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发展、超越马克思理论
一个理论要想比其它理论更为科学,第一,不能带有太多的主观情绪论断,这样容易先有结论后有推理的学问没有什么指导意义;第二,论证足够客观符合逻辑;当然,和绝对真理一样科学也是一样没有绝对的科学,由于人类对于世界本质的认识是不可能完全信息的,因此,只能接近不可完全达到,但是每一次接近就是对前一次认识的否定或者证为;每一次接近就是对世界本质的绝对客观规律(绝对真理)的一次肯定。
应该说,可以被人说出来的真理,不是绝对永恒的真理!
任何被世人称之为真理的语言文字,都是暂时的不能绝对永恒可靠的,世上本来就没有万能的无所不适用的“真经”、“圣经”存在,那些称之为“真经”、“圣经”的文字记载都是人为的,如果不活用便会被人用来奴役自己思想的工具,人类思想的进步需要不断打破这些我们自己不自觉教条化的无形枷锁,不断的靠近、接近绝对永恒的真理!每一靠近、接近一点点就是人类思想的前进一大步。
正所谓“不破不立”!
我到现在也搞不明白马克思理论的逻辑学缺陷那么明显,到现在还不断的有人说他如何如何完美、如何如何不可超越,难道真的如此?no!民族的自信心(或者思想奴性)使然!我曾经写过一篇《中国人的“奴性”与思想市场经济学 》文章,当然,做学问也不仅仅是靠一股理论勇气就可以做到的,一个真正做学问的人不仅仅只是靠多多读书就可以的,更为重要的是要有一种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悟性!一个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并不一定就比其同时代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读的书多,可是为什么同一个时代中就只有这那么几位呢,原因正是他们敢于去挑战、证伪当时已经成为思想权威的“圣人”,并且真正的能够去突破、抛弃、修正、发展、创新、开拓出更为宽广前景、更加有概括性的理论,爱因斯坦的理论之所以比牛顿的理论高明正是因为他的理论比较有更为宽广前景、更加有概括性的用途,如果能够只用一个简单公式准确表达一个道理,要比十个复杂的公式(虽然也能准确表达)好。
难道中国人的思想偶像还不够多吗!一个孔子已经压制了我们几千年,还要洋人马克思来压制了我们多久! 我不否认马克思理论的合理性,但是其不合理部分也是非常多多的,就他的劳动价值论都是有点不清不楚,我一直想不明白就从他的劳动价值论作为基础怎么就会推出,资本家获得的利润就一定都是剥削雇佣工人的呢? 他的理论是不承认资本家是一个劳动者的一直把他们看作为雇佣工人(马克思所指劳动者)的吸血鬼、寄生虫。
马克思的最大失误正是在于他抛弃了使用价值的研究,5个苹果=5个香蕉,这个使5个苹果和5个香蕉等式关系的P,不仅仅是马克思所说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社会平均劳动时间)或者价值而应该是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或者其倒数相等。我在:《价值等价逻辑正确与否的前提 》一帖子好像就是讨论这个问题。
马克思的经济学充其量只不过是关于社会必要时间的经济学,我引入空间的使用价值的转化过程使空间与时间成为一个时空整体,提出经济系统应该是时空系统,离开特定的时间谈空间的资源、使用价值或者效用,或者离开特定的空间谈时间的价值都是形而上学的孤立的片面的。另外,他在个别劳动力使用价值之间以及生产资料的协作所生产的贡献大小以及回报的分配多少带有情绪倾向的分析,这是使他的经济学不是很科学只能沦为政治思想工具的原因。
正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17 22:37:57编辑过]
老师,
您不知不觉也在本文中带有很大的主观情绪,一门学说的科学性与创始人是华人还是洋人没有什么关系,您说是不是呢?
另外您对时间,空间,概念的论述让我想起了黑格尔。
马的使用价值概念与您所认为的似乎有所不同,简单的说使用价值只是指商品“可以使用”的这个属性,并没有附着任何其他属性。交换与只与价值有关 ,这是常识。
老师,
客气!
您不知不觉也在本文中带有很大的主观情绪,
呵呵!只要是人主观情绪在所难免!因为人的认识不可能是完全信息的、完全客观的。
一门学说的科学性与创始人是华人还是洋人没有什么关系,您说是不是呢?
的确如此!不管是谁都应该去努力打破各种人为的约束证伪,没有条件创造条件,追求向绝对真理靠近的大无畏精神!
另外您对时间,空间,概念的论述让我想起了黑格尔。
谢谢你看得起,把在下与黑格尔相比,不敢当!
马的使用价值概念与您所认为的似乎有所不同,简单的说使用价值只是指商品“可以使用”的这个属性,并没有附着任何其他属性。交换与只与价值有关 ,这是常识。
马的使用价值是关于商品的使用价值概念。注定了他的使用价值概念是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理解使用价值概念。你可以查看我的另外一帖子:《[原创]使用价值的分类 》
老师,
我刚刚看了您的帖子。
我还是认为,您对马克思提出的使用价值概念,增加了其他的内容。
使用价值实际上就是指一个物体本身的有用,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种有用性有可能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存在了(比如矿石,比如木头,比如空气,并不是人出现了才有用),所以社会属性与使用价值没有必然联系。
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是从人的主观角度来谈的,把客观事物的有用性加上了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也就是说一个东西只有人觉得有用,才是有用的。
我觉得这两者体现的世界观是截然相反的。
6楼:
有用性应该是物的属性在人主观上的反映,就物的属性来说,这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人存在的。但这种属性一定要被人们所认识,才谈得上有用。人不认识的事物是没有用的。
人们在认识氧气之前,就一直呼吸着氧,使用着氧的属性,但在人的认识里,却不存在氧气的有用性,当然,也不存在氧气的使用价值。
老师,
我刚刚看了您的帖子。
我还是认为,您对马克思提出的使用价值概念,增加了其他的内容。
使用价值实际上就是指一个物体本身的有用,它本身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这种有用性有可能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存在了(比如矿石,比如木头,比如空气,并不是人出现了才有用),所以社会属性与使用价值没有必然联系。
西方经济学的有用是从人的主观角度来谈的,把客观事物的有用性加上了一个人的主观判断,也就是说一个东西只有人觉得有用,才是有用的。
我觉得这两者体现的世界观是截然相反的。
------------------------------------------------------------------------------------------------------------------------------------------------------------------------------------------------------------------
我觉得你已经理解了八九成了。我认为在下的使用价值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经济学的使用价值和效用概念,原因在于我引入了参照系,这个参照系是空间价值(包括使用价值)的参照系,同时也是时间价值的参照系,我称之为时空价值的参照系。我认为价值都是相对于某一特定的时空参照系而言的,西方经济学的物品有用性是从某个特定的时空参照系的个人的自我意识或者以神经中枢系统为载体的信息系统角度来谈的,这种从某个特定的时空参照系的个人的自我意识或者以神经中枢系统为载体的信息系统角度来定义的物品的有用性或者使用价值就是“个别使用价值”;马克思虽然不去讨论使用价值,但是,从他提出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观点可以看出马的使用价值是以整个社会为价值参照系,因此,他的使用价值是社会使用价值,这个社会使用价值又可以分为:整个社会总的使用价值和社会平均使用价值。这个可能是马克思不自觉的。
你说的:“有用性有可能在人类诞生之前就存在了(比如矿石,比如木头,比如空气,并不是人出现了才有用),所以社会属性与使用价值没有必然联系。”我认为是自然的使用价值,是从整个自然、宇宙作为参照系的角度来谈的,自然科学把这种自然的使用价值称之为功能。
我研究经济学的目的与兴趣是发现,我引入了“(时空)价值参照系”加入社会科学尤其是经济学之后,竟然使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统一了起来。
可以参考我最近的帖子:《[原创]时空经济学之价值相对性原理 》、《[原创]时空经济学》、《[原创]时空经济学之相似性原理》、《时空经济学的四个基本量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谢谢支持!每次与你讨论都有收获!

6楼:
有用性应该是物的属性在人主观上的反映,就物的属性来说,这是客观的,是不依赖于人存在的。但这种属性一定要被人们所认识,才谈得上有用。人不认识的事物是没有用的。
人们在认识氧气之前,就一直呼吸着氧,使用着氧的属性,但在人的认识里,却不存在氧气的有用性,当然,也不存在氧气的使用价值。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2743-1-1.html
pengleigz老师:
我是这样认识的.物品的使用价值在马克思体系中是一个不折不扣客观属性,就和物品的外型,颜色,大小一样都是客观属性,人们对这些属性的认识只是人从未知向已知发展的过程而已.人们对他们的利用也只不过是对自然界认识加深后的改造而已.
比如氧气,我们认为它有用的最大原因,不就是呼吸吗?
那么,在5000年前我们还没有氧气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有氧气的时候,氧气就没有用了吗?
人的认识是有限的,人的认识也不能是评定客观世界的标准.
11楼:
你太客气了,大家都是讨论问题,直称其名即可,不必以老师相称。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资本论>>第一卷第48页),我对“有用性”的理解是物的这种属性一定已为人们所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5000年前,氧气在客观上确实有用,但于人类来说,没有人知道它的“有用性”。氧气的这种属性存在,但“有用性”不存在。
林汉扬老师:
可能是我的思维定势吧,
一个商品要能交换,前提是交换的人要用它,就是您说的自然属性___功能,所以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现载体.
商品的交换除了能用这个前提,还必须能够量化,那它就要有个基础,这个基础除了人投入了劳动再没别的了.这就是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认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价值体现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体现自然属性
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使用价值.(这里的劳动产品因为没有进入交换,所以就没有进入社会,自然就不会包含社会属性,只有自然属性. 与之相对应的 商品投入交换,本质上体现出社会中供需两方的联系,所以在有自然属性的同时,又有了社会属性)
您的使用价值概念似乎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的内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7 11:42:12编辑过]
pengleigz
您好,我觉得这体现出的是世界观问题.也就是老生长谈的主观第一性,还是客观第一性的问题.
我总觉得用中文中的"有用"一词容易造成混乱,因为这个词从字面上就是人的主观认识的体现.
氧气的功能是不变的.人什么时候认识到什么时候就能使用了.这里氧气的功能是早于人的认识存在的.
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就是指物品可以供使用的各种自然属性,这些属性是自然存在的,并不是为人类的使用而特意准备的.所以人类必须通过不断的研究\才能认识到,然后才能应用.
pengleigz
我觉得您的历史观是这样的,您把历史加上了人的限制,人象上帝一样俯瞰着(不仅仅是人类历史)整个宇宙历史.
“使用价值”本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概念。
从种种的商品中,抽象出“价值”,从而分析不被林林种种“使用价值”这个表象所迷惑,正是马克思的伟大之处。
而你身处“使用价值”这个迷雾中,却数落马克思的“失误”,着实让人无奈。
PS.文中,你还把孔夫子拉过来,说“一个孔子已经压制了我们几千年,还要洋人马克思来压制了我们多久!”。孔子作为中国两大“先哲”之一,其伟大不是一般人能够评价的。但你这里却把孔子当作反面教材,真应了一句话“夏蝉不可语冰”。回家翻翻《论语》吧!
其实,我知道笑话别人是不对的。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个浅显的认知:对待不懂的知识,要保持虔诚的缄默;对待别人的思维方式,要保持适当的尊重,不可妄下判断。身为一个说汉语的中国人,多少对孔子有所了解,日常行为不知不觉中在践行孔子的言论。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批判孔子,除了文革初期精神狂热患者之外,中外历史上都从来没有过。敢把孔子作为反面教材拉出来的,无非就是文革遗老遗少。由此可见,文革不止害了一代人,遗毒无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7 12:45:32编辑过]
枫之华舞
我觉得使用价值和效用虽然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事情,但却分别体现了唯物和唯心世界观,对于经济现象的理解有根本的不同,还是很重要的.
我同意,在马克思经济学里,使用价值的用处确实不大,但效用在西方经济学用处可大了.
枫之华舞
我觉得使用价值和效用虽然表达的都是同一个事情,但却分别体现了唯物和唯心世界观,对于经济现象的理解有根本的不同,还是很重要的.
我同意,在马克思经济学里,使用价值的用处确实不大,但效用在西方经济学用处可大了.
思考马克思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这里有个热点问题可以参考。
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几乎所有的出名的西方经济学家都是美国政府救市措施的反对者,同时,他们对美国经济的未来更加悲观。但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美国政府这样的就是措施,是一种必然的决策,同时这种措施效果会比他们的悲观预期好很多。
任何人丝毫不会怀疑这些经济学家的学术成就,布什、保尔森、伯南克等也不会怀疑,但为什么现实走向依然与这些“伟大”的经济学家反向?
15楼:
客观当然是第一性的,但使用价值是客观在主观中的映象,主观存在,映象才存在。
一个不为我们所认识的事物,我们根据什么来谈论它的使用价值呢?
“使用价值”本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概念。
从种种的商品中,抽象出“价值”,从而分析不被林林种种“使用价值”这个表象所迷惑,正是马克思的伟大之处。
而你身处“使用价值”这个迷雾中,却数落马克思的“失误”,着实让人无奈。
使用价值是个矢量,也就是说:一物的使用价值本来就是相对于另一个物(泛指所有,同样也包括人的参照主体系统或者目标参照系)的使用价值;一物的使用价值的是否最大化,正是从该物能否被应用、达到和满足目标参照系的概率角度了解的。
你把马克思的“失误” 之处看做为伟大,着实让人无奈。不过,我也不强求你去认识这一点,凭各自的领悟吧!
PS.文中,你还把孔夫子拉过来,说“一个孔子已经压制了我们几千年,还要洋人马克思来压制了我们多久!”。孔子作为中国两大“先哲”之一,其伟大不是一般人能够评价的。但你这里却把孔子当作反面教材,真应了一句话“夏蝉不可语冰”。回家翻翻《论语》吧!
其实,我知道笑话别人是不对的。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个浅显的认知:对待不懂的知识,要保持虔诚的缄默;对待别人的思维方式,要保持适当的尊重,不可妄下判断。身为一个说汉语的中国人,多少对孔子有所了解,日常行为不知不觉中在践行孔子的言论。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批判孔子,除了文革初期精神狂热患者之外,中外历史上都从来没有过。敢把孔子作为反面教材拉出来的,无非就是文革遗老遗少。由此可见,文革不止害了一代人,遗毒无穷。
这里,你犯了两个做学问起码的错误:1、把某一个理论的创始人当作为不可超越的“先哲”、圣人,好像他们是不可能犯错的,他们的理论是完美的;2、把某一个对人们尤其是你认为是“先哲”、圣人理论的有挑战、证伪、发展愿意的人尤其是我,当作为一般不能超越他们理论的人。你凭什么作这样的判断呢?难道你认为孔子和马克思的理论就是人类的最高认知,往后的人类思想理论就超越不了他们吗?这个你是不是也连自己在内都看扁了!
从与你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你可能连我的理论都还不理解,就可妄下判断。这个是不是作为一个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的认知与行为呢?正如你所说:对待不懂的知识,要保持虔诚的缄默;对待别人的思维方式,要保持适当的尊重,不可妄下判断。你也知道“文革不止害了一代人,遗毒无穷”?这个不正是当时因为某些人的政治政策需要,过于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使这些的理论成为政治思想工具吗。
其实,我的文章中完全没有你所说的批判孔子和马克思其人的意识,只是呼吁人们不要过分于推崇某一个理论,避免产生思想市场的垄断,提倡百花齐放。这个才是我的意思。
要有发展的目光和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人因为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就完全否认牛顿的理论。历史上许多人表面上打着“先哲”、圣人的旗号骨子里却贩卖着自己的东东,而我却不愿这样做!
另外,不要让某些人把孔子和马克思的思想教条化并且被当作为某种思想工具把人们尤其是把你洗脑从而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个才是可悲的,现实中不乏有许多真正聪明绝顶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不敢打破传统的教条而无所作为,实在可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7 18:34:25编辑过]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道学家眼中的红楼,也绝不等同于理学家眼中的红楼。
我十分奇怪,为什么你只从马克思的理论中看到了所谓的“教条”,而不是更有意义的东西。
林汉扬老师:
可能是我的思维定势吧,
一个商品要能交换,前提是交换的人要用它,就是您说的自然属性___功能,所以马克思认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实现载体.
商品的交换除了能用这个前提,还必须能够量化,那它就要有个基础,这个基础除了人投入了劳动再没别的了.这就是价值的源泉
马克思认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二重性,价值体现社会属性,使用价值体现自然属性
而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使用价值.(这里的劳动产品因为没有进入交换,所以就没有进入社会,自然就不会包含社会属性,只有自然属性. 与之相对应的 商品投入交换,本质上体现出社会中供需两方的联系,所以在有自然属性的同时,又有了社会属性)
您的使用价值概念似乎包括使用价值和价值两方面的内容
===================================================
不错呀!看来你非常的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概念。
不过,我正是认为马克思的失误出在这里:使用价值和价值不是在同一个参照系中,马克思可能这样认为: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但是他不知不觉中强调了商品(而不是产品或者物品)一定要有使用价值才有价值,而且价值是社会必要的使用价值量对应的价值(即社会必要的(劳动)时间),这就使使用价值有了社会的属性。
马克思多次强调使用价值是商品的实体(空间上的),价值是劳动时间,而且主要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把生产率(使用价值/时间)的分子归之于自然,把生产率(使用价值/时间)的分母归之于社会,这个正是马克思所犯的最大逻辑错误!正是这样,马克思才会认为: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只有使用价值;只有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这个逻辑。
我的价值论与马克思的不同,我认为时间与空间必须一致,一定的时间对应一定的空间,两者不可相互脱离孤立。当以个人作为参照系时,物品对于这个人的使用价值与时间(即价值)是个别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当以社会作为参照系时,物品对于这社会的使用价值与时间(即价值)是社会的使用价值与价值;从使用价值与时间(即价值)的演化过程来说:使用价值有客观的自然使用价值→产品使用价值→商品使用价值→已经和正在实现的使用价值(效用);时间(即价值)有客观的自然时间价值→产品劳动生产时间价值→商品生产时间使用价值→从潜在客观的自然使用价值到已经和正在实现的(效用)生产时间价值;从整个时空的角度:客观的自然使用价值生产率→产品生产率→商品生产率→效用生产率。可见,不仅仅商品具有劳动两重性,产品与已经和正在实现效用的物品也是具有劳动两重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价值论真正成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桥梁,才可以解释环境与劳动者如何协作创造价值的问题。
以上是我的价值论的逻辑,可能不是很好理解哦!有不同见解请多多指教!
“使用价值”本就是一个毫无用处的概念。
从种种的商品中,抽象出“价值”,从而分析不被林林种种“使用价值”这个表象所迷惑,正是马克思的伟大之处。
而你身处“使用价值”这个迷雾中,却数落马克思的“失误”,着实让人无奈。
使用价值是个矢量,也就是说:一物的使用价值本来就是相对于另一个物(泛指所有,同样也包括人的参照主体系统或者目标参照系)的使用价值;一物的使用价值的是否最大化,正是从该物能否被应用、达到和满足目标参照系的概率角度了解的。
你把马克思的“失误” 之处看做为伟大,着实让人无奈。不过,我也不强求你去认识这一点,凭各自的领悟吧!
PS.文中,你还把孔夫子拉过来,说“一个孔子已经压制了我们几千年,还要洋人马克思来压制了我们多久!”。孔子作为中国两大“先哲”之一,其伟大不是一般人能够评价的。但你这里却把孔子当作反面教材,真应了一句话“夏蝉不可语冰”。回家翻翻《论语》吧!
其实,我知道笑话别人是不对的。但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这样一个浅显的认知:对待不懂的知识,要保持虔诚的缄默;对待别人的思维方式,要保持适当的尊重,不可妄下判断。身为一个说汉语的中国人,多少对孔子有所了解,日常行为不知不觉中在践行孔子的言论。儒家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批判孔子,除了文革初期精神狂热患者之外,中外历史上都从来没有过。敢把孔子作为反面教材拉出来的,无非就是文革遗老遗少。由此可见,文革不止害了一代人,遗毒无穷。
这里,你犯了两个做学问起码的错误:1、把某一个理论的创始人当作为不可超越的“先哲”、圣人,好像他们是不可能犯错的,他们的理论是完美的;2、把某一个对人们尤其是你认为是“先哲”、圣人理论的有挑战、证伪、发展愿意的人尤其是我,当作为一般不能超越他们理论的人。你凭什么作这样的判断呢?难道你认为孔子和马克思的理论就是人类的最高认知,往后的人类思想理论就超越不了他们吗?这个你是不是也连自己在内都看扁了!
从与你的讨论中可以看出你可能连我的理论都还不理解,就可妄下判断。这个是不是作为一个自认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应该有的认知与行为呢?正如你所说:对待不懂的知识,要保持虔诚的缄默;对待别人的思维方式,要保持适当的尊重,不可妄下判断。你也知道“文革不止害了一代人,遗毒无穷”?这个不正是当时因为某些人的政治政策需要,过于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从而使这些的理论成为政治思想工具吗。
其实,我的文章中完全没有你所说的批判孔子和马克思其人的意识,只是呼吁人们不要过分于推崇某一个理论,避免产生思想市场的垄断,提倡百花齐放。这个才是我的意思。
要有发展的目光和大无畏的精神,没有人因为爱因斯坦创立了相对论就完全否认牛顿的理论。历史上许多人表面上打着“先哲”、圣人的旗号骨子里却贩卖着自己的东东,而我却不愿这样做!
另外,不要让某些人把孔子和马克思的思想教条化并且被当作为某种思想工具把人们尤其是把你洗脑从而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个才是可悲的,现实中不乏有许多真正聪明绝顶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不敢打破传统的教条而无所作为,实在可怜!
第一,就你那小学数学水平,就不要妄谈矢量了。有能力你先把高等数学学一遍。
第二,站在巨人肩上,我们才能看的更远。承认这些巨人的伟大,恰是看的更远的基础。而不应清扫门庭,自立门户。
第三,思想的百花齐放,最大的就是诸子百家。然十方诸子,言必称李聃、孔丘,我却没看见有人想把这两位打到。
第四,所有的思想都是拿来用的,本就无所谓打破教条。齐老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偶像”只处在娱乐圈中,可以被玩弄的。思想理论也是一样,有用的就拿过来用,无用的就扔一边去。我不知道您年龄,但想必可以让我称一声“林老先生”,因为我觉得代沟十分明显。在我看来,你把教条化的马克思理论当对手,和堂吉诃德战风车没什么区别。世上本就没有所谓“教条的马克思”,更无所谓“还原马克思”或者“发展马克思”、“修补马克思”,马克思就是马克思。
一个大变革是时代,才会出现真正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是那个大变革年代的产物,现在不会有,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在这里我想问你两个问题:第一,《论语》你读了几遍?第二,《资本论》你又读了几遍?
第一,就你那小学数学水平,就不要妄谈矢量了。有能力你先把高等数学学一遍。
呵呵!第一,就你自以为学了那点高等数学,就可以妄谈矢量了?我不过说了一次
想要用大家都能看懂的“小学数学”来分析经济学,就到现在念念不忘对别人妄下判断
只有小学数学水平!你不是懂高等数学吗?怎么,我出了几道题没有见你用自己学习的高等数学正确的分析过,甚至还被我这个只有数学水平的人挑出逻辑不通之处。
第二,站在巨人肩上,我们才能看的更远。承认这些巨人的伟大,恰是看的更远的基础。而不应清扫门庭,自立门户。
第二,“站在巨人肩上,我们才能看的更远。承认这些巨人的伟大,恰是看的更远的基础,而不应清扫门庭。”这句话是我赞同的,所谓的巨人的理论,可以看做为一个人类认识上的里程碑,但是,这个认识上的里程碑是可以超越的,这个超越的表现不正是站在巨人肩上,可以看的比巨人们的眼界更远嘛!自立门户不是盲目清扫门庭、不分黑白即精华与糟粕,否定一切自以为是,而是在在肯定别人的合理内核、精华部分基础上发展有自己个人特色的理论,孔丘的理论是孔丘的,马克思的理论是马克思的,同样我的理论就只能是我的。不同的理论只是不同时空的人对不同时空的宇宙真理的认识。但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论的比较之间,可能那一种理论相对于某一方面的论述更加接近客观的绝对真理一些。
没有一个人的理论能代表客观的绝对真理,因为,是一个人总是有其时空的局限性的,他或者她所在的时间上的历史,他或者她所处的空间上的区域,使他或者她的意识、信息系统在处理、加工环境的信息时得出具有他或者她那个特定的时空特色的文字数据,我们所说的所谓“巨人”的“伟大”理论正是相对于他或她那个时空来说较为接近客观的事实的文字数据而已,我们没有不要过分于执着,执着即犯了佛家说的所谓着相。
第三,思想的百花齐放,最大的就是诸子百家。然十方诸子,言必称李聃、孔丘,我却没看见有人想把这两位打到。
第三,你说:“思想的百花齐放,最大的就是诸子百家”是什么意思?显然是病句!呵呵!应该是说:“中国最大的思想百花齐放时期,就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时期”吧?
然十方诸子,言必称李聃、孔丘?你有没有学习过中国历史?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施的焚书坑儒是诸子中那一个子的思想学派与孔孟正统派儒学的斗争?不正是诸子中的荀子学派法家学派吗?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中国的思想学派后来才逐渐融合为孔、老两个主要学派,但是,这两个发展了的孔、老学派已经不可能是的孔、老两个人自己的理论,而是成为一面旗帜,一种道统!
第四,所有的思想都是拿来用的,本就无所谓打破教条。齐老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偶像”只处在娱乐圈中,可以被玩弄的。思想理论也是一样,有用的就拿过来用,无用的就扔一边去。我不知道您年龄,但想必可以让我称一声“林老先生”,因为我觉得代沟十分明显。在我看来,你把教条化的马克思理论当对手,和堂吉诃德战风车没什么区别。世上本就没有所谓“教条的马克思”,更无所谓“还原马克思”或者“发展马克思”、“修补马克思”,马克思就是马克思。
一个大变革是时代,才会出现真正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是那个大变革年代的产物,现在不会有,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第四,不错!所有的思想都是拿来用的,只要能够活学活用,也就本就无所谓打破教条。但是,还是有人自己把某一个理论的创始人当作为不可超越的“先哲”、圣人,好像他们是不可能犯错的,他们的理论是完美的;并且让某些人把这个理论的思想教条化当作为某种思想工具把人们洗脑约束他们的思想。只不过有些人是被强制的,有些人是自愿去遵守的,有所不同罢了。后者是从群的把别人认为应该那样的,自己就认为、从而跟着应该那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如果,一个人要成为被人思想统治、没有多少自己的见解的跟班,显然,的确活得可能不会那么痛苦,不用老是自我思考、决策,但是很容易迷失自我。
我不知道你说的齐老是谁,可是齐白石?我想他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叫人学习他的绘画技术不要一味模仿,而要掌握他绘画技术的精华、技巧,才可能超越他,他应该不会说,你们只有学我齐白石的绘画技术才有出路,否则死路一条吧!即使人们把他尊为为一代国画大师也不可能如此狂妄吧!但是,我不知道你引用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
“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偶像’只处在娱乐圈中,可以被玩弄的。思想理论也是一样,有用的就拿过来用,无用的就扔一边去。”这句话不也是跟我文章提倡的没有什么区别嘛!
但是,你说:“一个大变革是时代,才会出现真正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是那个大变革年代的产物,现在不会有,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就可能不敢苟同了,为什么说可能?因为这句话有点模棱两可,如果,你把马克思看做为一个终极式的人类伟大的思想家,就说明了说这句话的人的思想境界不高,起码他没有认识到人类对客观的事实的认识是不可穷尽的,只有可能认识主体之间相比之下谁更加、比较接近,而没有绝对接近的状态,当然,如果把他等同于“上帝”,那么,又是另一回事了。呵呵!如果,你把马克思看做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伟大思想家,我却完全赞同!但是,从你的语气中好像没有可能是后面这种看法吧!的确马克思就是马克思,我就是我,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谁也替代不了谁,再怎么‘真正’的“伟大”思想家也只能是在某一个思想领域突出而已,不可能每一个思想领域都是突出的。
我不知道为什么最近那么多人想知道我的年龄干什么!而且,他们好像把我看的很老,好像我是一个吃古不化的老古董似的,呵呵!但是,其实至于你要称我为“林老先生”还是“小林先生”都是无所谓的。
你觉得代沟十分明显是因为你没有看懂我的文章,可能由于我的文章从你学习的理论哪里找不到共鸣的东西才会产生这个十分明显的代沟,有代沟可以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嘛!只要不是回避问题只是讨论我的人就行了。
在这里我想问你两个问题:第一,《论语》你读了几遍?第二,《资本论》你又读了几遍?
说实话,在这里想你问我的那两个问题非常可笑:
我知道你无非是想看我又读了几遍《论语》和《资本论》来判断我对这两本书的理解的程度和谈论的资格罢了,我告诉你读一本书不在于读了几遍的问题关键在于理解,如果你不理解就是会倒背如流又如何?学无先后,达者为师嘛!
其实,我读了几遍《论语》和《资本论》我也不知道了,我家里的书非常多,几个书柜都装不下,以前,只要在街边看到喜欢的书就买,可是回家之后不求甚解的随便看看就扔到角落里,几年之后突然想起可能会再去翻出来再看看,现在,我已经不再怎么看书了,有时间直接上网想法来了就写一些帖子发出来与你们讨论,究竟那些道理出处在哪里,我也忘了,只能自己当场组织文字写出来了。我写的帖子几呼完全百分百原创。当然,这个帖子还是引用了你的许多文字的,应该不会形成版权的纠纷吧!呵呵!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8 21:42:26编辑过]
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施的焚书坑儒是诸子中那一个子的思想学派与孔孟正统派儒学的斗争?
你果然“不求甚解”。上面这句话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历史知识如此浅薄,怪不得你不懂马克思。跟你说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是学“经济”,而是研究生产如何影响上层建筑。这是最好的历史分析工具。
好吧,我承认你家书多。但书买而不读,你也不外乎是个大书橱。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9 9:16:09编辑过]
你果然“不求甚解”。上面这句话会被人笑掉大牙的。
历史知识如此浅薄,怪不得你不懂马克思。跟你说吧,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是学“经济”,而是研究生产如何影响上层建筑。这是最好的历史分析工具。
好吧,我承认你家书多。但书买而不读,你也不外乎是个大书橱。
================================================
又在回避!我写了一两千字,你就只是挑出“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施的焚书坑儒是诸子中那一个子的思想学派与孔孟正统派儒学的斗争?”这句话?没有看我的全文的网友可能以为真的如你所说是我历史知识如此浅薄,竟然不知道当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实施的焚书坑儒是诸子中那一个子的思想学派与孔孟正统派儒学的斗争?请问我后面这句话:“不正是诸子中的荀子学派法家学派吗?”不正是自问自答嘛!
你做学问做到咬文嚼字、断章取义的程度,真的为你可惜!
你到这个时候还在说别人不懂马克思就你自己懂马克思?请问你如何懂马克思的,跟马克思面对面聊过天吗?就凭你读了几遍《资本论》?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不是学“经济”?这是什么意思?
第一,荀子是儒家;
第二,焚书坑儒与百家争鸣无关,与法家无关;
第三,如若依照你的理解,那李斯鸠杀韩非,算的是法家内战?
秦禁百家之书,是战国纷争结束的必然,而你理解成学派之争的结果。
至于为什么我单单挑出来这一句,而对你“一千多字”的回复视而不见,是因为你那个回复中前后意思很不一致。
“一个大变革是时代,才会出现真正的伟大思想家。马克思是那个大变革年代的产物,现在不会有,可预见的未来也不会出现这样伟大的思想家。”
这句话的意思有两点:第一,任何理论或学说都是时代的产物,一个人不可能脱离他的那个时代发明理论的;第二,如果一个时代不出现大的变革,也不会出现新的理论或学说。
先不说马克思。你的文章中经常出现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比。爱因斯坦相对论是原子的物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论,而牛顿那个年代,人类的认知范围尚未达到原子物理的程度,因此只有集大成的牛顿物理。
社会科学也是一样。马克思的理论是资本主义对封建主义生产关系替代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成果,而不是普遍认为的“研究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在当今这个年代,乃至可预见的未来,我看不到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的那种大变革。和物理学近百年来止步不前的情况一样,在研究对象没有变动的情况下,如何能有新的理论出现?又何来发现理论的伟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9 21:28:40编辑过]
第一,荀子是儒家;
第二,焚书坑儒与百家争鸣无关,与法家无关;
第三,如若依照你的理解,那李斯鸠杀韩非,算的是法家内战?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9 21:36:40编辑过]
科普读物而已,你不会只相信这个吧?
你对孔子的理解也不会基于“科普读物”吧?对马克思的理解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29 21:39:07编辑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