含bad的情形。
若再谈MTRSij,这样定义可以包含边际产量为负的情形。
是的,这一点我也想到了,可这实际上违法了“越多越好”的公理性假设啦。
生产脊线研究的,是否就和这个有关?
生产脊线之内的部分,就不存在MTRSij为正的情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9-12 19:11:3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