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573 23
2015-05-22
我在之前的某一贴,特别指出了劳动价值论所说的价值是指什么。这里再次重申一下按劳动价值论,商品价值是卖方生产此商品的劳动量,即生产者暨卖方的劳动成本。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概念,同买方(自己生产此商品的劳动)没有任何关系。

我还在其他地方说过,劳动价值论的价值概念的提出,是为了用它做为交换价值(价格)的唯一决定因素。

完整地说,就是,按劳动价值论的思路,有以下叙述。

某个(或某群)人,记做A,他或他们生产了产品甲,一单位的劳动量是X,于是劳动价值论者说:一单位甲产品的价值是X;同样地,另一个(或另一群)人,记做B,他或他们生产了产品乙,一单位的劳动量是Y,于是劳动价值论者说:一单位乙产品的价值是Y。

进而,劳动价值论者说:A生产了甲,B生产了乙,这两人(或两群人)相互交换产品,其交换的比例(即交换价值,或价格)是由各自生产的产品价值的比例决定的,即,A生产一单位甲的价值X同B生产一单位乙的价值Y的比例为X:Y,这个比例的倒数Y:X就是A用一单位甲换回的乙的数量,即甲产品的交换价值。

用个数字例子看。A生产一单位甲用了劳动量18单位,B生产一单位乙用了6单位劳动,按劳动价值论,一单位甲的价值是一单位乙的价值的三倍,即3:1。那么,一单位甲能换回的乙的数量,即甲的交换价值,就是1:3,即甲的交换价值是一单位甲能够换回三单位乙。

以上,就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结构,也是我要批判的东西。

我从比较优势原理出发,既观照某一物品的卖方的劳动,同时还观照买方可能付出的劳动,做了全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劳动价值论的价值不能唯一地决定交换价值(货币经济中就是价格),不存在“等价(劳动价值论的价值)交换”这种原则。
-------------------------------------------------------------------------------------
                         生产甲一单位的劳动            生产乙一单位的劳动
-------------------------------------------------------------------------------------
A                               18                                           18
B                               24                                             6
-------------------------------------------------------------------------------------
从此表可以看出,劳动价值论,只考虑了表中左上的数字18和右下的数字6,也即只考虑了他们自己定义的“价值”。然而,全面考虑问题的话,也就是观照所有参数,就不存在他们所说的“等价交换”,而只存在“价值域”。按绝对优势原理(为什么不用比较优势原理,是为了让人容易看懂,这样也不影响结论),从生产甲的数据看,只有A的劳动量低于B的劳动量,A才能够成为B的卖方同时B成为A的买方;同时,从生产乙的数据看,只有B的劳动量低于A的劳动量,B才能成为A的卖方同时A成为B的买方;这两个条件成立,A用甲同B用乙的交换就能实行了。
将上表表达为机会成本,即
----------------------------------------------------------------------------------------
                      生产甲一单位的机会成本         生产乙一单位的机会成本
----------------------------------------------------------------------------------------
A                               1(18/18)                           1(18/18)
B                               4(24/6)                      0.25(6/24)
----------------------------------------------------------------------------------------
从甲产品的机会成本这一列来看,A用一单位甲换回乙的数量下限是1,B换回一单位甲的上限是4,价值域是(1~4);从乙产品的机会成本这一列来看,B用一单位乙换回的甲的数量下限是0.25,A换回一单位乙的上限是1,价值域是(0.25~1)。两个价值域是同义的。
对比一下劳动价值论和我的价值域论
劳动价值论认为(上面的红字以上部分的分析),一单位甲不多不少要换回三单位乙,因为必须“等价交换”。
我的价值域论则表明,在交换达成之前,即成交之前,成交价格并不确定,而是可以落在价值域中的任何一个点上。双方协商后达都同意的价格,并不一定是劳动价值论所确定一单位甲与三单位乙的比例,它可以是1:2,也可以是1:2.5;也可以是1:3;也可以是1:3.5;总之,可以是1:1至1:4之间的任何一个比例。
哪里来的“等价交换”?

批劳动价值论,和使用劳动概念说明、分析问题,可以并行不悖。

还是那句话,只有大傻子才认为只要谈到劳动,就是劳动价值论者。这种大傻子在本论坛还特别多,非常有喜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5-22 07:45:4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2 10:02:40
龚民 发表于 2015-5-22 07:45
劳动价值论所确定甲与乙的比例,同样它在市场上可以是1:2,也可以是1:2.5;也可以是1:3;也可以 ...
自投罗网,自己照镜子去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2 12:25:15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2 13:21:30
罗鹏 发表于 2015-5-22 10:02
自投罗网,自己照镜子去吧。
你自己连学术论文都写不出来,弄些垃圾论文。不知道你的职称怎么混来的。能混上教授吗,在退休之前?

你并不是学识丰富者,从小到大谁夸奖过你聪明了?不知道你的各种高论都怎么出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5-22 13:24:08
罗鹏 发表于 2015-5-22 10:02
自投罗网,自己照镜子去吧。
你所欲论断的那些领域,那些课题,都是基础理论问题,也是尖端课题,你就是连边都摸不着,百丈二的和尚你根本摸不着脚。你从小到大到老,没入过学术殿堂的门槛。门槛1米八,跷着脚尖扒着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