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48 1
2008-09-24

忧心忡忡的投资者和决策者正在陷于大萧条的比较之中。但是,1931年的教训只有一部分是金融或者经济方面的。1931年的危机规模如此巨大、破坏力如此严重,是因为那是一场在地缘政治舞台上演的金融剧本。

今天,人们在讨论中得出了两个吃惊的结论,但是只有其中一个得到了完整的分析。1、需要大规模的公营部门行动。2、由于在全球化的世界中协助需求跨越国界,因此这样的行动复杂多变。人们尝试了私营部门的解决方案,但是都迅告失败。在这些无效的措施中,最令人安慰的就是,糟糕透顶的危机就像泻药,当资不抵债的公司破产,坏账勾销之后,放款人又可以抱有信心放贷了。

美国财长鲍尔森来自美国实力最为强劲的投资银行高盛。他听任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就是在进行一场赌博。他说,美国无法容忍救市文化。政府严辞拒绝拯救该公司,这应当被视为一种迹象,也就是美国经济的大部分基本面保持良好,而且美国的金融市场发达,可以确定良好的商业行为。

大萧条时期的美国财政部长梅隆(AndrewMellon)也是一个金融业巨头。面对1929年的股市恐慌,梅隆最初的结论随后变得臭名昭著。他说:清算(liquidate)那些劳力,清算那些股票,清算那些农民,清算那些房地产,把那些腐烂的东西清除出系统之外。

现在形势逐渐明朗,2008年进行高风险赌注的人仍未得到足够的报应,甚至不及1929年般惨重;相反,放任公司破产导致必须拯救更多的公司,比如美国国际集团(AIG)及英国的哈利法克斯银行(HBOS)。这两家也不大可能是最后需要救助的公司。人们都在流传着一份名单,看下面是哪个公司要倒台或者冲垮。此情此景就像是克里斯蒂侦探小说,谋杀一个接一个。

金融体系已经疯狂,只有拥有无限资源的公司才能够平安无事。而它们只能是一些自助性的组织,像规模庞大的连锁银行。美国财政部也确实想在9月14日星期天撮合这样一个连锁银行。现在局势飘忽不定,自救还是不足。现在需要各国政府和中央银行联手,因为只有它们的规模才足够庞大,行动足够迅速。只有它们才能够迅速挽救美国的两大房贷公司,随后又托起AIG。

什么样的政府能够做到这一点?不是任何政府都可以这样做的。欧洲中等规模国家的政府或许可以挽救一些中等规模的欧洲公司。但是对于处于世界金融体系核心的、规模巨大无比的金融业公司而言,现在大概只有美国和中国两个国家政府才能力挽狂澜。

1931年类似的金融崩盘中,当时也只有几个国家政府可以采取有效行动。老的经济超级大国英国已经精疲力竭,无瑕顾及他人。世界储备大量聚集在美国。

因此,正如经济史学家金乐伯格(CharlesKindleberger)强调的那样,摆脱1931年全球大萧条的唯一可行办法就是美国伸出援手。当时,美国不愿意承担拯救全球经济的负担,有各种各样令人信服的理由,它们包括,把钱送给欧洲就有去无回;难道不是欧洲打了一场世界大战导致了金融危机吗?从经济上来说,拯救欧洲在长远角度上很有意义,但是从政治上而言,这是失败之举,短期内毫无回报可言。

中国就是本世纪的美国。07年信贷危机之初处理尚且从容,那时因为来自中东尤其是中国的国家财富基金愿意介入,并且重新给美国和欧洲公司注入资本。作为代表中国国家财富基金的中国投资公司,不愿商讨收购雷曼兄弟公司,使得目前的事件达到了主要转折关口。中国投资公司转身而去,将会在将来被视为历史转向的时刻。

中国后撤有许多理由。这一逻辑就类似美国1931年那时候的一样。某些在北京出现的论点非常合理。那就是现在形势扑朔迷离,而且国家主权基金或许会损失惨重。中国投资公司如果投资雷曼兄弟,说不定就会赔钱。还有一些论点含有更多的感情色彩。比如,美国在1997年和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时表现笨拙,那么,2008年是不是就是报应呢?人们会发现,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存亡中,中国究竟持有何种悠关利益?正如在1931年那样,政治观点都是反对采取行动。只有高瞻远瞩者,才会看清伸手拯救的经济理由十分充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2-24 14:48:11
谢谢楼主分享地缘政治经济好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