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奖金等你拿
分配价值论认为: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是生产关系的产物。在商品生产与交换过程中,只要参与社会产品的分配,各生产要素就能形成价值,而各生产要素形成的价值量之和,就组成商品交换价值量,从而,资本利润不是剥削劳动的结果,是社会产品分配的结果。正因为价值是生产关系的产物,我们就从市场上抽象出一般生产关系,来把握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商品价值量,就是一般生产关系的产物。当货币产生以后,我们就设定一个单位货币所代表的分配权力,为一个单位价值,商品交换价值量与商品价值量,就转化为商品价格了。
《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一书,是建立在分配价值论基础上的,也就重写了整个经济学,这样,分配价值论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这本书的经济理论体系正确与否。不过,自1999年完善分配价值论并写成《财富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十几年来,还没有一个人能否定分配价值论;即使当我2009年解决了价值与商品效用之间的关系,从而完善了我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并写成《财富论——微观经济学》,也已经一年有余,也没有一个人能否定分配价值论。尤其是令人遗憾的是:即使自费,不管是《财富论——政治经济学批判》,还是《财富论——微观经济学》,在中国都不能出版。因此,为了宣传分配价值论,尤其是为了向中国ZF与经济学家们挑战,我多方求赞助,终于经朋友牵线,获得一实业家答应百万奖励资金赞助。这样,我决定:第一个否定“分配价值论”者,将给予一百万元奖金,此宣告具有法律效力。
希望看过这一宣告或这本书的读者,能相互转告,尤其是告诉那些你认识的经济学家与ZF高官,请他们来拿百万奖金吧,在这里,我先谢谢大家了。当然,我希望这宣言最好能引起ZF组织全国的经济学家来否定分配价值论,幸甚。
余樟芝
2012-3-8于龙游
目录
自序
导论
第一章 经济学概论
第一节 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第三节 经济学的研究目的
第四节 经济学的分类
第五节 经济学原理的产生
第六节 经济学原理的研究对象
第七节 经济学原理的研究目的
第八节 经济学原理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财富的源泉
第一节 物质财富及其使用价值
第二节 物质财富的源泉
第三节 生产力
第四节 劳动生产率
第五节 国民生产总值
第六节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第三章 稀缺与效率
第一节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第二节 稀缺
第三节 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四节 效率
第五节 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
第六节 生产资源的最优化组合
第四章 商品的产生
第一节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第二节 商品的产生
第三节 生产与消费的脱节
第四节 社会产品分配的产生
第五节 生产与分配的脱节
第五章 分配的原理
第一节 产生社会产品分配的原因
第二节 物质财富的生产和分配
第三节 分配的对象
第四节 分配的主体
第五节 分配权力的标志
第六节 分配的途径
第六章 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
第一节 价值产生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价值产生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尺度
第四节 价值是生产关系的产物
第七章 货币和商品价格形式
第一节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尺度
第二节 货币是社会产品分配的尺度
第三节 商品价格形式
第四节 简单的商品价格形式
第五节 扩大的商品价格形式
第六节 一般商品价格形式
第七节 货币形式
第八章 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
第一节 产品分配是分配权力问题
第二节 价值是社会产品的分配权力
第三节 分配权力的属性与含义
第四节 分配权力的计量
第五节 分配权力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第六节 货币的抽象作用
第七节 市场中分配权的归属
第八节 传统分配理论与分配价值论的区别
第九章 价值的形成
第一节 价值形成的要素
第二节 货币是价值尺度
第三节 价值单位
第四节 分配权力的大小
第五节 等价交换规律
第六节 财富的社会属性
第十章 价值的属性
第一节 价值是商品之间的共质
第二节 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
第三节 价值不是决定商品交换规律的东西
第四节 价值是各生产要素的统一体
第五节 价值是不同商品生产者的统一体
第六节 价值是生产者与消费者的统一体
第七节 价值是不同消费者的统一体
第八节 价值是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交换价值量的统一体
第九节 价值是价值量与价格的统一体
第十一章 商品交换过程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
第一节 商品交换过程就是社会产品的分配过程
第二节 物物交换过程
第三节 货币的二面性
第四节 商店
第十二章 市场经济原理
第一节 商品经济
第二节 计划经济
第三节 市场经济
第四节 商品供给规律是生产关系的产物
第五节 商品需求规律是客观的
第六节 商品供给与需求的平衡
第七节 市场运动的主体
第十三章 商品交换价值量
第一节 商品交换价值量
第二节 商品价格
第三节 商品价格的运动
第四节 生产成本
第五节 生产成本曲线
第六节 商品供给决定商品价格
第七节 商品交换价值量与资本利润
第十四章 消费者个人收入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收入的性质
第三节 可支配收入
第四节 可支配收入的来源
第五节 消费者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历史过程
第六节 可支配收入的存在形式
第七节 可支配收入的分配状态
第八节 耐用消费品对商品购买力的影响
第九节 投资对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影响
第十节 消费者收入与商品购买力
第十一节 消费者收入与商品需求规律
第十五章 消费者的偏好
第一节 偏好
第二节 偏好序数
第三节 消费者偏好与商品购买力
第四节 偏好与商品需求规律
第十六章 商品效用
第一节 商品效用
第二节 使用价值决定商品效用
第三节 偏好与效用
第四节 商品效用序数
第五节 商品边际效用
第六节 商品效用的计量分析
第七节 货币的作用
第八节 边际效用下降规律
第九节 商品边际效用下降曲线及其移动
第十节 商品效用的影响因素
第十一节商品效用与商品购买力
第十二节单位货币的购买力是相同的
第十三节 边际效用与商品需求规律
第十七章 商品购买力的边际分析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分配权力转化为商品购买力
第三节 边际购买力
第四节 边际购买力递减规律
第五节 边际购买力曲线
第六节 商品边际购买力曲线的移动
第七节 商品购买力剩余
第八节 边际购买力与商品需求规律
第九节 特殊的商品购买力
第十八章 商品需求规律
第一节 商品需求的几个概念
第二节 商品需求递减规律
第三节 商品需求曲线
第四节 商品需求曲线的移动
第十九章 商品需求的影响因素
第一节 商品需求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商品扩大再生产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第三节 消费品的需求结构
第四节 耐用消费品需求规律
第五节 公共开支
第六节 商品竞争
第七节 消费者对同种商品的择优选择原则
第二十章 消费者消费的特殊现象
第一节 商品购买力的不买全失现象
第二节 储蓄消费
第三节 超前消费与转移消费
第四节 收入效应
第五节 替代效应
第二十一章 购买效应
第一节 购买效应
第二节 地理位置对购买效应的影响
第三节 信用对购买效应的影响
第四节 购买效应与需求创造需求的关系
第二十二章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
第一节 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及其曲线
第二节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曲线的移动
第三节 商品弹性需求
第四节 商品需求价格弹性产生的原因
第五节 丰收悖论
第六节 需求悖论
第七节 房地产需求弹性与弹性需求
第八节 商品降价促销活动
第二十三章 商品生产与交换规律
第一节 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生产要素
第二节 商品生产者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决定作用
第三节 消费者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约束作用
第四节 劳动者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影响
第五节 土地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影响
第六节 生产资料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影响
第七节 资本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影响
第八节 税收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影响
第九节 生产关系的变动对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影响
第二十四章 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一节 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
第二节 人的本性是自私的
第三节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第四节 理性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二十五章 商品价值量
第一节 商品价值量
第二节 一般生产成本
第三节 商品价值量规律
第四节 商品价值量的变化及其曲线
第五节 商品价值量曲线的移动
第二十六章 边际商品价值量
第一节 边际理论的产生
第二节 边际生产成本
第三节 边际商品价值量与商品价值量
第四节 价值剩余
第五节 价值剩余的转移
第二十七章 商品供给规律
第一节 商品供给的条件
第二节 自由竞争的商品供给规律及其曲线
第三节 商品价值量不变的商品供给曲线
第四节 商品价值量变化的商品供给曲线
第五节 商品供给曲线的移动
第六节 商品供给的影响因素
第七节 商品供给的可预见性
第二十八章 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
第一节 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
第二节 商品供给的价格弹性曲线
第三节 商品供给价格弹性产生的原因
第四节 商品供给价格弹性曲线的移动
第五节 房地产供给的价格弹性
第六节 供给悖论
第七节 减税政策的选择
^^^^^^^^^^^^^^^^^^^^^^^^^^^^^^^^^^^^^^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