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96 0
2008-09-30
敚敗蹲时韭邸返姆椒<br/>  [日]见田石介<br/>  <br/>  在《经济》杂志社的公开讲座<br/>  资本论的方法 <br/>  <br/>   <br/>  <br/>   <br/>  <br/>  一﹑作为逻辑学著作的《资本论》<br/>  <br/>  那么,我来谈谈关于《资本论》的方法。我不大有机会到这里来,今天能够与诸位见面,就这个我们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讲点我个人的看法,稍后或许还能够聆听诸位的提问和见解,我想这样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深感荣幸。<br/>    不用说,《资本论》是阐明资本主义经济本质的著作。面对当今这个动荡世界不断新涌现的诸多的经济问题,譬如,通货膨胀问题、国际性的通货危机问题、公害问题等等,其与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相对立的真理性,正渐渐明朗起来。<br/>    不过,它还有一点和资产阶级经济学很不同之处。《资本论》不只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经济现象的本质,它还是一部通过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走向及其命运,从而为科学社会主义提供理论基础的著作。<br/>    河上肇先生说过,对于现代社会中痛苦烦恼着的人们以及陷入绝望深渊的人们,《资本论》是告知他们从中逃离的唯一出路的著作。我想,《资本论》还是为上述人们提供生活的指南,为他们的斗争提供科学的见解和勇气的著作。<br/>    我起初研究哲学,思考人应该如何生活之类的问题。之后,由哲学步入到了经济学领域。不过幸好由于我从事的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在也并不觉得自己像是来到了全然别样的世界。<br/>    不仅如此。我所研究过的唯心主义哲学,将人作超历史的﹑超阶级的思考,因而把人的生活方式看成是相同的,无论是远古社会还是现代社会。把现在社会看成是缺少这种结构的东西,仿佛那些热望将它永续下去为的人,和深受其苦盼望早日从中逃离的人,都有共同的生活方式的见解。这与其说是抽象的和不科学的,莫如说是一种欺骗。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给我科学的﹑具体的现代社会中的生活方式。与近代经济学不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与我们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经济学。<br/>    《资本论》首先是一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著作,不过它所应用的方法,却有着独特的意义。<br/>    列宁说,马克思虽然没有写过专门的逻辑学著作,不过写出了《资本论》这部具体的逻辑学。的确如此。该书所应用的辩证法方法,教给我们极好的看待事物的方法﹑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欧几里德的几何学﹑伽利略的《天文对话》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等,这些固然是专业的科学著作,这些古典著作作为方法论都让我们受益良多。不过在这方面,马克思的《资本论》尤为如此。<br/>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马克思清醒地站在唯物论的立场,并且把黑格尔的逻辑学遗产尽可能汲收于自身,有意识地继承了他的辩证法的方法。<br/>    《资本论》为当今各阶层各职业的人们所阅读,很多自然科学家也热心地对它进行研究。我想,其中的原因,一是如上所说,想弄明白在当今社会作为人如何生存,尤其是当今社会的自然科学及自然科学家处于何种地位,作为自然科学家如何生存?二就是想要学习它的方法。这方面很著名的,有物理学家武谷三男先生和古生物学家井尻正二先生,想必诸位对此也非常熟悉。<br/>    几年前听说,井尻正二先生在二战前就一个人通读了一遍《资本论》,战后,与同为专家的朋友一起又读了两遍,第四遍又是一个人慢慢地读。也许比经济学家们还要读得认真呢!<br/>    此外还有很多自然科学家在对它进行研究。去年,我读了岩波出版社新出版的﹑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研究所服部勉先生写的《大地的微生物》一书,我非常有兴致地把它读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书中认为支配微生物世界的法则,与支配社会的法则,基本上是全然相同的东西,此为其一。再一个,就是它的叙述方式,即方法。首先,现在地球上生存的各式各样的微生物种群,并非是向来如此生存的,相反,我们从中随处可见生物进化的历史;其次,对这些微生物,我们无论何时都能够发现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最后,关于这些微生物的现在,各种情况虽已明朗起来,其实也随处存在研究的变迁。有时看似进路堵塞,随之还出现研究中断的情况,不过随之又被突破,于是又有新的进展。这种研究方面随处可见的变迁,反复不断地重现。用这种方法叙述的事情,对我来说有一种易懂而有趣的感觉。<br/>     我突然感悟,这个微生物学家不会是读过《资本论》吧?在寄明信片感谢作者写出如此精彩的书时,趁便作了打听,果然不出所料。经济学和微生物学,这是相隔甚远的不同领域啊,居然有这等事情。这些在各自然科学领域进行研究的科学家们之所以研读《资本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它的方法抱有浓厚兴趣。     <br/>    虽然不免有点离题,以此为契机,后来我们有了书信来往,今年的贺年片上,他告诉了我他最近的研究状况。那就是,去年夏天,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一种实在奇怪的生物,这种微生物不能在营养良好的场所培育,反而是只能在营养很差的场所才能培育。他说,从此以后,他一直是诸事皆忘唯独着迷于此。<br/>    让我们感觉梦幻的奇妙的东西现在自然界已有发现,上面谈到的,是今年年初我接触到的让人非常愉快的新闻。马克思所研究的领域尽管迥异,然而,同样地,过去经济学家谁也没去想商品于自然形态之外,还有价值形态这样一种超感性的东西,仿佛是它本身具有的自然属性似的。我想这实在是奇妙的事。商品世界中的货币这种东西在某个方面也给人奇妙之感。资本家与工人的交换,怎么也须得看作是基于等价交换的原则。然而交换的结果,对资本家而言是利润的增生和财富的积累,对工人来说却是贫困的再生产。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看似自由﹑独立与平等,然而实际上是支配和隶属的关系。我想,这实在是很奇怪的事。 <br/>    马克思能够如此奇妙地思考资本主义的各种现象,并非仅仅出于马克思作为一名科学家而特有的出色的感性能力,而且是因为他站在这种为资本主义关系所支配的社会中最为苦难的﹑对它作坚决批判的工人阶级的立场。基于此,他沉湎其中而生发出奇妙的思想。为了在实践上的解决的同时得到理论上的解决,他奉献自己的一生,从而成就了如《资本论》所叙述的诸多伟大的发现。<br/>    当今日本发达的资本主义,较之马克思所处的时代其矛盾远为深化,奇怪之事随处皆有。要想研究经济学,首先要以将它作奇妙之想为出发点。笑福亭仁鹤先生在与某周刊的大桥巨泉先生的谈话中这样说过:"因为生气这件事是增进技艺的一种能力,所以我经常不断地生气,没有生气的事时就到处找,看哪里有没有什么事让人生气。"社会科学的研究,我想也同样适合如此。如果不思忖现代社会特别奇怪,不特别为此而生气,经济学的研究大概很难深入,说起来也就没干经济学的必要。<br/>    经常有人说,站在革命的无产阶级的立场,就会使社会科学的研究走样,不可能抵达客观的真理。这是非常错误的,它恰恰是激发研究欲,为了使之持续地抵达客观的真理的重要的条件,现在尤其如此。真理这东西不在于它有阶级性,而是批判性﹑阶级性使真理的发现变得容易。反过来说,真理的发现,对资产阶级而言是忌讳的事,对无产阶级而言却是大受欢迎的事。之所以这样,是由于社会科学含有阶级性的意义。<br/>    稍有点跑题了。但这是将方法展开,解开真理之谜的必要条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马克思站在批判的﹑革命的阶级立场,解析其梦幻般的奇妙,可以说这是《资本论》方法的重要特色。<br/>  <br/>  二﹑黑格尔头脚倒立的辩证法<br/>  <br/>    接下来让我们进入本来的《资本论》的方法。<br/>    由于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辩证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力图充分地将这份宝贵的遗产吸收过来,他甚至还自称是黑格尔的弟子。另一方面,如所周知,因为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头脚倒立的,必须将它重新倒置过来。将这种辩证方法再倒置过来的,正是《资本论》中被应用的马克思的辩证法。<br/>    那么,所谓黑格尔的头脚倒立的辩证法,所谓把它再倒置过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黑格尔的辩证法吧。<br/>    在黑格尔看来,世界万物和作为其映象的各种思想和概念,咋一看似乎是一个个零乱分散的东西,实际上是由于本源性的一个东西基于其内部矛盾,接连不断地使新事物产生﹑分化﹑丰富﹑多样。按他的想法,客观世界也好,主观世界也好,实际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如果我们想要真实地理解这些事物和概念的话,就不能把从中呈现出来的东西一个个地做单独的考察,一定要探寻它们的发生史。真理仅在于这种探寻中,除此之外,真理难以存在,无从启示定在的必然性。这的确是一个伟大的发现。简言之,这就是马克思从中所学甚多的黑格尔辩证法。<br/>    这里附带说一下,黑格尔这样思考事物及其对真理的认识,通常分析的方法的局限性也由此明确。那就是,虽然将被给定事物所呈现的直观﹑表象,分析为各个要素,又再次进行综合而到达科学的概念,但是,从偶然被给定的事实呈现这点来说,它只是从被给定的具体事实中抽取的普遍性要素在形式逻辑上的抽象普遍性。就命题的事实不能必然地导出具体普遍性这点来说,这事实存在的必然性是决不能证明的。这就是辩证法的发生学式的观点显示出的对分析方法的完全正确的批判。<br/>    可是,作为唯心主义哲学家的黑格尔,把我们头脑中的思想,从作为对象的物质世界,从作为思想载体的我们的物质的头脑中割裂出来,认为它是独立运动的东西,只有它才是真实的实在,世界充其量不过是异化状态下的表面上实在。而且由于黑格尔站在辩证法的立场上,把仅仅是我们头脑产物的概念,当作好像现实的活生生的事物,它一点也不借助于直观和表象,不断地向着更抽象、更具体的概念的具有内在必然性的产生过程,这既是现实发展过程的精髓,又是辩证法方法。这样,思想过程被视为与事物的发展过程是同一过程,这就是说黑格尔辩证法是头脚倒立的这句话的含义。<br/>    如上所述,黑格尔对分析的方法的局限性的考察虽然完全正确,但是他把辩证法看成是从活的整体概念中来向着活的整体概念中去的自我发展的过程,由此必然导致他对分析方法的全面排除。<br/>    现实事物决不是既自我分析又再次结合,他的辩证法又由于不依赖直观和表象,那当然会排除分析。黑格尔的头脚倒立的辩证法的第一大特色是,对于作为科学方法基础的分析方法,无论如何表面上是排除的。<br/>    因为这点很重要,让我们来看实例。<br/>    黑格尔的逻辑学详细讲述了他所谓真正的科学方法。正如诸位所知道的那样,最初它从"有"这一概念开始,然后紧接着是"无"﹑"成"的概念。从抽象的概念往具体概念的上升,这意味着什么呢?正如黑格尔自己在《小逻辑》中所说的那样,伟大的赫拉克利特的世界观,世界是不断的生成毁灭的过程,将这世界的表象进行分析,从中发掘出"有"的要素和"无"的要素,"成"实际上是"有"转化为"无"﹑"无"转化为"有"的不断过渡,并在两者的统一中到达"成"的概念的过程。实际上,"有"﹑"无"﹑和"成",这只是在头脑中才有的思考过程,而决非现实的过程。<br/>  不过,黑格尔把仅是头脑抽象物的"有"和"无"看成是现实的事物,"有"转化为"无"﹑"无"转化为"有",二者统一而转化为"成",好像自身具有发展的必然性似地,这是牵强附会毫无道理的。<br/>    这里也正如我们所清楚看到的,黑格尔实际上对事实的分析做得非常出色。像黑格尔这样伟大的学者不对事实做分析是不可能的。如果黑格尔一点也不进行事实的分析的话,他的逻辑学怎么也不可能内藏如此宝贵的遗产吧,那样的话就不过是没有内容的空中楼阁。<br/>    可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表面上却不得不否定分析。对表面现象信以为真,模仿黑格尔说辩证法必须是概念自我展开的过程而否定分析,这就是宇野派所持的观点。<br/>  黑格尔的逻辑学中,"成"的下一个环节是"定有"。这个过渡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呢?这是由于我们直观反映的世界中,存在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的各种东西,它们可以看作是运动变化的。对这一世界图景进行分析,它似乎是有着固定样态的东西(定有),实际上它不断流动,构成其基础的,仍是"成"。立足这个基础之上,相对的﹑暂时的作为固定的东西的存在,就是到达"定有"的概念的思考过程。我们的头脑从对世界抽象的看法开始,以此为基础达到对世界更具体的看法,由此推动我们的认识前进。<br/>    可是,黑格尔无视思维过程和现实过程的区别,他把作为过程的"成"的概念,从世界和我们的头脑中独立出来,好像它是凭籍自身的力量过渡到"定有"概念,而无需借助"定有"的表象而必然性地过渡的东西,黑格尔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牵强附会。在我们的头脑外部存在的世界,托它的福,"定有"和它的变化作为世界的表象和印象,先行地给与了我们。我们只有对它进行分析才能更深刻地把握住它,漠视这起码的自然过程,黑格尔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是我们无论如何无法认同的。<br/>    再举个例子,黑格尔把包含以上过程的逻辑学中的存在论,分三编对它作了论述,即"质"﹑"量"的概念和作为两者统一的"度"的概念。这三个概念的关系,我想现在谁都能马上看明白。现实存在的事物,必定是质和量的统一,量在某种范围内,其变化与质变无关,但那也有一定限度,如果超出那个限度就会发生质变。因此一定的质是以一定范围的量为限度作为这样的质而存在。这里,如众所周知的,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从量变到质变转化的规律是黑格尔的发现。<br/>    在这里,黑格尔事实上对质和量这两个构成要素做出分析,将两者作抽象的区别考察,接着对两者再合成而到达"度"这个概念。这样,作为质和量的统一的现实事物,质和量两个要素各自的含义已经十分明确,使得很好地理解概念成为可能。我们对于活生生的现实,并非来者不拒地一概接收,而是对其中一部分予以舍去,将其中一部分纯粹地抽取出来进行考察,这样才能够深入地抓住事物的真实面貌。黑格尔自己实际上使用这种合理的认识方法,深刻地把握现实,可是他不顾这些,把思维中分析﹑综合的过程,虚构成例如"质"这样的概念,好像凭籍自身就能够内在必然性地向"量"过渡,再过渡到"度"的过程。<br/>    黑格尔逻辑学的全部概念的推演过程,就是这种东西。这的确是黑格尔神秘的辩证法的本质。与此同时,关于实际上黑格尔如何使用分析方法这类疑问,我想诸位已经明白了。<br/>  <br/>  三﹑把黑格尔的辩证法正过来<br/>  <br/>    那么,把黑格尔的辩证法再正过来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是什么样的呢?<br/>    站在唯物主义立场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一言以蔽之,是以"分析的方法"为基础,加上发生学的方法而构成。<br/>    分析的方法如我们反复讲述的那样,是从给定的事实中,即从对象的直观﹑表象出发,进行分析和综合而到达概念的方法。这个分析和综合的逻辑的思考过程还停留在形式逻辑的范围,一点也没有辩证法的特色。<br/>    因此分析的方法,既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方法,也是一般自然科学中所使用的方法。古典经济学家和一般自然科学家,即使并非自觉,也是立足于唯物主义的观点,承认独立于意识之外的遵循固有的运动规律的客观世界。因而,他们不是从头脑中创造真理,而是从客观世界中去发现真理。即,从客观世界在我们面前呈现的姿态,从对象的直观和表象中去寻求,对它进行分析﹑综合并把它变成为概念。只是这种逻辑还停留在形式逻辑的范围之内。 <br/>  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不光是把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的包含在它的基础之中,而且有着远为彻底的应用。这是因为,分析的方法既是一般思维的基础,也是科学方法的基础。<br/>    可是分析的方法却有一个局限性。那就是虽然它能揭示事物及其本质到底是什么,但是它不能揭示事物为什么这样存在而不能那样存在的必然性,不能阐明它是如何与为何这样。进一步说,它不能说明世界一切事物包含的自身消亡的必然性,向对立面转化的必然性。所以对这些问题予以深入思考的话,不能不说分析方法对事物究竟是什么的解答也是不全面的。<br/>    因此,就要在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增加发生学的方法。这就是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也是把黑格尔的倒立辩证法再正过来这件事的具体意义。<br/>    我这么说,可能诸位当中有不少人表示怀疑。他也许心里在想:总体看来,古典经济学的方法和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难道不是处于相互对立关系中的方法吗?假如是作为对立的东西,那么你说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不就成了什么二元论的或机械论的东西?可马克思的方法应该是一元论的更彻底的东西呀。<br/>   然而并非如此。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的重视程度,我们很容易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导言"中关于经济学的方法的叙述中看出来。马克思从中说道,资产阶级经济学最初从给定的具体的一国的经济状况出发,通过分析而到达阶级的概念,再达到它背后的资本和雇佣劳动的概念,然后再达到价值和价格的概念,进而再达到分工和需要的概念。就这样,从具体的表象渐次前行,终于到达最抽象的概念。此后,经济学这一次开始了相反的旅程,它从抽象的基础概念出发,渐次地向着具体概念推进,最后好像又回到了原先作为出发点的一国的具体经济状况的道路。马克思说,这两个方法当中的第二个方法,即从抽象的基础概念出发,渐次地上升到具体事物而到达科学把握的方法,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br/>    这是科学上正确的方法,因此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方法明显也是这种方法,但是,这里仅仅说的是从比较抽象的概念上升到比较具体的概念。更抽象的概念具有内在必然性地产生更具体的概念,理论的进程和历史的进程相呼应,这类话则一句不曾说过。所谓分工产生价格,阶级产生给定一国的具体的经济状况,前者使后者历史性地发展之类的语句,现在看来压根儿没有的事,是与黑格尔的辩证法一样神秘的东西。这种上升的过程,一般说来大概不是现实的显现过程,它只能存在于思想的世界,而且它只是适应形式逻辑的规则,从前提开始到作为前提的东西去。最后,马克思在这里对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方法的历史进行反省而指出,能称为科学上正确方法的仍然是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这一点是我们不能漏看的吧。<br/>  这是马克思关于方法阐述得最详细的地方,然而即使在关于马克思的方法的讨论中,过去不知为什么涉及这方面的文章并不多。可是《资本论》的方法,即使不是停留在古典经济学的分析的方法,那也存在分析的方法,这大概没有怀疑的余地吧。<br/>    以分析的方法为基础的马克思的辩证法方法,意味着发生学的展开过程的每一步都基于分析的方法。不仅如此,它尤其意味着构成发生学方法基础的资本概念和商品概念,纯粹是从给定事实出发遵循分析方法而获得的。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马克思是把眼前的发达资本主义作为给定的既成的事物接受的。与黑格尔的思考正相反,科学不仅仅把客观世界作为给定的绝对的前提,而且不是由原始社会的内在必然性充分展开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再来研究,只能把它作为既定事实来接受,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它方法。构成它的基础的商品和资本的概念,就不是根据发生学的﹑辩证法方法,而只能是根据分析的方法而获得。发生学的展开,此后才凭借这些概念为基础而进行。商品的各种现象,资本的各种现象,都是作为必然性的东西才得到说明。这就是《资本论》的方法。 <br/>    然而,与之相反,商品概念和资本概念,又正是马克思“卖弄”黑格尔式的辩证法最多的地方。关于这一点,让我们看看实际是怎么一回事吧。<br/>  <br/>  四﹑《资本论》中的分析方法<br/>  <br/>  正如《资本论》开头所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1]马克思的出发点,不是商品概念,而是商品向我们的感性认识所呈现的样态﹑直观和表象。然后我们对它们进行分析,弄清楚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两个要素各自的本性,到达作为二要素的统一体的商品概念。商品概念不是出发点,而是结果。如果商品概念是结果的话,《资本论》就是把未曾证明的东西强加给读者,根本谈不上科学。谁都承认,甚至连马克思的论敌也不得不承认马克思是从商品的事实出发。并且谁也无法反驳的是马克思是依据逻辑对商品的事实进行分析和再综合,才开始到达商品概念。<br/>    对马克思来说,商品二要素中的交换价值,由于只有使用价值才真正是商品的担当者,这里对交换价值的分析固然很深入,但即使这种场合,交换价值也是作为某种交换价值和它种交换价值的交换比率而呈现的。虽然看起来好像仅是相对的关系,说到底还是从谁都看得见的交换价值的表象出发,接着进行基于逻辑推理的分析,之后才到达价值概念。<br/>    这样,商品概念及其构成它的一个要素的价值概念,在读者的眼前,从读者熟知的商品和交换价值的表象中导出,决不是先行由某种概念发生式地展开。那完全遵循一般的分析的方法。<br/>    如果要问分析过程中使用什么逻辑,这也完全是普通的形式逻辑的东西,这是分析的过程中牢牢遵循的。如上所述,使用价值﹑交换价值﹑价值﹑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直至商品,这些在此得到明确的各个概念的相互关系也完全是形式逻辑的东西,一点也不是辩证法的东西。<br/>    首先,马克思把商品分析为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两个要素,一方是质的区别,另一方是量的区别,一方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另一方是商品的社会属性,这样对比性地区别开来。恰似自然科学家对水进行分析,得到氧和氢两个要素一样,完全是形式逻辑范围内的思维过程。<br/>    在日本为了表达"商品是由两个不同种的东西构成"这一意思,曾将马克思所使用的德语"zwieschl?chtig"一词翻译为“两者之间斗争"。这固然与把马克思的方法理解为是以商品的矛盾为出发点的黑格尔派的辩证法方法这样的先入之见有关,不过译词方面也有误。如果如实地看,把商品二要素各自对比性地区别开来这一事实,应该谁都明白。只有这样,商品二要素的矛盾,各种要素究竟是什么才可能开始弄清楚。"两方面的"译语是正确的,我听说长谷部文雄先生的译文,这一次也采取了"两方面的"译法。<br/>    那么,成为商品分析的核心的交换价值的分析是怎样进行的呢?这首先是从交换价值向商品内在价值的上升。在那里,马克思论述道,一件商品一俟成为商品对象,即具有各种交换价值,由于各种交换价值都是同质的东西,因而一件商品具备固有的价值,各种交换价值,只不过是价值的不同表现形式。这完全是普通的形式逻辑的推理。<br/>    其次,马克思在对价值的分析中发现了作为实体的抽象劳动。如所周知,具有不同使用价值的商品,作为价值可以相互做量的比较,假如各自取得适当的分量就能对等,就能相互交换。为此,两种使用价值之间就必须存在共通的等质的东西。不过双方又都不外是抽象劳动的结晶。这里所进行的也不过是谁也无法拒否的推理,决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而完全是形式逻辑的东西。<br/>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马克思所阐明的各个概念主要的相互关系吧。<br/>    首先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价值似乎是由价值发展而来的,特别是价值仿佛制约着使用价值,使用价值也仿佛制约着价值似的。不过,马克思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的论述,仅指使用价值是劳动产品所具有的对我们有用的自然属性。因此,决不是价值性的东西。对这点,马克思更是强调,不论使用价值具有怎样的社会形态,它总归是财富的物质内容。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他说,即使品尝作为使用价值的小麦,我们也分不清那是俄国农奴种植的,还是独立农民生产的东西,抑或是资本主义农业的产物?他还说,一物不是价值也能够是使用价值。而且他还说,在我们的社会,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载者。<br/>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前提,这一命题显而易见就是黑格尔所说的抽象的普遍。<br/>    所以,使用价值与商品的关系同样地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怎么也该把商品理解为劳动产品及其使用价值才对。<br/>    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是怎样的关系呢?这里也存在"是对立物""是矛盾"之类惯性思维,其实原本不是那么回事。马克思在此仅就这两个﹑特别是古典经济学中与此有关的论述予以留意,而把二者作为两个不同的东西区别开来。假如二者是矛盾的对立的东西的话,劳动老早就已消灭而成为别的什么东西了吧。现实的人类劳动,永远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是抽象劳动。这里并不另外存在什么辩证法的关系。<br/>    最后,抽象劳动和价值的关系又怎样呢?这里同样每每存在将前者看作是历史性的东西和价值性的东西,将它们的关系看成是辩证法的关系。如现今我们所看到的,并非这么一回事。马克思在考察商品的拜物教性质的时候探讨过价值的内容,他说,劳动的一个方面是抽象劳动这是生理学上的真理。他又说,抽象劳动的量,无论什么样的社会都被视为一个问题。<br/>    抽象劳动就是这样,它仅是商品社会中的一个社会性的东西,是表现各个个人劳动的社会性的东西,是一个社会性的实体。说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前提,然而二者即便是互为前提的关系,抽象劳动也不能产生价值。<br/>    如此看来,对商品的分析,在所有的问题点上,我们已知道它们依据的都是分析的方法。<br/>    资本的情形是怎样的呢?<br/>    这里的情形,在某种程度上也有人每每尝试把资本看作是商品和货币概念的必然性发展的结果。而且资本犹如丝毫无需借助于商品和货币的表象似的,被看作先验性的展开的结果。但是如果我们看一看"货币向资本的转化"就会知道,马克思决没有做这种悖理的事情。马克思一边承认现实社会中除了单纯的商品流通之外还有资本流通的事实,一边分析资本流通中作为结果的剩余价值从何处产生的事实。其分析过程涵盖了流通过程的所有可能的情形,并逐一予以探讨,弄清了这其中全部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不能在生产过程以外寻求到它的源泉,最后证明资本家必须购买一种叫劳动力的特殊的商品,并将它在生产过程中消费,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可能。<br/>    这是什么样的逻辑?这不外是每一位自然科学家都使用的普通的证明方法﹑形式逻辑上的推理而已。<br/>    一方面,从这里货币与资本的关系来看,这决非货币产生资本或是发展为资本的辩证关系。那与商品向货币的发展关系根本不同。因为货币只有在雇佣劳动社会性地存在的时候,才有可能成为资本,所以货币只是作为资本的前提,不过是黑格尔所谓的抽象的普遍。<br/>    我想,从上述事实我们可以明白,资本概念直接地是从完全作为前提的资本的表象出发,仅仅是使用分析的方法而得出来的。那固然是因为马克思像所有科学领域那样以世界的整体为前提,而且是因为从作为既定前提的资本主义社会这一对象出发。<br/>    这种基本概念,在基于所给定的表象﹑遵循分析的方法而获得之后,始以这些概念为基础,商品以及资本的一切现象,作为必然性的现象形态,得以发生性地展开。随着它的一步步展开,不断浮现具体的表象,在此同样适用分析的方法,关于这些,因为在别的场合谈到过,此处我想略过不谈。<br/>    如前所述,黑格尔事实上也使用分析方法,并且毋宁说达到了咋一看被应用于其思辨性展开过程的每一步的程度。黑格尔的正﹑反﹑合,或者说否定之否定的方法,如刚才所列举的那样,更多地使用将既定事物的表象分解为对立性的二要素,然后把它们再综合的分析的方法。分析方法是思维的基础,因而是科学方法的基础,我想假如在科学上有意义的知识,缺少它也是不行的。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承认,马克思辩证法的不可欠缺的要素,是黑格尔事实上使用而表面上否认的分析方法。<br/>    明确承认分析方法是辩证法的基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刚才述说了马克思对资本的分析过程,并就它的所有可能场合无遗漏地加以研讨。除了这个分析方法,其它我知道得很少,唯独考察了这个可谓有所收获的推理方法。这是因为,即使我们就事物的辩证法讲得再多,如果构成辩证法的基础概念,是基于可能的各种场合中的一个或两个的虚构的话,那也是于事无补。有些喜欢谈论辩证法的人,无视这个形式逻辑的起码逻辑,这种人可谓屡见不鲜。<br/>    不仅如此,在某种场合,与其依据辩证法,莫如根据分析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分析,这对于探究事物的本性,倒是有着决定性的重要。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马克思本人谈到《资本论》的最精彩地方时,举了从创造价值的劳动追溯到抽象劳动的分析,以及对剩余价值的纯粹分析的例子。还有,对作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工资的把握。前两个例子如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完全是基于分析方法的发现。工资也完全是基于分析方法得到的,而不是从某种先验性概念发生性地展开的东西。这些通常被认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发现。而且这种事物本质的发现,是最为全体资产阶级所憎恨痛恨的,是尤其具有批判性革命性意义的东西。而且,这是辩证法所具有的批判的革命性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br/>  <br/>  五﹑分析方法加发生的方法<br/>  <br/>    不过马克思《资本论》的方法,可以说是分析方法加上本来意义上的辩证法,对于这一点,一般人很难理解。这是因为,如开头我们所看到的,这常常被认为是二元论或机械论。因此,让我们再从另一个方面就这一问题作点考察吧。<br/>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起过这件事。今后的职业科学家,不光通晓自己专业领域的知识,也通晓广阔的其他专业领域的知识,在这些知识的整体中把握自己专业领域的位置,这样来进行科学研究。另一方面,哲学也不再是实证科学知识的根据,不再做一般性的研究,如果这样的话就没有凌驾于科学之上的特别的哲学存在的余地了。接下来说,最后只留下作为思维法则的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因为这是很著名的论断,想必诸位对此很熟悉。<br/>    只留下形式逻辑和辩证法。假如形式逻辑像曾经所以为的那样,与辩证法不相容的话,恩格斯就不会这样说吧。假如形式逻辑作为辩证法的一个要素并为其所吸收的话,恩格斯也不会这么讲吧。<br/>    很显然,相对于辩证法,形式逻辑具有自身的独立性。分析方法和辩证法的关系也与此相同。出色地进行辩证思维的人,不光是将辩证法与形式逻辑一并运用的人,而且是较仅进行形式逻辑思维的人益发严密地进行形式逻辑思维的人。<br/>    所谓发展,全都是这样。商品虽然转化为货币,但也不是满世界都是货币,而是商品与货币并存,而终于越来越多。<br/>    列宁这样谈到垄断问题,自由竞争是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的特点,对商品生产的基本特点的否定,就转化为作为它的对立物的垄断。垄断从自由竞争中产生,而且跃居自由竞争之上,与自由竞争并存。生物从非生物中产生。可是非生物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而是与生物并存,作为生物的非生命环境作为地球整体留存下来。纵然动物由植物演化而产生,植物也不是"喀嚓"一下就消失,植物仍然续存着与动物并存。<br/>    把青蛙最高级的中枢神经﹑即相当于大脑的部分切除,用大头针把青蛙固定在墙上,然后对它的脚时而用药物给予刺激,时而用大头针给予刺激。即使大脑被切除了也有反应。用浸染了药物的纸粘在它的脚上,它能用另一只脚将药纸去掉。那样高难度的动作,大脑被切除竟然也能做到。低级神经中枢以及神经具有相对独立性,在它们之上大脑控制着。不过与此同时,相当于青蛙下层构造的生物体也与青蛙共存。<br/>    社会主义是从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民族主义中产生的,可是社会主义者并非认为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什么都是好的,毋宁说是对自由﹑人权和民族独立问题益发认真地思考,对与拥护共存的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的统一益发认真地思考。<br/>    所谓发展都是这样的东西。这样的话,我想《资本论》方法中的形式逻辑或分析方法与辩证法的关系也就清楚了。因而马克思的辩证法就是形式逻辑加辩证法。<br/>    黑格尔把辩证法看作所谓浑然一体的有机体的东西,今天这类黑格尔式的思维习惯还随处可遇。萨特的辩证法就是其中一例。<br/>    科学认识的梗概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从给定的事物的直观﹑表象出发的感性阶段;接着对感性进行分析,发现它的本质﹑实体,将它们置换成概念的是知性阶段;最后基于这个概念而把事物各种各样的现象形态和发展阶段作为必然的现象形态发生性地展开,进一步彰显事物灭亡的必然性,这可谓理性阶段,也就是狭义的辩证法阶段。黑格尔头脚倒置的辩证法,去掉了前两个阶段即分析方法的范围,与之相对的,马克思的辩证法,研究(下降)过程不用说是那样,即使在叙述(上升)过程即《资本论》的方法上,也是兼具这三个阶段的。我想可以简单地这样说吧。<br/>    以上是从把黑格尔的辩证法重新正过来这一侧面来考察的马克思辩证法的主要特色。<br/>    最后,附带说一下,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将事物作发生式地考察的东西,如以上所看到的那样,其形式好像是现实事物的发生一样,其内容则是主观的认识发生史。因此,黑格尔说逻辑的进程与哲学史的发展历程相照应,固然完全正确,但把它看作是现实的进程就牵强附会了。<br/>  与它相反,在马克思那里,明晰地区分现实的过程和认识的过程,《资本论》的主要方法,是探寻资本的现实的发展过程。这是黑格尔的辩证方法中几乎未曾看到的东西。这是马克思的创造。但与此同时,在第四部《剩余价值学说史》中,马克思将自己的学说作了发生史的考察。而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如众所周知的,这两种发生史是并行论述的。这样,不光将对象作发生史的论述,自己的研究史也与此相对地给予发生史的阐述﹑特别是通过批判对立观点而进行叙述,这是尤为重要的。<br/>    还有,黑格尔的方法不承认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存在,因此对下降和上升这两种方法不作区别,他的辩证法同时既是下降的方法也是上升的方法。这一点也成了它混乱和神秘化的根源。与它相对,马克思明确地对下降和上升作了区分。这些也是马克思把黑格尔辩证法重新正过来的事情之一。<br/>  讲的不够充分,从把黑格尔倒立的辩证法重新正过来这一点来考察《资本论》的方法的讲话就此结束。<br/>  <br/>  注释:<br/>  [1]见中文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47页<br/>  <br/>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