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坛友关心《资本异论》的销售压力,在感谢之余简单介绍一下《资本异论》的出版情况。
以下是时间顺序表:
1993年,黄佶发表第一篇有关论文:“剩余价值不是资本利润的唯一来源”。
1999年12月底,黄佶完成《资本异论》书稿。
2000年1月3日,《资本异论》全文在网上发布(制作网页耗费了几天时间)。
2002年7月,人民日报社主管的《国际金融报》的编辑来电询问黄佶能否连载;随后从7月到9月分十期连载《资本异论》主要内容。因“资本异论”四字过于刺眼,从第二期开始总标题改为“商品交换的秘密”(请见下图)。
2003年,黄佶获得“中华发展基金会”资助,在台北出版纸质《资本异论》,印数仅一千本,出版社没有要求黄佶包销。日前在网上检索,该书已售罄。目前台湾很多院校包括理工文体医等院校图书馆均有记录,可见卖不掉打成纸浆的可能性不大。大陆一些研究机构图书馆记录中也有《资本异论》一书。
黄佶一向鼓吹学术上网,既环保,又便捷,因此不会再设法出版纸质版《资本异论》。偏爱纸书的朋友可以在网上购买《资本异论》旧书,或下载电子版,我已经排好版,包括页码和目录,直接打印即可,然后订书机一订就是一本书了。
《资本异论》章目录及下载网址:
资本异论——关于商品交换和利润来源的思考(黄佶著)
目录
第一章,商品交换的根本原因不是“你有我无”,而是为了“节约劳动”[3]
第二章,仅仅劳动时间一个因素,不能决定商品的交换比例[6]
第三章,商品交换的实际比例取决于对异种劳动的估价和对商品的需求迫切程度等主观因素[9]
第四章,“资本总公式”不存在矛盾[15]
第五章,商品能够长期而稳定地贵卖。利润可以来自“消费者酬谢”[18]
第六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可能是负值[24]
第七章,“物化劳动”能够劳动,能够创造价值[28]
第八章,一个企业创造的总价值量与它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34]
第九章,存在劳动无效的可能性。承担投资风险也是商品生产所必须的劳动。第三种人类劳动——心力劳动[39]
第十章,资本自身存在生产力。资本的生产力也能够创造价值[42]
第十一章,结束语:左右平衡[50]
《资本异论》全文免费免注册下载地址:
https://bbs.pinggu.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86830
没空看书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图说《资本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