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357 2
2015-03-18
若你是在读硕士博士,那么混经费,混职称,在某种现实程度上,比真学术还真。
自诩为真学术的人,往往固执于前沿,忽略了社会发展对领域本身的根基的动摇。
表面上我们谈论着技术经济,环境经济,制度经济,计量经济,教育经济,金融经济,其实我们都是自说自话,实际上我们也不知道这么做能怎么着,想当然的分析。
我们被前人发明出来的学术名词桎梏了。前人发明的学术名词,是有当时的存在条件的,符合某时点内可规律,于是应运而生。
而今天对此不加批判的片面照搬,而忽视了研究手段的出发点是为了什么,只会是本末倒置。
不幸的是,我们的社会意识具有滞后性,当社会变革正在改变某些学科领域的大小假设前提的时候,我们有时却还在坚持某些自以为是的原则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坚持本身值得称赞,但称赞也到此为止。
可前提都被改变的时候,还在艰深的做着研究,岂不越陷越深,一错再错?而且此时如果用了实证分析,证伪的可能性反而低,因为那只是证明我们在大假设错误的时候,却以大前提为立论依据,验证出匪夷所思的道理。
这些原则问题错误的学术研究,会通过自然选择的方式被淘汰吗?
不一定,滞后的原理还是可以名存实亡一段时期。
投C刊,审稿,是不能颠覆刊的框架的,虽然这框架早该与时俱进,多数期刊从未把批判其理论前提视为其第一信条,从未许可任何对自身不合理存在的论述出现在自身页面,而把迎合过时的框架前提的文章奉为圭臬。
事实上各种巧立名目的经费,是以语境下学术名词的肤浅理解的现状为根基,伴以学术界群体无意识和某些人的别有用心隆重上市的。
学术课题的前提,是中央下发的,即便是学者,也在实证分析、价值分析、抑或历史分析的时候,无条件的服从于某些类似自由、民主、人权、爱国之类的立论,而缺少独立精神。
其结果是:我们得出了独立论断的思想成果,而又自认符合学术分析哲学,而这种自认却是多数学者的致命自负,甚至是少数人的高级精神操纵的成果。
历史上的技术变革,总要颠覆某些传统学科和传统行业,颠覆的本质,即技术改变其假设前提,从根基釜底抽薪的使旧学术坍塌。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学术要向前看,立足现实才能改变现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19 11:45:2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6-8-20 16:20:16
谢谢分享,有见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