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2514 0
2015-03-31

第五节  从“主观价值论”到“客观价值论”

现代经济学理论主要是建立在“主观价值论”的基础之上,具体而言,就是建立在“边际效用论”的基础之上,而“边际效用论”又是建立在“主观效用论”的基础之上,并以主观情感能够进行定量计算为前提。由于“边际效用论”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因而被人们认为是主观虚构的东西,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基础之上的整个经济学理论也因此被认为是“庸俗的经济学”。

一、什么是主观价值论

经济学的“主观价值论”主要包括以下观点:

1、经济学的根本目的。“主观价值论”认为:经济学要解决的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人类怎样才能更快乐,更幸福,更好地满足欲望?”

2、资源的本质。“主观价值论”认为: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叫“资源”;欲望人人有,而且是无穷大;而资源是稀缺的,满足欲望的手段没有那么多,所以,痛苦是必然的。

3、边际效用论。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论实际上就是关于主观心理现象的边际分析:边际效用的递减被看作是某种主观心理现象的递减,看作是人对物品的主观评价值的递减;看作是人对物品的欲望强度或主观需求强度的递减;看作是人的享乐程度的递减;看作是人的主观感觉或主观情感强度的递减以及需求动机量的递减,劳动过程被看作是一种主观负效用的形成与增长过程。由于欲望、幸福、痛苦、主观评价值、主观情感强度、享乐程度、需求动机量、主观负效用等主观参数的计量方法与计量标准具有很大的模糊性与随意性,而且没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因此经济学被人们认为是主观虚构的、庸俗的理论。

4、需求与供给的决定因素。“主观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由人的主观评价来决定的。思想家加利阿尼认为:“价值是一种比例,它由‘效用’和‘稀缺性’的比例构成”。“供给与需求”是现代经济学理论的核心内容,而需求量的大小取决于主观评价,并以主观情感能够进行定量计算为前提,门格尔把商品价格的决定完全归结为主观评价的均衡,因此“主观价值论”是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前提。

5、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节欲论”认为,价值的生产必须有劳动、资本和自然(土地)三种要素的成本,其中劳动者的劳动成本是对于安乐和自由的牺牲,资本家的资本是对眼前消费的牺牲。产品的价值就是由这两种牺牲生产出来的。劳动牺牲的报酬是工资,资本牺牲的报酬是利润,二者也构成生产的成本。

二、主观价值论与客观价值论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观是人脑对于客观的反映,人类所有形式的主观心理现象都是某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

“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类的各种主观情感(欲望、幸福、痛苦等)在本质上都是人脑对于客观价值的主观反映,都是为了引导人类如何正确地识别价值、表达价值、计算价值、消费价值和创造价值;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情感以价值为基础,情感的变化在根本上取决于价值的变化;情感与价值存在着复杂的、动态的、非线性的对应关系;价值观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情感的客观目的在于识别“事物的价值率高差”;情感的强度与事物的价值率高差的对数成正比(即情感强度第一定律);情感表达、情感识别、情感计算、情感体验在本质上分别代表着价值表达、价值识别、价值计算与价值消费;人类追求幸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追求价值和消费价值的过程。

由此可见,主观心理的边际效用规律实际上就是客观价值的边际效用规律的表现形式,在“主观价值论”后面,必然存在着某种形式的“客观价值论”。

三、如何实现“主观价值论”到“客观价值论”的转化

1、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客观价值论”认为:人类追求幸福的过程在本质上就是追求价值和消费价值的过程,经济学要解决的是人类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人类怎样才能获得更多数量、更高层次的价值?”

2、资源的本质。“客观价值论”认为:情感是人脑对于价值的主观反映,是为了帮助人类来正确的表达价值、识别价值、计算价值、消费价值和创造价值。“价值”是满足人的欲望的手段,资源就是价值之源。任何价值的产生都是需要一定的价值投入,并经历一定的劳动过程或生产过程。

3、边际效用论。“客观价值论”认为:人类所有形式的主观心理现象都是人脑对于某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人类所有形式的主观心理规律都是人脑对于某种客观心理规律的主观反映。因此,“主观边际效用”必定是人脑对于“客观边际效用”的主观反映,“主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必定是人脑对于“客观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主观反映。因此,主观或客观的“边际效用论”就是指:某一事物对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或边际使用价值(即最后一个消费单位的效用价值)随着消费速度(或使用规模)的增长而下降。

4、需求与供给的决定因素。“客观价值论”认为:价值虽然是客观的,但它可以被人的大脑所认识、所评价;价值具有“效用性”和“稀缺性”两个基本特点;主观的“欲望需求量”实际上就是客观的“价值需求量”,它可表现为“主观评价量”或“主观情感量”。

5、生产成本的决定因素。“客观价值论”认为,价值的收益将会产生情感的满足,价值的投入将会产生情感的抑制,价值的生产必须有劳动、资本和自然(土地)三种要素的成本,其中劳动者的劳动成本投入将会产生情感的抑制与牺牲,资本的投入将会产生眼前价值的付出或牺牲。

通过如上的理论观点,就可以把唯心主义的“主观价值观”改造成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客观价值论”。由此,经济学就不再是建立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之上,而是可以建立在科学与公理的基础之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