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8-10-13 22:23:00
以前无意中看到,马克思的思想跟黑格尔有密切的联系,至于什么联系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到是有说法,日本的某位马克思主义大理论家,左手拿资本论,右手拿黑格尔,大家可以尝试在这方面做点研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3 22:46:00
以下是引用飞起一脚在2008-10-13 22:23:00的发言:
以前无意中看到,马克思的思想跟黑格尔有密切的联系,至于什么联系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到是有说法,日本的某位马克思主义大理论家,左手拿资本论,右手拿黑格尔,大家可以尝试在这方面做点研究

马克思晚年放下了资本论,拿起了人类学.马克思的后人却拿起了资本论,放下了人类学.我看二十一世纪里,哲人们将会放下哲学,兴起人学(不同于人类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3 23:11:00
现在西方马克思主流好像是哈贝马斯、齐泽克等人,把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结合分析社会。不过这些人的理论看得我晕头转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01:09: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8-10-13 22:46:00的发言:

马克思晚年放下了资本论,拿起了人类学.马克思的后人却拿起了资本论,放下了人类学.我看二十一世纪里,哲人们将会放下哲学,兴起人学(不同于人类学).

马克思所有理论都是阐述“人”的,也就是我说的,马克思的基石是“人”。“人”是所有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都与人相关,哲学也不例外。生物意义上“人”是马克思理论的起点,人类学是马克思的理论基础,何来马克思放弃资本论,转而研究人类学呢?

我整理一下你的言论:

1、第18楼中,你说“,刻在古希腊阿波罗神殿残存石柱上的 “Know Thyself” and “Nothing to excess”正是西方哲学的根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也同样是对人的认识,"以人为本"的根基也同样是对人的认识.但是,谁又能够以"客"的立场来观察人类呢? 马克思做不到,否则他就不会以阶级立场来观察人类了.其实,阶级立场的偏见与种族立场一样大. ”

 这里,你认为不止马克思,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石都是不正确的。人论是马克思阶级立场偏见的原因。

2、在21楼,你说“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是西方哲学的根基,也同样是东方哲学的根基.而且,东方哲学的根基比西方更为深入.”

这里暂且不说东西方哲学谁更优秀的问题。你这里显然自己回答出来了,现有的哲学,无论东西方,根基都是“人”。

3、在64楼,你说“马克思晚年放下了资本论,拿起了人类学.马克思的后人却拿起了资本论,放下了人类学.”

不知道我理解对不对,有这样一个意思:马克思放下资本论拿起人类学是正确的选择。否则,马克思只能“错误”的坚持资本论,而不研究人类学。

在1中,你认为人论会导致马克思的阶级偏见;在2、3中,你认为马克思坚持人论是个正确的选择。自相矛盾。

4、在14楼中,你说“哲学本来就是道理的学问.所谓道理,那就是道之理.形而上谓之道."道"就是一切一切的原因.哲学正是探索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的学问.科学精神不承认任何终极原因,也不承认任何终极结果,这就是科学精神崇尚理性质疑的理由.老子在他的<道经>开篇中这么说"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很明显,老子持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那就是科学精神的核心.(注:道指的是形而上,名指的是形而下) ”

你的观点:(1)哲学是研究道理的;(2)“道”是原因和结果之间关系;(3)科学精神不承认任何终极原因,也不承认任何终极结果,崇尚理性质疑;(3)老子是不可知论者;(4)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不可知论。

我认为:
(1)我不知道你的哲学研究对象是“道理,即事物之间关系”的观点从哪儿得到的。通常认为的哲学研究对象“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道”是老子的东西。在中国古汉语中,“道”代表不同的东西,一是名词: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二是动词:探求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活动。“道可道”意思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被探寻的。
(3)在讨论什么是科学精神之前,我们最好先讨论一下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个外来词,早期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格致学,意思是探寻不同事务之间关系的学问。所以,在这里,你把“科学”当成了“哲学”。因此,你把大量的哲学概念套用在“科学”中了。
(4)在哲学上,不可知论意思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不可知论与可知论是一对概念;怀疑论是与独断论一对概念,怀疑论对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保持怀疑,独断论认为思维可以反映存在且这种反映永远不会消失。

综上,你把“科学”错当成哲学,并套用大量的哲学概念。同时你的理解远不成体系,所以有的时候,你说“东西方哲学的根基都是人”,有的时候又说“哲学的根基不能是人”。在涉及思维与存在关系的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哲学的根基是人;在涉及真理判断时候,你把科学当成了哲学,于是你只能得到人存在影响“事物之间关系的存在”。

你的所有观点和逻辑,在“怀疑论”的著作中都能找到,而且他们的体系本身不存在逻辑矛盾,比你强多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4 1:10:2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01:39:00
以科学和宗教为典型,按照用途的不同,可以把理论分成两类:第一类理论以科学为代表,是拿来自己用的理论,它具有实证性,可以用于预测和决策,简称“自用型理论”。第二类理论以宗教为代表,是说给别人听的理论,可以用来扩大影响,统一思想,但是不能用来指导决策,简称“宣传型理论”。此种对理论的分类方法鲜为人知,这是由于宣传者出于宣传效果的考虑,非常愿意混同这两种理论,甚至刻意把“宣传型理论”打扮成“自用型理论”。指出这一点的人很少,我只看到波普尔的学生乔治"索罗斯说过:没有什么“社会科学”,只有“社会炼金术”。这意味着,所谓“社会科学”还处于前科学的阶段,其中大多数的理论属于“宣传型理论”而非“自用型理论”。

原文出处:http://hi.baidu.com/epu_moon/blog/item/1e06bac26532df1d0ef477a0.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01:45:00

(1)我不知道你的哲学研究对象是“道理,即事物之间关系”的观点从哪儿得到的。通常认为的哲学研究对象“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道”是老子的东西。在中国古汉语中,“道”代表不同的东西,一是名词: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二是动词:探求原因与结果之间关系的活动。“道可道”意思为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被探寻的。
(3)在讨论什么是科学精神之前,我们最好先讨论一下什么是科学。“科学”是个外来词,早期我们中国人把它称为格致学,意思是探寻不同事务之间关系的学问。所以,在这里,你把“科学”当成了“哲学”。因此,你把大量的哲学概念套用在“科学”中了。
(4)在哲学上,不可知论意思为思维不能反映存在,不可知论与可知论是一对概念;怀疑论是与独断论一对概念,怀疑论对思维能否反映存在保持怀疑,独断论认为思维可以反映存在且这种反映永远不会消失。

如果说,探寻不同事务之间关系的学问就是科学,那么佛教也是科学,佛教也探寻事务之间的关系,占星术也是科学,占星术也探寻事物之间的关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03:01:00

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还是存在的;比如美国很多现在研究人员在研究防范恐怖袭击的预警系统(恐怖袭击应该也算是一种病态的社会行为吧),里面使用了贝叶斯理论,难道你认为这个预警系统是“社会炼金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03:10:00

占星术还不能完全认为是伪科学

人类社会是的运作是非常精妙的环环相扣的,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只是对我们社会经济运行方面的一种概括,但对于个人发展, 社会进步等等,人类都还处于原始的探索中

一个例子,中药往往给人以 "经验主义" 的感觉,而西药却让人觉得是科学的, 但实际上,实事完全相反; 各种中药的实际临床试验的规模,时间,副作用的纪录远远超过大部分的FDA指导下的临床试验相对应的各种参数;

李时珍们肯定不知道每味中药的分子结构,但是美国的药厂虽然知道分子结构但很多时候也只是知道这种药会起作用而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意义上说,<<周易>>, <<老子>>等先哲的思想里面可能就孕育着科学,不过我们后人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能对这些科学成分系统解释的地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0:14: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0-14 1:45:00的发言:

如果说,探寻不同事务之间关系的学问就是科学,那么佛教也是科学,佛教也探寻事务之间的关系,占星术也是科学,占星术也探寻事物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0-13 23:08:00的发言:
所以从A=B推出A属于B或B属于A都是合理的。

       严格按照数学符号:定义应该表示为A:=B,即B为A的定义,B与A逻辑等价。
       A=B仅表示 A 和B 是相同的东西或其值相等,不是逻辑等价的。
        两者的区别:A:=B中,A代表存在,B代表思维对存在A的反映,A:=B表示思维对A的正确反映;在A=B中,A代表存在,B也代表存在,A=B表示A与B相同。

         文字“是”的在逻辑表述上有三种对应关系::=、=和⊆。因此,我们要对“是”代表的逻辑慎重对待。否则,会得到大量荒谬的结论。

         你说的占星术之类的,占星术研究事务之间联系不假,但占星术认定这种联系是单方面的、且固定不变的。你举例中的“星期一必下雨”不过是“占日期术”而已。所以,佛教、占星术、占日期术之类的东西,本就不能揭示它们研究对象之间关系,即它们研究对象不存在关系,只要结论被事实证否,整个研究过程就可以被证否。

        实践是真理标准的唯一尺度。也就是说,理论正确与否是后验的。一对新事物出现,理论可以大量出现而且就应该大量出现,从而为后验提供试错样本。所以,我们怎么发展社会主义?“中国特色”还是“国际接轨”?我们可以先“中国特色”后“国际接轨”,或者先“国际接轨”后“中国特色”,也可以同时进行。中国的社会主义先是“国际接轨”,结果发现行不通,于是选择了“中国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0:34:00

所谓“=”,就是表示A⊆B且B⊆A。

请楼上去读一下《普通逻辑》中关于定义那一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0:43:00
以下是引用飞起一脚在2008-10-14 3:01:00的发言:
社会科学还是存在的;比如美国很多现在研究人员在研究防范恐怖袭击的预警系统(恐怖袭击应该也算是一种病态的社会行为吧),里面使用了贝叶斯理论,难道你认为这个预警系统是“社会炼金术"?

所谓"炼金术",那就是太虚松的根基,太完美的理想."社会科学"的确就是这么种炼金术.理由也很简单.正因为对人类自身的认识是一切人类学问的根基,当然也包括社会学在内,只可惜,由于我们很难离开人类立场去观察人类社会的缘故,我们几乎所有观察都是"主"观的观察.由于主观的偏见实在太大,我们对人类自身的认识只能是永无止境的探索,永无终结的探索.很明显,"社会科学"的理论根基永远都是虚松的.至于"社会科学"的理想,那就更不用说了,那当然是太完美了.说社会科学是社会炼金术,那绝没有冤枉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1:33:00
以下是引用nofear在2008-10-14 10:34:00的发言:

所谓“=”,就是表示A⊆B且B⊆A。

请楼上去读一下《普通逻辑》中关于定义那一章。

《普通逻辑》,我狂晕[em06]。

学了点“普通”逻辑就敢来马克思主义论坛混,真有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2:19:00
以下是引用枫之华舞在2008-10-14 11:33:00的发言:

《普通逻辑》,我狂晕[em06]。

学了点“普通”逻辑就敢来马克思主义论坛混,真有你的。

难道你打算讨论资格问题?

我从来不和别人讨论资格问题,哪怕在我的专业领域我都不和别人讨论资格问题。因为一句话是对是错,不在于说话的人有什么资格,而在于这句话本身说了什么。《皇帝的新装》中小孩子都能说出真理。

事实上,通过对资格问题的讨论来判断话的对错,本身就是人身攻击。

我们来看《普通逻辑》中对人身攻击的定义:

10.人身攻击:反驳别人的观点,不是针对对方的观点发表意见,而是针对提出该种观点的人的出身、职业、长相、地位、道德品质等与论题无直接关系的方面进行攻击,这就犯了“人身攻击”的逻辑错误。例如:公共汽车站上。大家正排着整齐的队伍按先后顺序有秩序地上车,忽然来了一个抹着口红,衣着入时的女青年插队。 一个衣着朴素的农民拉了她一下,并说:“请你到后边去排队!”女青年回头一看,满脸怒气地说:“拉我于什么!乡巴佬,你也有资格来坐汽车?”

  这位女青年正是犯了“人身攻击”的错误。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在辩论不过别人的时候便说:“你算老几?凭你这长相,狗嘴里哪能吐出象牙来?”“看你那德行。不知羞耻,还有脸出来讲话!”等等,这些说法都犯了人身攻击的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7:22:00
以下是引用枫之华舞在2008-10-14 1:09:00的发言:

我整理一下你的言论:

我只能再次怀疑你的理解能力,但你的确能够引出了许多使人感兴趣的话题.现在网络似乎好一点了,那我们就接着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8:06:00

 这里,你认为不止马克思,整个西方哲学的基石都是不正确的。人论是马克思阶级立场偏见的原因。

我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我认为"对人的认识"正是哲学的根基,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是一切人类知识的根基.只不过,"对人的认识"是永无止境的探索,马克思当然没有终结这一探索.正是这个原因,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什么颠扑不破的真理.科学精神本来就不承认任何永恒的真理.

要了解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莫过于了解其哲学根基,那就是马克思对人的认识如何.如果连人与其它动物的区别都没有搞清楚,建立如此根基之上的庞大理论又有什么意义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8:23:00
以下是引用飞起一脚在2008-10-14 3:10:00的发言:
人类社会是的运作是非常精妙的环环相扣的,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只是对我们社会经济运行方面的一种概括,但对于个人发展, 社会进步等等,人类都还处于原始的探索中

一个例子,中药往往给人以 "经验主义" 的感觉,而西药却让人觉得是科学的, 但实际上,实事完全相反; 各种中药的实际临床试验的规模,时间,副作用的纪录远远超过大部分的FDA指导下的临床试验相对应的各种参数;

李时珍们肯定不知道每味中药的分子结构,但是美国的药厂虽然知道分子结构但很多时候也只是知道这种药会起作用而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意义上说,<<周易>>, <<老子>>等先哲的思想里面可能就孕育着科学,不过我们后人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能对这些科学成分系统解释的地步

中药有科学的内容的,比如按西医标准经过临床试验大规模生产的中药。这种中药,不按西医标准,那是通不过审核的,不可能拿到市场上买的。但是中药有更多的不是科学范畴的东西。比如钱钟书在《围城》里写到的中医,给孕妇开药吃芝麻油,还有很有道理——润滑就顺产啊!

《周易》和《老子》中孕育科学我是相信的,但是这不等于《周易》和《老子》众的内容是科学。就像母亲和儿子是不同两个人一样,母亲只是女裁缝,儿子是世界闻名的大作家也是有的(小仲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18:39:00
以下是引用枫之华舞在2008-10-14 10:14:00的发言:

          你说的占星术之类的,占星术研究事务之间联系不假,但占星术认定这种联系是单方面的、且固定不变的。你举例中的“星期一必下雨”不过是“占日期术”而已。所以,佛教、占星术、占日期术之类的东西,本就不能揭示它们研究对象之间关系,即它们研究对象不存在关系,只要结论被事实证否,整个研究过程就可以被证否。

只要你承认占星术不是科学,那么把科学定义为“探寻不同事务之间关系的学问”就是错的。至于占星术为什么不是科学,不影响上面的结论。

我想说的只是:把科学定义为“探寻不同事务之间关系的学问”是错的。

一个定义,就是要做到符合定义的事物都是该事物,且不符合定义的事物都不是该事物。

占星术明明不是科学,按“探寻不同事务之间关系的学问”这个定义就会被划为科学的范围,那一定是定义有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契机——如何修改定义,从而把所有不是科学的事物排除在定以外,且将所有科学的事物包含在定义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21:00:00

以下是引用飞起一脚在2008-10-14 3:10:00的发言:
人类社会是的运作是非常精妙的环环相扣的,亚当斯密的" 看不见的手" 只是对我们社会经济运行方面的一种概括,但对于个人发展, 社会进步等等,人类都还处于原始的探索中

一个例子,中药往往给人以 "经验主义" 的感觉,而西药却让人觉得是科学的, 但实际上,实事完全相反; 各种中药的实际临床试验的规模,时间,副作用的纪录远远超过大部分的FDA指导下的临床试验相对应的各种参数;

李时珍们肯定不知道每味中药的分子结构,但是美国的药厂虽然知道分子结构但很多时候也只是知道这种药会起作用而不知道为什么

这个意义上说,<<周易>>, <<老子>>等先哲的思想里面可能就孕育着科学,不过我们后人的思维还没有达到能对这些科学成分系统解释的地步

~~~~~~~~~~~~~~~~~~~~~~~~~~~~~~~~~~~

以量化分析手段为主要特征的科学手段对于是无生命界的认识的确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但同样的手段运用于有生命领域里(包括社会)却往往无效.我们当今的经济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

有生命界,无生命界,对于这两界的观察,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经提出过两种不同观察方法,那就是对恒无欲的无生命界,应该观察其"眇";对恒有欲的有生命界,应该观察其"噭"."眇"指细小,微小,这与我们研究分子原子及其更深层结构的方法是吻合的."噭"是自主行为,是生命的根本特征.其实这就是我们将来必将接受的对生命界的观察方法---质化分析方法.老子<道经>中的这一句所讲的就是科学手段,但这还不是科学精神本身.他崇尚科学精神的其实就是第一句,也就是"非恒道,非恒名",其意思就是能够讲述的本原都不是永恒的本原,能够讲述的外延都不是永恒的外延.很明显,老子持的是"不可知论"的观点,他根本不承认形而上的最终认识,也不承认形而下的终极境界.这正是科学精神本身.他甚至认为生命与非生命"两者同出,异名同谓",这就更是否定了唯物与唯心之争.而且,他还在第二章的第一句中告诫人们"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就更是以通俗的话语坚决否定了一切完美得不能再完美的宗教境界.真是不能小看我们东方先哲的智慧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23:10:00
看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那我也来参一脚;

请证明/反证明:马克思哲学里面提出的事物(包括我们人类本身)发展的否定之再否定定律

PS: 马克思哲学里面的否定之再否定定律指事务要发展,先得否定自己,然后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接受自己,然后再否定自己,再在更高的层次上接受自己,如此循环....这个定律我感兴趣很久了,也体会到不少事例,但是不知道怎么证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23:35:00

以下是引用飞起一脚在2008-10-14 23:10:00的发言:
看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那我也来参一脚;

请证明/反证明:马克思哲学里面提出的事物(包括我们人类本身)发展的否定之再否定定律

PS: 马克思哲学里面的否定之再否定定律指事务要发展,先得否定自己,然后才能在更高层次上接受自己,然后再否定自己,再在更高的层次上接受自己,如此循环....这个定律我感兴趣很久了,也体会到不少事例,但是不知道怎么证明)

~~~~~~~~~~~~~~~~~~~~~~~~~~~~~~~~~~~~

我对这个问题没有研究,所以我对这个问题无语.

直觉引导我去质疑一种炼金术,那么我只需要看看它的根基,再看看它的目标,这已经够了.至于过程使用的是什么工具,什么术,这些都不用看了.除非对根基毫无认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4 23:50:00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00:24:00
以下是引用liuyongfei180在2008-10-14 23:50:00的发言: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你的这个答案在前面已经否定过了,因为那是斯大林版本的东西,这东西等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设在了二楼三楼,下面就被架空了.要推论人类社会的未来,最关键的莫过于对人类自身的认识.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基.只不过,马克思对人的认识误差实在太大,那又怎么能够据此去展望人类的长远未来呢? 就为了掩盖这一关键缺陷,斯大林版本就使了个障眼术,硬说根基就在二楼三楼,下面什么东西都没有.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5 0:26:3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00:37:00

否定之否定是不可能得到证明的。这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本身就是作为公理存在的。

这只能得到实证,但不能算证明。而且实证永远不能说明理论是正确的。

所谓证明,只可能出现在公理+逻辑推理的理论体系中。比如几何就是这样的理论体系。在这样的理论体系中用的词叫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显然不是这种理论体系,马克思的理论都不能证明,只能实证。

所谓实证,就是观察到和理论描述一致的现象,这叫实证。但是无论实证多少次,都不能说明这个理论是正确的。比如“所有的乌鸦都是黑的”这样的理论,无论你观察到过多少黑乌鸦,也不能保证下一个看到的不是白乌鸦。

更重要的是,否定之否定的理论和任何事实都不会发生冲突。无论世界上的事情是怎么发展的,都只能实证了这个理论是正确的,而不可能说明这个理论是错误的。

我们设事物的某个状态为A,B为这个状态的对立面(其实“B”就是“非A”)。

当事物状态为A时,哪怕过了1亿年仍然为A时,不能说明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是错的,因为你不能保定在1亿零1年的时候,A不会转变为B。

当事物的状态转变为B时,恰好说明了否定之否定的理论是对的。

而这个事物的状态非A即B(因为B就是非A),A和B两种状态包含了一切可能性。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无论事态如何发展,都只可能说明否定之否定是正确的,不可能说明它是错误的。

这样的理论的好处是: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总是能拿来用。比如革命者宣称自己就是对当政者的否定,把当政者赶下台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当政者又把革命者干掉,宣传自己是否定之否定,也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的。

这样的理论的坏处是:无法用来指导决策——我们永远不可能通过这个理论的指导我们的行动,因为它不可能告诉我们恰当的否定的时机是什么。我们现在采取否定的策略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错的,采取肯定的策略也有可能是错的有可能是对的。总而言之,听了这个理论,我们之前如果有多么迷茫,之后仍然同样程度地迷茫。

这种理论就属于之前我提到过的,清华教授赵南元所说的“宣传型理论”,而不是“自用型理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5 0:46:28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01:31:00
谢谢各位的意见; 我个人其实最感兴趣的是人自身发展的"否定之再否定" 规律, 各位觉得为什么人的发展会遵守这个规律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5 1:39:1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09:16:00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对生命本性的"成分"分析.因为人类作为生命一员,他们与其它动物除了解剖学上的可见差别外,那不可直接观察的生命本性上的少许差别才是最引人入胜的.而且人与人之间在生命本性上的那少许差异也同样引人入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10:25:00
以下是引用飞起一脚在2008-10-15 1:31:00的发言:
谢谢各位的意见; 我个人其实最感兴趣的是人自身发展的"否定之再否定" 规律, 各位觉得为什么人的发展会遵守这个规律呢?

之前已经说了,之所以遵守这个规律,是因为逻辑上来说就不可能有任何事物不遵守这个规律。就像“明天或者下雨或者不下”这个理论一样,从逻辑上就不可能出现和这个理论相冲突的现象。也恰恰因为如此,这种理论没有任何预测能力,不能指导决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16:31:00

明白了,原来"否定之再否定"就是这么回事.这样的理论又何来趣味,马克思又为何对此如此醉心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19:20:00
以下是引用无知求知在2008-10-15 16:31:00的发言:

明白了,原来"否定之再否定"就是这么回事.这样的理论又何来趣味,马克思又为何对此如此醉心呢?

不仅“否定之否定”是这种类型的理论,其实“对立统一”和“量变质变”都是这种类型的理论。所以这种理论都只能用来宣传,在决策后帮自己找理由,不能用来在决策前指导决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21:31:00

shenmemud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0-15 22:33:00

什么目的? 没有目的,纯粹兴趣使然.就因为太多人相信点金术,而我居然会不相信,所以我就要追根刨底,要去了解一下他们到底为什么会相信.难道真的可以不考虑石头的本质,难道真的可以把石头点成金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