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推荐
申明:本文同时也发布在foxusrex.pinggu.org是鄙人(每周了解新闻时间不超过5个小时)自己一点试探性的思考,因此不论是从技术含量还是从实际性、正确性方面而言都有很大的折扣,具有很大的猜测和臆测性,不具备专业水准。
过去的一周,不论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还是以BRIC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市场都经历了前所唯有的激荡,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更是毫不犹豫的给它贴上“百年一遇”的标签(题外话:联想起洪水里的**年一遇让人不禁要问:事先干嘛去了?回顾98年全国大洪水,那真的是百年一遇还是说我们的系统已经大面积地抵御不了50年、10年一遇了?)
现在虽然仍处于漩涡的中心,但是各路英豪们已经给这场危机找到了比亚洲金融危机,网络泡沫破灭更多的理由:1格林斯潘为代表的美联储那次错误的加息;2布什政府以赤字刺激消费的错误政策(Administration);3房地美和房利美错误的经营模式;4资产证券化的过度应用和打包;5评级机构在利益和声誉(关于声誉指评级机构依据公允价值对于级别的调整)面前对于产品和机构评级RATE的不当调整;6金融衍生产品及其相伴随的卖空交易;7金融过度创新;8政府监管的迟钝;9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使用(09.22.08《经济观察报》工行行长杨凯生谈论次贷危机);10国际阴谋论...数不胜数...
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却是众多过去金融界人士引以为傲/豪的百年老店事实上已经或者正在离我们远去...如果连MS和GS也最后沦陷,那么自范德比尔特,J.P.MORGAN以来卓越的美国IBs们可能或许会再次回归商业银行[尽管2者有了性和质的区别],而这一模式也将和投行们活跃的金融创新一样受到人们的质疑...
总而言之,回顾投行为代表的百年世界金融史,不难发现:一个时代正在离我们远去,全世界金融界正逐步步入后战国时代。
过去的百年,既类似于中国的春秋[五霸],也类似于日本的战国,这是一个在各国监管机构统治下人类目前效率和创新率最高的市场,以华尔街5大投行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机构们逐鹿全球,狩猎世界各地可能存在的财富,动用各种阴谋与阳谋,彼此之间也进行着残酷的竞争,构成了这个世界那个所谓的在数学,商业,IT最顶尖的一群精英典型的生活模式,并将“大而不倒”与“GLOBALISATION”宣扬到了极致...然而,喧嚣已经过去,尘埃逐渐落下,在华尔街“诸神的黄昏”中,看着一个又一个远去的背影,不禁感叹:后战国时代已经来临...
后战国时代究竟是怎样一个时代呢?全能银行(universal bank),基金特别是主权财富基金,保险,还是其他资本机构?在短时间的混乱与喧嚣中仍不知谁将为王。
历史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正如商行与投行间百年来的分分和和一样,长期而言,我们有理由预言,也许投资银行这个金融界中的“不安分子”在下一次危机中会被新的xx法案禁止与商行联姻。然而,长期而言,“我们都是要死的”,而“长期的实现过程又是很长的”。况且,目前我们仍不知道华尔街是否会留下MS与GS。究竟是二分天下还是GS一家独大现在都不得而知。不过,在失去三大以后,目前这块版图的生存模式显示在我们面前的是:投资银行将重新成为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并逐步恢复元气,重整河山。投资银行所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仍然不会打折,金融创新也不会被否定而可能会改变模式重崛起于其他模式。更有可能的是,下次危机将由有强大商业银行支持的投行引爆...
其次,就是其他机构了。房地产市场这次不论是欧洲还是北美都遭受了前所唯有的重创,而房地产在世界各国的经济中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恢复模式也并非我这种非专业人士而所能言论的。
最后,就是各国的金融市场地位问题。确实新兴市场借助主权财富基金在危机中大放异彩,但是我们仍然看不到BRIC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借此而一跃崛起,中国在两房中近4000亿美元的损失更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实力和操作手法上的差距,两种类型国家间市场成熟度也是短时间内不可跨域的沟渠,对此我们都必须有清楚的认识。一种潜在的可能是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上的逐步深入可能会降低西方对于赤色的恐惧,甚至为全球金融界带来“东方”“儒家”的战略思维方式,不过要改变建立在西方数学,逻辑上的经营和风险管理模式的可能性却较小。
战国时代,群雄并起,谁将割据,谁将称王封侯,现在仍不得而知,也许把“无套利均衡”原理做一次滥用我们仅仅会发现华尔街和现在依然如出一辙,所有的可能是那时的巨头可能会叫CS,WOW,WC等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