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上对待估值大多数人是两种态度,要么完全不看,要么将信将疑。其中前者占多数。这个和投资者结构有非常大的关系。没有一个国家散户进入股市的门槛是如此之低,不论钱多钱少,不论风险偏好是大是小,但凡有身份证的就能开户交易。中国股市的发展之初,技术分析一家独大,这个历史背景也是原因之一。兼而有之,对于资源相对有限的投资者,图形和价格便是最易获得的资料,所以形成目前状况也就不奇怪了。后者呢,我认为倒是一种正确的态度,即不可不看,但不要太认真。
对于投资方法,我个人没有明显的偏好,但凡能盈利能战胜同类的就是好方法,无论是技术还是基本面,或二者兼而有之。如果以投资者的投资时限按照日,周,月,季,年来划分;时限越短,投资者人数越多。我常想,要在一个博弈的市场上获利,必须要比大部分人做的更好。但仅就概率而言,基数越大,从中脱颖而出的难度就越大,就越需要非凡的天赋和机遇。在短投资时限上,具有最大的投资者人数,甚至随着技术的发展,这部分人需要和计算机一争长短。和这部分人或计算机比速度比效率比能力,我不认为我有任何优势,尤其考虑到这部分最大基数的人群也在演化,也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强。那我有什么呢?时间和耐心,也就是把投资时限从短期移到中长端。有意识地训练自己,增加对市场和人的认识,以期同样的信息能比别人看的更深;增加对自己心性的把控,以期面对机会的时候比别人更有耐心。当且仅当明确了自己的风险偏好时,估值才开始显的重要,它告诉你,在你目前的信息下,一个票是处在什么阶段,便宜,适中,略贵,贵,还是很贵。
估值有相对和绝对,我一般对绝对的兴趣比较大,也就是评估一个股票,根据其历史来展望未来,大概的价格区间是多少。这里面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即模糊的正确远好于精确的错误。基于现金流折现模型,一个股票的现值由三个部分组成,现金流的大小和变化趋势,趋势能维护的年数,以及折现的利率。
现金流的大小和变化趋势,反映的是一个企业是否赚钱,赚钱能力越强的企业这个项应该大而且增长快;
趋势能维护的年数,评估企业的竞争力,因为越是赚钱的企业越会引来竞争者或安乐感,其赚钱的趋势越是容易被打断。即赚钱甚至赚大钱的企业有大把的,但是大部分不可持续。
折现利率,这个项反映的是风险,如果你认为企业所属的行业,生产的产品,或管理层等等任何方面有令人不舒服的地方,那试着增加这个数值把风险包含进去。
最终试着改变上述参数,你会得到一个范围,你大概就知道,根据你手头的信息,一个票大概在一个什么范围,什么时候是买了能安心睡觉的,什么时候你支付的价格其实是在追热点或博傻(如果预期有更多傻子接盘的话,我个人是不反对参加这种游戏的,比如最近的新三板。)
一般这种估值对互联网企业需要进行修正,因为互联网企业有些特殊。比如先发优势的特性特别明显,比如边际收益递增。这些特殊性和一般较差的现金流使得上述模型很难直接应用,但是适当改造之后也是可以用来评估的。其特点类似于分段函数,即要么不盈利或微利,但是一旦越过某个阈值(即完成客户积累到有效客户的转换,有效客户到利润的转换),利润会爆发式增长。但评估时切记给一个大大的折现利率,无它,网络公司死亡率过高。
网络类公司只要评估后价格公允或略贵,游戏也是值得参与的,因为越是大的泡沫,越是有一个非常合理的且美好的现实,初始的现实越是美好,后续踊跃而入的人越多。如果看到后面有长长的一串接盘侠,那可以暂时把理性的那一边关闭,享受泡沫吧。所以记得买泡沫公司要买故事讲的最真实,最动听,最好还有点现实基础的公司。就像赌石,擦出一角且流露出一点高品质翡翠端倪的烂石头,价格可能和真正的翡翠差不了多少。人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