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指教!但不可装聋做哑,更不能不让人说话!有高见你可以拿出来吗?
这两个概念在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里面。
同样,《资本论》的副标题也是“政治经济学批判”。
伊·伊·考夫曼写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观点》一文中指出,在马克思那里“批判将不是把事实和观念比较对照,而是把一种事实同另一种事实比较对照。”
这句话对理解马克思理论很重要。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15:57:21编辑过]
我在近来对《资本论》的研读中发现找不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明确定义,不知是我的认识能力有限无法认识到位,还是我看到的资料有问题!
请对《资本论》有研究的网友及前辈指点一下,您可以直接引出原文,也可以谈谈您的认识!不胜感激!
先说使用价值:
原文,在资本论第一卷第47-48页: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
每一种有用物,如铁、纸等等,都可以从质和量两个角度来考察。每一种这样的物都是许多属性的总和,因此可以在不同的方面有用。发现这些不同的方面,从而发现物的多种使用方式,是历史的事情为有用物的量找到社会尺度,也是这样。商品尺度之所以不同,部分是由于被计量的物的性质不同,部分是由于约定俗成。
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商品体的这种性质,同人取得它的使用属性所耗费的劳动的多少没有关系。在考察使用价值时,总是以它们有一定的量为前提,如几打表,几码布,几吨铁等等。商品的使用价值为商品学这门学科提供材料。使用价值只是在使用或消费中得到实现。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在我们所要考察的社会形式中,使用价值同时又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要用直接的“使用价值”的定义,一般来说,简要讲就是红色字体,具体一些就是红色字体加蓝色字体。
至于个人理解,就没有必要再讲了吧: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也就是商品基于自己的自然性对于人来说的有用性。
对于这个物质属性应该如何理解,马克思在这里进行集中的全面的介绍,应该不难理解吧。
提到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定义,一般就是引用这里。
交换价值:
原文:资本论第一卷,第49页:
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
就这一句话就行了,提到马克思的交换价值概念的时候,引用的都是这句话。
个人理解也没有必要讲的:交换价值就是商品交换的比例。这里的使用价值,可以理解为商品的自然属性。需要讲一下的就是,这里的交换价值跟西方经济学中的“实际价值”即PX/PY是一个概念。
使用价值就是物的有用性,也就是商品基于自己的自然性对于人来说的有用性。
我声明一点: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更确切应该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的有用性。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非商品的有用性,不具备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从而不存在价值;第二,有很多的金钱关系涉及到物,但如果这个“物”可以称为“商品”,这个“商品”也并不必须具备有用性。
即,物的有用性,不能等同于使用价值;商品在某些时候不具备物的有用性;商品的物的有用性才是可以与交换价值相对应的使用价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0-31 16:37:57编辑过]
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只存在劳动所有权)与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是不一样的。
如同人的细胞和鱼的细胞,都具有动物细胞的特性,但鱼的细胞和人的细胞,是有很大不同的,而且不能从鱼的细胞生成人。
pupil先生:
首先,感谢先生的热心帮助!看来我的资料没有错!但不知其他网友和前辈是否还有不同意见?
其次,针对先生引出的概念,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先生用红字标出的这两句话,都不能做为一个概念的定义来给出!请先生,当然也请大家注意“成为”和“表现”这两个词的意思!请大家在试着抛开这些话是谁说的后,来直接理解这两句话,看看是否还会认为这些话是对某个概念下的定义!当然具体的它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我随后会做一些详细地论证,这里先简单的说一下!当然,如果其他的网友和前辈对pupil先生给出的这两个概念还有异议,希望能及早的提出来,我好一并考虑!您对我的任何帮助,我都不胜感激!
最后,再次感谢pupil先生热心帮助!
另外,我在这里要声明一下的是:本人的观点和看法完全是学术探讨,并不存在任何恶意,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非常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我声明一点: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更确切应该是使用价值是商品的物的有用性。
这里面有两层含义,第一,非商品的有用性,不具备使用价值这个概念,从而不存在价值;第二,有很多的金钱关系涉及到物,但如果这个“物”可以称为“商品”,这个“商品”也并不必须具备有用性。
即,物的有用性,不能等同于使用价值;商品在某些时候不具备物的有用性;商品的物的有用性才是可以与交换价值相对应的使用价值。
我没觉得我的说法与他有什么不同之处。“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这里指的就是“商品”。
物的有用性,这个极广的概念。凡人可接触的物,对人而言,都具备“有用性”这个性质。这个“有用性”甚至包括病毒、毒气、核弹等等可以用来杀人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效用指的就是物的有用性,概念相当宽泛,不仅包括商品,而且包含机器、工具、服务、资源、土地和资本。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使用价值同样指的是物的有用性,马克思说的商品的有用性。因此,使用价值的概念,远小于物的有用性,即效用。
从西方经济学出发,我们可以说商品具有“效用”;从马克思理论出发,我们说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但我们不能说效用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效用。
任何一种中和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中,都有这个问题,即“效用”=“使用价值”,无论这个文章作者是初学者还是名校教授。有人在论坛贴了一篇文章《边际劳动价值论》,号称作者是中央党校马克思理论博士生导师,这篇文章中就是这样使用概念的,从而把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直接用着了劳动价值论上。
以上是我观点,我坚持认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使用价值”指的是“劳动产品的商品的物的有用性”。
我并不认为是马克思没有说清楚,相反,马克思说了很多。马克思的理论中心是他的劳动二重性,从而决定商品的二重性,即使用价值与价值(交换价值)。后面的这两个概念都与劳动有关,因此非劳动产品不可套用这个两个概念。
论坛中有些人声称,马克思你错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不是你说的那样,而是我说的这样。我觉得挺搞笑的,这两个概念本来就是马克思自己发明用来表述自己“劳动二重性”的,结果后人却认为他发明的用来表述自己理论的概念,其内涵应该是别的东西。呵呵。
我没觉得我的说法与他有什么不同之处。“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但这种有用性不是悬在空中的。它决定于商品体的属性,离开了商品体就不存在。因此,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这里指的就是“商品”。
物的有用性,这个极广的概念。凡人可接触的物,对人而言,都具备“有用性”这个性质。这个“有用性”甚至包括病毒、毒气、核弹等等可以用来杀人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效用指的就是物的有用性,概念相当宽泛,不仅包括商品,而且包含机器、工具、服务、资源、土地和资本。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使用价值同样指的是物的有用性,马克思说的商品的有用性。因此,使用价值的概念,远小于物的有用性,即效用。
从西方经济学出发,我们可以说商品具有“效用”;从马克思理论出发,我们说商品具有“使用价值”,但我们不能说效用就是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效用。
任何一种中和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文章中,都有这个问题,即“效用”=“使用价值”,无论这个文章作者是初学者还是名校教授。有人在论坛贴了一篇文章《边际劳动价值论》,号称作者是中央党校马克思理论博士生导师,这篇文章中就是这样使用概念的,从而把边际效用的分析方法直接用着了劳动价值论上。
以上是我观点,我坚持认为,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使用价值”指的是“劳动产品的商品的物的有用性”。
我并不认为是马克思没有说清楚,相反,马克思说了很多。马克思的理论中心是他的劳动二重性,从而决定商品的二重性,即使用价值与价值(交换价值)。后面的这两个概念都与劳动有关,因此非劳动产品不可套用这个两个概念。
论坛中有些人声称,马克思你错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不是你说的那样,而是我说的这样。我觉得挺搞笑的,这两个概念本来就是马克思自己发明用来表述自己“劳动二重性”的,结果后人却认为他发明的用来表述自己理论的概念,其内涵应该是别的东西。呵呵。
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价值”适用的范围!
关于“资本论中说使用价值指的是物的有用性”的问题,我在认真研读《资本论》之前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我初步完成我那篇《价值论》后,准备对前人的价值观点进行一下分析来做为我的那篇《价值论》的开篇时,我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一回事!
咱们先看“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这句话,如果是“物的有用性使物具有使用价值”的话,显然说“使用价值指的是物的有用性”就不会有什么争议了。然而,在这里却用到了成为二字,这我们就得考虑了,显然在成为前后的两个事物应该是直接等同的,也就是说使用价值指的应该是“具有有用性的物”,而不应该是指“物的有用性”。这一点其实是可以在后面的解释中得到佐证的!所以,很显然马克思对使用价值做出的解释应该是指“具有有用性的物”,具体表述应该是以因此开头的那句话为准!即: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以上是本人对《资本论》中对使用价值这一概念做出的解释的理解,不知理解的正确与否,欢迎先生及众网友参与讨论和批评指正!
论坛中有些人声称,马克思你错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不是你说的那样,而是我说的这样。我觉得挺搞笑的,这两个概念本来就是马克思自己发明用来表述自己“劳动二重性”的,结果后人却认为他发明的用来表述自己理论的概念,其内涵应该是别的东西。呵呵。
这两个概念怎么成了马克思的发明呢?使用价值一词早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就出现了,斯密还没有说过是他发明的呢!
不是“看山不是山”,而是找不到山,或者说,看到的山与大家在传统认识中的山有些不一样!建议你也试着找找,看看能否找到大家所认识的山!
pupil先生:
首先,感谢先生的热心帮助!看来我的资料没有错!但不知其他网友和前辈是否还有不同意见?
其次,针对先生引出的概念,我简单地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先生用红字标出的这两句话,都不能做为一个概念的定义来给出!请先生,当然也请大家注意“成为”和“表现”这两个词的意思!请大家在试着抛开这些话是谁说的后,来直接理解这两句话,看看是否还会认为这些话是对某个概念下的定义!当然具体的它们为什么不能成为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我随后会做一些详细地论证,这里先简单的说一下!当然,如果其他的网友和前辈对pupil先生给出的这两个概念还有异议,希望能及早的提出来,我好一并考虑!您对我的任何帮助,我都不胜感激!
最后,再次感谢pupil先生热心帮助!
另外,我在这里要声明一下的是:本人的观点和看法完全是学术探讨,并不存在任何恶意,希望大家不要误会!我非常欢迎大家的批评指正!
第一,马克思在这里没有明确说,使用价值就是:……。
原因主要是,使用价值的概念不是他提出的,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其他学者没有多少差异,他没有专门再给出自己的定义。
第二,虽然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语言,马克思还是把关于使用价值的理解的各方面的问题,都在这段话中进行解释,基本上可以明确马克思所指的使用价值是个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下定义”式的语言,也只能在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规定,而不可能面面俱到,马克思在这里,要做的,也是从各个方面,把使用价值解释清楚,而没有简单用“下定义”。
当然,习惯上,由于后面的文字主要是解释他的那两句话,所以,提到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定义时,多数只用前两句,如果要明确马克思对这个概念的全面的界定,应该是这一段。
不同之处在于“使用价值”适用的范围!
关于“资本论中说使用价值指的是物的有用性”的问题,我在认真研读《资本论》之前都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我初步完成我那篇《价值论》后,准备对前人的价值观点进行一下分析来做为我的那篇《价值论》的开篇时,我才发现原来不是那么一回事!
咱们先看“物的有用性使物成为使用价值。”这句话,如果是“物的有用性使物具有使用价值”的话,显然说“使用价值指的是物的有用性”就不会有什么争议了。然而,在这里却用到了成为二字,这我们就得考虑了,显然在成为前后的两个事物应该是直接等同的,也就是说使用价值指的应该是“具有有用性的物”,而不应该是指“物的有用性”。这一点其实是可以在后面的解释中得到佐证的!所以,很显然马克思对使用价值做出的解释应该是指“具有有用性的物”,具体表述应该是以因此开头的那句话为准!即:商品体本身,例如铁、小麦、金钢石等等,就是使用价值,或财物。
以上是本人对《资本论》中对使用价值这一概念做出的解释的理解,不知理解的正确与否,欢迎先生及众网友参与讨论和批评指正!
具有“有用性”的物,可以说成是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在后面提到交换价值时,马克思就是用使用价值的量来表示物的量的--你的这个理解是对的。
但是,物其实具有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有用性”,是基于物的自然属性的有用性,而不是所有的有用性,比如,物品可以用于交换其他物品,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有用性”,但是,说使用价值时,强调的“物的有用性”或者“具备有用性的物”时,就不再是指“可以换得其他物品”的这个有用性了。
所以,简单而言,这样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应该可以的:基于物的自然属性的有用性,或者说,从自然属性的有用性的角度来界定的那个物,物的量,使用价值的量,也是基于自然属性的量。
在这里,马克思物的量,用“使用价值”的量来表示,就是为了区分,物的另一个维度,或另一个角度上的量,即物的“价值量”物所代表的,所包含的“财富量”,所以,马克思一般不太强调“物的量”而是用“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来表示。
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不要想多了。
马克思一般不太强调“物的量”而是用“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来表示。
“使用价值量”是“价值量”?“使用价值”是“价值”?
还“马克思说的”,我告诉你,这你叫“强奸”。
第一,马克思在这里没有明确说,使用价值就是:……。
原因主要是,使用价值的概念不是他提出的,他对这一概念的理解,与其他学者没有多少差异,他没有专门再给出自己的定义。
第二,虽然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语言,马克思还是把关于使用价值的理解的各方面的问题,都在这段话中进行解释,基本上可以明确马克思所指的使用价值是个什么意思。
其实,就是“下定义”式的语言,也只能在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规定,而不可能面面俱到,马克思在这里,要做的,也是从各个方面,把使用价值解释清楚,而没有简单用“下定义”。
当然,习惯上,由于后面的文字主要是解释他的那两句话,所以,提到马克思对“使用价值”的定义时,多数只用前两句,如果要明确马克思对这个概念的全面的界定,应该是这一段。
1、其他学者的使用价值,我只知道斯密的使用价值是指效用,再有没有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但是在我看来,效用、有用性和具有“有用性”的物这三者之间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在具体的运用中也将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2、正因为没有使用“下定义”的语言,才为运用中的混乱制造了条件和提供了方便,使得使用价值有时被用做具有“有用性”的物,而有时又被用做物有用的属性!这当然也为人们在理解上的分歧埋下了隐患!
另外,我认为:之所以要下定义就是想要把各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抽象,进而得出一个精练的解释。否则,那就叫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而不是说“‘下定义’式的语言,也只能在事物的某一方面进行规定,而不可能面面俱到”。
最后,我觉得:如果一个概念需要用一段话来定义的话,那只能说明它还没有自己的定义!
具有“有用性”的物,可以说成是马克思的“使用价值”概念,在后面提到交换价值时,马克思就是用使用价值的量来表示物的量的--你的这个理解是对的。
但是,物其实具有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有用性”,是基于物的自然属性的有用性,而不是所有的有用性,比如,物品可以用于交换其他物品,这也可以说是一种“有用性”,但是,说使用价值时,强调的“物的有用性”或者“具备有用性的物”时,就不再是指“可以换得其他物品”的这个有用性了。
所以,简单而言,这样理解马克思的使用价值应该可以的:基于物的自然属性的有用性,或者说,从自然属性的有用性的角度来界定的那个物,物的量,使用价值的量,也是基于自然属性的量。
在这里,马克思物的量,用“使用价值”的量来表示,就是为了区分,物的另一个维度,或另一个角度上的量,即物的“价值量”物所代表的,所包含的“财富量”,所以,马克思一般不太强调“物的量”而是用“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来表示。
没有什么其他的意思,不要想多了。
首先,请先生具体解释一下“物其实具有多方面的”是什么意思!我有些不理解!
另外,对于先生将“物的有用性”与“具备有用性的物”直接等同起来,我有些不理解,难道在先生看来,它们之间没有区别吗?我认为“物的有用性”是指物的一种属性,它是依附于物的;而“具备有用性的物”则是指物本身,只是要求这个物要具有某种属性,给物加了一个限定条件而已。它们指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剩下的问题,等以后再向先生具体请教!
我认为马克思《资本论》中把“使用价值”、“交换价值”的意思解释得够清楚了。我不明白你还要寻找什么“定义”?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是为了运用马克思理论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你这么苦苦寻找“定义”?意欲何为?
首先,欢迎先生赐教!
其次,我想说的是:先生认为解释得够清楚了,就一定清楚了吗?当然解释清楚了是最好不过了,那就请先生来帮着解释一下吧!
另外,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不假,但当我学习后迷惑了,那该怎么办?学到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这么苦苦寻找“定义”,当然是为了彻底认识概念,好更好地学习理论!当然也是为了寻求真理!
最后,希望先生能不吝赐教,帮我解惑!
首先,欢迎先生赐教!
其次,我想说的是:先生认为解释得够清楚了,就一定清楚了吗?当然解释清楚了是最好不过了,那就请先生来帮着解释一下吧!
另外, 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不假,但当我学习后迷惑了,那该怎么办?学到的东西并不能完全解决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又该怎么办?
我这么苦苦寻找“定义”,当然是为了彻底认识概念,好更好地学习理论!当然也是为了寻求真理!
最后,希望先生能不吝赐教,帮我解惑!
在经济学上,你完全可以赐教他.
首先,请先生具体解释一下“物其实具有多方面的”是什么意思!我有些不理解!
另外,对于先生将“物的有用性”与“具备有用性的物”直接等同起来,我有些不理解,难道在先生看来,它们之间没有区别吗?我认为“物的有用性”是指物的一种属性,它是依附于物的;而“具备有用性的物”则是指物本身,只是要求这个物要具有某种属性,给物加了一个限定条件而已。它们指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剩下的问题,等以后再向先生具体请教!
物是多方面的,同一个东西,从自然属性上讲,有重量、品质、颜色等等多方面的特征,有不同的维度。
我讲它是多方面的,强调的是,除了这些自然属性之外,还他的社会属性,如人们生产它要耗费多少劳动,它在交换中相当于多少财富量。
关于物的有用性和有用性的物,两者不是一回事。
但是,物的有用性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属性方面的有用性,也有社会属性方面的。
所以,在提到物的量的时候,通常要强调,这个量讲得是自然属性角度的量,还是社会属性角度的量。
所以,在讲物的量的大小的时候,马克思讲的不是物的量,而是物的“使用价值”的量,其意义,只是强调这个量,是从自然属性角度来讲的,从而避免直接讲物的量,让人们区分不清他讲的量是自然属性意义的量,还是社会性情意义的量。
总结一下:物的使用价值和在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不是一回事,而在讲物的数量时,为了强调这个数量是从自然属性的角度来讲的,马克思会讲,“物的使用价值”的量,而不是讲“具有使用价值的物”的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在“通用”。
只是为了表达的更准确一些而做得一种语言上的处理,为了防止逻辑上的误分,仅此而已,没有其他意义,你也可以再查一下,据我所知,把“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说成是“物的使用价值”,通常都是为了表述物的量,为了强调这个量,是自然属性角度上的量,以区别物的社会属性维度上的量。
物是多方面的,同一个东西,从自然属性上讲,有重量、品质、颜色等等多方面的特征,有不同的维度。
我讲它是多方面的,强调的是,除了这些自然属性之外,还他的社会属性,如人们生产它要耗费多少劳动,它在交换中相当于多少财富量。
关于物的有用性和有用性的物,两者不是一回事。
但是,物的有用性是多方面的,有自然属性方面的有用性,也有社会属性方面的。
所以,在提到物的量的时候,通常要强调,这个量讲得是自然属性角度的量,还是社会属性角度的量。
所以,在讲物的量的大小的时候,马克思讲的不是物的量,而是物的“使用价值”的量,其意义,只是强调这个量,是从自然属性角度来讲的,从而避免直接讲物的量,让人们区分不清他讲的量是自然属性意义的量,还是社会性情意义的量。
总结一下:物的使用价值和在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不是一回事,而在讲物的数量时,为了强调这个数量是从自然属性的角度来讲的,马克思会讲,“物的使用价值”的量,而不是讲“具有使用价值的物”的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两者在“通用”。
只是为了表达的更准确一些而做得一种语言上的处理,为了防止逻辑上的误分,仅此而已,没有其他意义,你也可以再查一下,据我所知,把“具有使用价值的物”,说成是“物的使用价值”,通常都是为了表述物的量,为了强调这个量,是自然属性角度上的量,以区别物的社会属性维度上的量。
首先,感谢先生详细解释!
其次,对于先生的解释,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应该是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而不应该是物是多方面的。因为物只有一个,对物本身而言,谈不上多方面,只有它的属性才有多方面可言。不知先生同意否?
另外,先生在后面的解释中又用到了一个带引号的使用价值(马克思讲的不是物的量,而是物的“使用价值”的量)。请问先生:此时的这个使用价值应该解释为什么?
还有,就是先生在总结的时候,似乎是又换了两个概念,即:将“物的有用性和有用性的物”换做了“物的使用价值和在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也就是说,先生在总结解释时将有用性直接换做了使用价值。在这里,其实先生已经暗含着将使用价值定义为了有用性。如果是这样的话,便与我们开始讨论的内容相矛盾了!
最后,欢迎先生继续讨论!当然也欢迎其他网友和前辈参与讨论!
刘保强先生,欢迎你对我的《政治经济学史简论及错误思维批判》发表意见。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http://www.pinggu.org) 详细出处参考: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9579-1-1.html
首先,感谢先生详细解释!
其次,对于先生的解释,我想说的是:在我看来,应该是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而不应该是物是多方面的。因为物只有一个,对物本身而言,谈不上多方面,只有它的属性才有多方面可言。不知先生同意否?
另外,先生在后面的解释中又用到了一个带引号的使用价值(马克思讲的不是物的量,而是物的“使用价值”的量)。请问先生:此时的这个使用价值应该解释为什么?
还有,就是先生在总结的时候,似乎是又换了两个概念,即:将“物的有用性和有用性的物”换做了“物的使用价值和在具有使用价值的物”。也就是说,先生在总结解释时将有用性直接换做了使用价值。在这里,其实先生已经暗含着将使用价值定义为了有用性。如果是这样的话,便与我们开始讨论的内容相矛盾了!
最后,欢迎先生继续讨论!当然也欢迎其他网友和前辈参与讨论!
第一,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你的说得更准确,我同意。
第二,“使用价值的量”指的就是从自然属性的角度讲的物的重量、个数、质量等等这些维度上的量,这样讲是有些不准确,因为显得“有用性”这个属性也有了量,其实不是讲“属性”的量,而是讲物在这种属性的维度上的量。
第三,是的,物的使用价值可以说成是物的有用性。
第一,物的属性是多方面的--你的说得更准确,我同意。
第二,“使用价值的量”指的就是从自然属性的角度讲的物的重量、个数、质量等等这些维度上的量,这样讲是有些不准确,因为显得“有用性”这个属性也有了量,其实不是讲“属性”的量,而是讲物在这种属性的维度上的量。
第三,是的,物的使用价值可以说成是物的有用性。
如果使用价值指的是物的有用性的话,那么“使用价值的量”指的就应该是“物的有用性的量”,而不应该是指“物在这种属性的维度上的量”。这是因为“物在这种属性的维度上的量”指的是物的量,而“使用价值的量”却只能表达出“物的有用性的量”的意思。显然,要想表达“物在这种属性的维度上的量”的意思是不能用“使用价值的量”来表达的。否则,便会导致认识上的混乱和使用中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