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146 1
2015-03-01

3492.原子核内中子的数量极值

2015.3.1

原子核内质子的数量根据化学元素的序号与核外电子的数量就可以掌握了,非离子状态下二者的数据是一致的。

原子核内中子的数量等于原子量减去核内质子的数量,因为质子、中子的质量差别很小,可能只有一个电子、一个中微子的质量差别,所以原子量可以大体反映核内质子、中子的数量。

根据初始化学元素氢、氦同位素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发现质子、中子结合的基本形态有单质子形态;单质子、中子的结合形态;单质子、双中子的结合形态;双质子、中子的结合形态;双质子、单中子的结合形态,五种。每个质子最多与两个中子结合,每个中子最多与两个质子结合,不排除单质子形态与单质子、双中子形态的对偶存在和单质子、双中子形态与单中子、双质子形态的对偶存在。

核裂变过程中阿尔法射线的存在说明质子、中子的氦形态结构在所有化学元素的内部可能具有特殊的地位,即每个原子至少拥有一个氦核,至于这个氦核是氦3,还是氦4,未见介绍,氦4的可能性偏大,因为稳定性较好,氦3的可能性也存在,因为中子处于核心地位。我至今没有想通氦4结构中质子、中子是如何分布、对偶的,因为两个质子的分布相对均衡才能实现所有高端化学元素内层两个核外电子分布的相对均衡。鉴于核事故放射性污染物中存在多种放射性元素,高端化学元素不排除存在多个氦核结构的可能,而高端化学元素的形成和裂变为何种低端化学元素,可能存在规律性。所以,核内中子的数量极限不会超过质子数量的两倍(减去氦核质子、中子二比二、一比二的对偶形态,必定低于质子数量的两倍)。

分析化学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发现越是高端化学元素内部结构中中子的数量越多,裂变为低端化学元素必定有许多中子释放,而形成过程中必定增加许多中子,而化学元素周期表中并没有中子的位置,它们从何来,哪里去,值得深入分析。前者,要所有相同元素的核内重组,是一个相对宏观的过程;后者,可能存在转化问题,或者裂变为光子,或者转化为质子。地心内部的转化相对容易理解,因为有热核反应区域存在,正负电荷的聚变可以提供需要的质子、中子,原子在高温下分解,在相对冷核聚变区域重组是可能的。行星表面矿物带的分布未必全部来自地下化学元素的上移,有些可能形成于板块挤压,陨石撞击,不同化学元素瞬间重组相变的可能也是存在的。质子、中子的转化条件、对偶条件,化学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值得深入研究。

思维可以天马行空,也要有所依据。我是想到哪,写到哪,就此打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1 08:29:09
太高深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