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ideas)
(①关于“idea”一词的翻译,我们一直拿捏不定究竟是用思想、观念还是想法。为此,我们特意咨询了多位编委以及一些资深文字编辑,赞同观念者较多,也比较符合文中所要表达的含义,经讨论后最终选定了观念。——编者注)在现代政治经济学模型里是缺失的。在大多数流行的政策选择理论中,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的既得利益者——精英(elites)、游说集团和寻租集团起了决定性作用。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和其他社会科学家诉诸特殊利益集团的权力,来解释监管、国际贸易、经济增长和发展以及许多其他领域的关键难题。为什么规则偏向既有企业,而不惜损害消费者和潜在进入者的利益?因为官僚们容易被组织严密的“内部人”所俘获,从而制定有利于这些“内部人”的监管或规制(Stigler,1971;Peltzman,1976;Laffont and Tirole,1991)。既然贸易带来的收益众所周知,为什么还会有如此多的贸易限制?原因在于,进口关税和配额将收入再分配给了有政治权力的商业团体和游说集团(Krueger,1974;Grossman and Helpman,1994;Rodrik,1995)。为什么政治精英们不支持促进增长的政策和体系?因为压制增长的政策,例如薄弱的产权保护、过度监管或币值高估,能帮助他们寻租,而这在其他情况下是无法实现的(Bates,1981;Acemoglu and Robinson,2006,2012)。在这些领域,从政治经济学模型中得出的一些见解对经济学家如何思考社会结果(societal outcomes)和政治体系的运行产生了强有力的影响。
  任何政治经济学模型如果不重视有组织的利益集团,就有可能流于言之无物,失之偏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利益集团就是政治结果的最终决定因素。在这里,我将挑战一种观点:在利益集团和结果之间存在明确的一一对应关系。这一对应关系取决于许多隐含假设,而这些假设都与政治行为人对如下几个方面所持有的观念相关:(1)最大化目标的性质;(2)世界是如何运行的;(3)他们追求更大利益而采用的工具集。更重要的是,这些观念既有可能被操纵,也有可能被创新,成为政治博弈的一部分。正如我将展示的,实际上,政治领域中的游说投资和政策创新非常类似于技术发明活动(经济学家通常将之内生化)。只要我们认识到观念的易变性,就可以减少既得利益集团的决策权,于是,就会产生更多可能的结果。
  虽然所有的经济学模型都有隐含假设,但是,我将论证:如果政治经济学不能正确认识观念在利益形成和利益追求中的作用,就会产生相当严重的后果。考虑观念因素,我们便能更令人信服地解释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变革。这有助于消除政策分析(应该做什么)与政治经济学(实际发生了什么)之间的尖锐分歧。它还解释了现实中经常出现的异常现象:在实践中,许多改革最后反而使原本阻止改革的精英们受益。
  首先,我对观念融入政治经济学模型的方式(往往以隐含方式)进行了分类。其次,我将重点关注那些力求解释经济低效率的模型,并论证这些模型的结果不仅取决于既得利益本身,也取决于精英们对可行策略所持有的观念。一个必然的结果是,关于政策或政策创新(policy entrepreneurship)的新观念会对均衡结果产生独立的影响,即使在政治权力架构没有变化的情况下,也是如此。最后,我将论述新观念的来源。      
明确观念的作用  任何理性选择模型都基于个体决策者有意识的行为。通常,假定个体解决一个明确的最优化问题即构成行为。在这个最优化过程中,必须设定至少三个要件:(1)目标函数(如消费者效用函数);(2)一系列约束条件(如预算约束);(3)一系列选择变量(如可选择的消费数量)。基于理性选择的政治经济学模型将这一框架应用于政治领域。政治行为人(投票人、说客、精英、国会议员)被描绘成解决最优化问题的理性个体。这意味着:(1)他们通过定义消费、租金或政治收益来最大化效用函数;(2)他们在政治和经济游戏规则施加的约束条件内采取行动;(3)他们选择一系列行为(在模型中可能包括选举、政治捐款、叛乱、镇压等),来实现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最大化。例如,商业游说集团为获得关税保护,决定给予多少政治捐款,还要考虑政治家如何看待社会福利和政治捐款(Grossman and Helpman,1994)。或者,一个独裁者要决定是否为了最大化他的跨期租金收入而发展经济,他还会考虑这一决定对经济和政治结果的影响,包括他执掌权力的期限(Olson,1993,Acemoglu and Robinson,2006)。
(①更正式地,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公式来表述典型的政治经济学问题。向量a表示选择变量,向量c表示总的私人消费,α表示政治代理人可以攫取的经济剩余(或总私人消费)的比例。那么,每个代理人面临的最优化问题即为下式所示:
式中,θ为一个外生变量。代理人的效用部分取决于代理人能攫取的剩余。在这个最优化问题上,约束条件有两种形式,分别以经济模型和政治模型的形式表示。第一个关系式φ(.)描述了由行动和外生变量共同决定的经济均衡。第二个关系式由g(.)表示,描述了一种政治机制,即政治行动连同其他内生和外生变量如何转化为租金攫取。由于不包含时间下标,这一分析框架可以扩展为一个动态模型。)
  观念以不同的方式进入这一问题,很少被认识到。事实上,最优化问题的每一个要件——偏好、约束和选择变量——依赖于一系列隐含的观念。我将在下文依次进行讨论。我想强调的是,我不是在争辩这些基本的最优化框架的合理性或效用。我的目的只是探讨观念在利益形成和利益追逐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