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谈“懒”字的生活印象意
2015.3.5
一个字有字典上的释义,也有生活意义,即人们在生活中的印象反映,我称之为“生活印象意”。
“懒人”是生活中用来评价人的一个词,“懒”则是生活中常用来形容人的某种行为性状的字。但,什么状况是“懒”、什么程度是“懒人”呢?我发现:生活中称之为“懒人”的情况并不是那种啥事不干的人,“懒”也不是那种时时刻刻闲着不干正事的状态。
要理解“懒”,最好与“勤”对比:“懒”是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勤”是尽全力干事;“懒”是干了一点点事就自足,“勤”是干好了还得精细一把;“懒”是干活“拿工资”(即使是替自己干),“勤”是干活奔事业(即使替老板干);“懒”往往是被程序推着干,是兴趣缺缺地干,“勤”是按规则主动自觉地干,是干劲十足地干;“懒”是干完了要去玩耍的,“勤”是干的时候想着下次怎么干得更好;“懒”是任务的目的驱动(尽早完事),“勤”是人生理想的目标驱动(如赚到既定数额的钱);懒的人多“才艺”(兴趣广),勤的人有领先的专能(惟精惟一),前者常常是博而不精的“百晓”,后者“一招鲜吃遍天”。
“懒”与“惰”更不同,“惰”是不干事、不想事,甚至是不能干事、不会想事。“惰”可能是一种习得性无能,也可能是一种对非正事的上瘾症(如网瘾、手机控)。“懒”还属理性行为,至少为一种生活方式,“惰”则是生活的畸变。“惰”需要救治,“懒”就隨它懒去吧!
“懒人”较快活,“勤人”受敬重,“惰人”招人讨厌!
养育后代、培养学生,至少不能让孩子成为“惰人”。“勤人”最好、“懒人”也不错,就是不能出“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