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hj-1 发表于 2021-6-29 09:14
价值(物的价值)在本质上是耗费补偿,耗费了代价并实现了相应的补偿,这就是价值所包含的内在过程。有耗 ...
价值(物的价值)在本质上是耗费补偿,耗费了代价并实现了相应的补偿,这就是价值所包含的内在过程。
一一一一一一一
这句话与劳动生产力(F)=使用价值量(S)/成本(C),劳动生产力F=S/C,而价值则是J=1/F(F=S/C),有什么区别?我的价值论,不必这样绕口,我很多年前早就数学逻辑化这个分析。
一切所满足劳动力的维持与再生产或人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的物,我们称之为有使用价值的,使用价值是一个相对于对象的矢量,它有大小与方向;一切耗费了过去的或当下的劳动力与时间的都可以称之为成本,成本在时间上可以是过去也可以是当下或是未来为了获得某物之使用价值的劳动力与时间的耗费,过去的称之为沉没成本,当下的是资产(资格、资质、体质),未来的是预付资(成)本。
在空间上,它可以是自身本我(体力)劳动力和时间的耗费与流失,也可以是为了获得依附于自我私有物的过去所付出的劳动力与时间的耗费和流失,还可以是超我的一种,比如公平公正公共的道德成本,他人的,社会的,偏离道德正义倾于利己而害人的盗掠占有他人成本或转嫁成本与倾于利人而损己的舍弃成本(舍本)。与他人和自己的劳动力或时间为成本的叫替代成本。
当使用价值为0→S=0,J=1/F=C/S→无意义!当S>0趋于无穷小时,意味着获得某一使用价值之物的劳动力耗费代价(J)也是无穷大,比如张三与李四获得同水平的技能(劳动力使用价值或社会功能为1个单位量,张三的成本为10个,李四为5个,则两者耗费的个别价值比较是张三为5J,李四为10J,→李四J>张三J,但不等于李四更有社会价值反而足更小,因为获得同一单位社会功能目的时个别劳动耗费代价(成本)的比较中个别劳动生产力张F(F=C/了)/李F(C/S)=0.5倍,说明张三用李四的一半社会成本就能实现了与李四同一单位的社会价值,反而说明张三的劳动力使用价值与个别劳动生产力更具社会价值,由此可见,单位使用价值的成本与劳动生产力成反比,而与劳动量(劳动力数量NX劳动时间T)成正比。劳动力的单位在微观上可以用体力耗费的体能耗费单位计量,比如卡路里或焦耳,宏观上用劳动者数量,比如几个人计量,劳动时间就是自然时间,比如,年、月天、小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