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盛养猪”到“高盛打造产业链”,
一时间,中国的猪肉行业好像青萍渐起,山雨欲来。
(至少在论坛上是如此。)
好像从生猪养殖户、收猪中间商、屠宰加工商、
肉食加工中心企业、国有超市、普通消费者等等,
一个个全都成了待宰的肥猪,听凭高盛处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先说明两点:
1、本帖还是秉承本人一贯的作风:攻其一点,不尚空谈。
希望参战的各位英雄,尽量不要把问题搞得过于复杂,而是就事论事的分析,防止有人混水摸鱼。
2、对于郎咸平本人,我想大家应该有个正确的态度,他在做节目时候的言论和演讲时候的言论,
其目的是为了吸引眼球和收视率,所以把话说得过头一点也是有的,不足为怪。
我们要说清的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事实上,他说的情况会出现吗?
废话说了半天,下面开始,我的问题是:
1、5%是什么意思?5%是指养猪户的5%。
郎咸平:所以你高盛只要控制养猪的5%,就取得了定价权了。
唐清建:就OK了,就高盛进来以后,他想制产业的成本特别低。
郎咸平:对,你懂的意思吧,全国养猪是一百万养猪户,每个人都控制很小的比例,
高盛只要进来控制5%的,就取得定价。
唐清建:相对控股。
这个问题的关键大家看到啦?
首先,唐清建歪曲了一个概念:散户——>独立生产者。
以老郎的财经“第一人”的功夫,肯定是故意放过这个太明显的错误的。
全国的养猪户不是一个大公司的散户,不能用所谓“相对控股”来投票解决定价问题。
其次,5%的养猪户意味着什么呢?大约是50万头猪/月,10个中型肉食品企业的生产来源。
(顺带一提,2000年,我国肉类行业就有2000多个加工企业,其中大中型企业200多家。)
简单的一算吧,按照行业资产和营业成本的相关比率,可以知道总资产和净资产,
然后加上“强行收购”所需的溢价,这些能够控制5%生猪养殖户的企业,大约需要花高盛多少呢?
然后,中国的养猪户是高度分散的,高盛买下的企业的养猪户,可能在一个省,也可能分布于全国各地。
如果是前者,倒是可以在那个省里,掀起一点波澜,不过呢,这就不是高盛的本意了吧,嘿嘿。
最后,养猪户并不是直接隶属于任何肉食加工企业,他们只是在收猪中介中,选一个出价最高的卖而已。
你如何确定,这5%养猪户的中介,会乖乖的把自己的猪卖给新来者呢?只有一个办法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