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314 3
2015-03-30
  关于以往人们对《手稿》的解读和评价,已有不少论者作过归纳和评论,本文只指出一点,那就是从《手稿》公开出版以来的几十年中,人们的解读已经从早先那种非此即彼的对立方式,即或者视《手稿》为全然不成熟的著作,或者视之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顶峰,而逐渐形成了一种能够比较客观公允地看待这一未完成著作的方式。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便是人们大多承认《手稿》中存在着某种双重逻辑。在国内学界,最早提出这一双重逻辑观念的当属孙伯鍨先生。
  在其初版于1985年的《探索者道路的探索——青年马克思恩格斯哲学思想研究》中,孙先生指出,在《手稿》中“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逻辑:以抽象的人的本质为出发点的思辨逻辑,和以现实的经济事实为出发点的科学逻辑”,前一种逻辑“仍旧停留在费尔巴哈哲学的范围内”,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在后一种逻辑的基础上才能逐渐产生出来”①。孙先生这一解读无疑是极富洞察力的,因而也得到了学界比较广泛的认同和发挥。在承认《手稿》中存在着人本逻辑和科学逻辑双重变奏的基础上,便会十分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种双重逻辑在《手稿》及马克思以后的思想发展中呈现何种趋势,以及应当如何评价这种双重逻辑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意义?
  一般而言,国内学界关于《手稿》中这一双重逻辑的发展趋势,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种观点是,在马克思此后思想的发展中,这一双重逻辑呈现一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即人本逻辑逐渐趋于消失,而科学逻辑则逐渐趋于支配地位;另一种观点则是,这两种逻辑在马克思的思想发展中趋于辩证统一,达成了一种更为高级的综合体。问题是,我们是否只能在这两种观点中选择其一,至多作一些细节上的修改呢?对此,笔者以为有可能存在第三种解释。头像吧http://www.qqd6.com/
  而这第三种可能的解释或第三种可能的发展趋势,又是由以下两个相关的问题引出来的:首先,在马克思此后的思想发展中,是否人本逻辑就趋于消失了?其次,如果未消失,是否人本逻辑与科学逻辑在马克思后来的思想中就融合为一了?如果回答是否定的,那么,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我们需要对《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意义予以重新理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3-30 11:10:31
weilanliuxue 发表于 2015-3-30 10:41
  关于以往人们对《手稿》的解读和评价,已有不少论者作过归纳和评论,本文只指出一点,那就是从《手稿》 ...
空想主义者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30 11:48:26
楼主是否了解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性和科学性?
政治经济学的哲学性之一就是这是一门辩证逻辑的学科,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性之一就是这同样是一门形式逻辑的学科。
作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具有应然性,即:其不仅仅是描述现象,而且是批判现象中的非理性。
作为科学,政治经济学具有必然性,即:其不只是描述现象,而且是将现象归纳和抽象化。
马克思把剔除了科学性的政治经济学斥为形而上学,把只剩下科学性的政治经济学,斥为庸俗经济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3-30 19:04:18
陷入学究式的研究,

有什么作用?

楼主最后一局“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我们需要对《手稿》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的意义予以重新理解。”

谁愿意与楼主共同做这个“我们”,就让他去吧!

可惜我不愿意当这个“我们”中的一员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