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585 1
2008-09-27
经济学家需要具备的能力 2008-08-21 <br/> <br/> <br/>  <br/>    如何培养最好的经济学研究人员?具有哪些标准和条件才能成为一个好的经济学家?<br/>怎样才能在应用经济学或在经济学上作出贡献?这些问题似乎近来常常被提及。我以为,<br/>一个好的经济学家最重要的是要具备三方面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br/>    一是观察能力。很自然地,这是指经济学家要有能力在现实中观察出重大问题,规律<br/>性与决定性的问题。这包括现在正在发生的,也包括历史问题。人们是否能够发现和解释<br/>历史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是否有能力解释现在。如果没能力解释历史,往往也没能力解释<br/>现在。现实问题总是非常复杂的。从学术上来说,如何找出现实或历史中最重要的问题,<br/>提出一个解释,这是很大的挑战。面对这样的挑战,学者与非学者是如何区分的?什么是<br/>经济学者心里特别重要的东西?我想区别他们的一个标准,就是看他们心里有没有一个理<br/>论的基准(benchmark)。好的经济学家要能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发现问题,寻找到疑问。也<br/>就是说有洞察力。好的社会科学家一定要有能力找到问题。提出一个好的问题相当于解决<br/>了问题的一半。所谓的问题,即是疑问。他所产生的疑问、看到的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br/>,能不能解释。如果没有什么规律,那就谈不上是经济学问题;如果这个规律能够被已有<br/>的道理所解释,也谈不上是问题。观察到现象,且能发现里面有什么问题,这非常取决于<br/>学者心里存在的理论基准。一个学者能抓到什么样的问题,就基本上决定这个人是个什么<br/>样的经济学家。重要的经济学家抓到的是重要的问题。有理论素养的经济学家和非经济学<br/>家的差别,在于脑子里面有没有这个基准。<br/>    经济学教育中大量的内容是机械的,问题在于,怎么培养人的观察能力。这是教育中<br/>的重要问题。观察能力中,有一部分是可以培养的,有一部分是不能培养的。从经济学教<br/>育的角度,我们现在只讨论可以培养的部分。要培养出观察能力,核心的东西是脑子里要<br/>有对经济学中基准的透彻理解。当一个好的学者对经济学理论中提供的基准吃透了,这个<br/>基准就能帮助他判断什么地方是有疑问的,什么地方并不是疑问。为了讲得更通俗,可以<br/>比喻为结晶。基准就相当于一种结晶的基本结构。它是反映现实的一种理想的、简化的结<br/>构。有这样一个结晶在脑子里,在观察现实的时候,就能依据它来判断什么问题是原有的<br/>基准解释得了的,什么是解释不了的。解释不了的问题,就可能成为是好的问题。这就是<br/>好的经济学家所要做的事情。    <br/>    历史上一个重要的例子是人们很熟悉的科斯定理,这是科斯暑期在美国打工时发现的<br/>。他观察到一个重要现象,认为经济学的理论不能解释。他在伦敦经济学院念本科的时候<br/>,学到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知识,形成了他头脑中的基准。经济学告诉他,市场在理想竞争<br/>状态下是最有效率的。在理想竞争状态下,企业应该是无限小的,经济行为是由市场价格<br/>来协调的。可是,科斯观察到,在通用汽车公司,大量的交易不在市场上完成的,不靠市<br/>场价格机制来协调和运转,而是在企业内部协调的,是上下级调动的关系。什么是企业的<br/>边界?是什么决定了什么应当在市场上交易,什么不能在市场上?当时学到的经济学不可<br/>能给他好的结论。科斯虽然只是本科生,但他脑子里有这样一个经济学理论的结晶,这就<br/>是相当于阿罗-德布鲁的“一般均衡理论”里的厂商理论的基准。没有这个基准,就没有后<br/>来的发展。头脑里没有好的基准,就很难发现问题。头脑里有好的基准对观察能力很重要<br/>。<br/>    一个好的基准一定是抽象的、简单的。所以,当我们讨论经济学的限制和经济学的指<br/>导能力时,绝不应该只由于某个理论有“不符合实际”的什么假设,就断言它是不真实的<br/>,不适用的。实际上,往往正因为好的理论做了好的重要的假设,才给了我们重要的分析<br/>力量。 <br/>    二是分析能力。分析能力大体上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的——其中包括数学类型的分<br/>析能力和使用自然语言的分析能力。二是实证的——其中包括案例(收集材料)分析和数<br/>学统计分析。经济学大部分使用数学统计类型分析工具,虽然用非数学工具分析并非不可<br/>。为什么现代经济学发展的总趋势是用数学工具呢?其原因是,当人们不用数学工具时,<br/>推理、分析的能力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当问题相对简单,或者人有用自然语言进行分<br/>析的天才时,才有可能不用数学进行分析。当然并不一定数学的分析永远是最高超的。科<br/>斯数学上一窍不通,高中数学考不过。但他有超凡的能力使用自然语言进行分析。为什么<br/>今天的经济学主要使用数学分析能力,那是因为语言的能力非常难以具备,使得只有少数<br/>天才方能达到深入。科斯是天才,马克思亦然。这样的人,不使用数学工具,用哲学性方<br/>法思索还能把问题想透。但是,只有天才而且碰到的问题相对简单,才有可能不用数学工<br/>具。如果要求学生都有科斯这样的分析能力,可能一千个学生最多只能出一个经济学家。<br/> <br/>    在讨论到经济学家的培养的问题时,运用数学工具的分析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如果是<br/>实证工作,除收集数据、案例之外,往往不可避免地要进行数据处理,所以要有数学能力<br/>。这些因素加在一起,经济学需要有数学的帮助,需要进行微观、宏观、数理、计量等一<br/>系列基本训练,才能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的手段。这些是当今成为经济学家的基本条件。但<br/>是,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要两者并重,必须要强调观察能力,而不能只强调数学,两者是<br/>互补的。<br/>    三是创造能力。将创造能力从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中独立分离开并没有很好的道理,<br/>我这样表述只是为了更强调创造力。前两者都要创造力,之所以要分开,是想强调创造力<br/>的重要性,是因为只有具有创造能力,才能成为好的经济学家。创造力指有创造性的观察<br/>能力和创造性的分析能力。创造性的观察力是提出疑问,找到现有经济学中不能解释的主<br/>要规律。首先,有没有创造能力去进行观察,能否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发现基本的挑战。<br/>其次,是有没有能力创造性地进行分析,要有能力处理现有的分析工具没能处理的问题。<br/>德布鲁和纳什其实是数学家,对经济问题并不十分熟悉,但对经济学有非常重要的贡献。<br/>经济学毕竟是一个巨大的学科,有众多的分工。他们二人最重要的贡献是在分析上,帮助<br/>经济学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有创造能力的经济学家可以运用他们的分析工具,<br/>从而帮助他们进一步推动经济学的发展。 <br/>    总的来说,创造能力是最难培养的,因为这往往是不能训练的。可以训练的一般是规<br/>则的、机械的。这也是为什么经济学中大量的训练是数学性的,以及应用数学解决问题。<br/>数学可以训练,但创造力是没有系统的方法可教绶的。一般来说,创造力不能训练,只能<br/>培养。而培养大部分靠着环境熏陶,没有机械的办法。 <br/><br/>        (原载于中信出版社 吴敬琏主编《比较》第一辑(2002年7月))  <br/> <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0-9 21:56:00

感觉好难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