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4855 0
2015-07-08

关于个人主义与爱国主义关系的一个思维框架

2015-7-8

1、定义:

个人主义:人身自由、财产自由,经济自由、政治自由,以个人为核心利益。

爱国主义:对同一个国家内的人有特殊的权利与情感支持。

2、二者关系观的分类:

第一,对立观;

第二,统一观;

第三,对立统一观(实际是双重标准的灵活运用)。

3、我的看法:统一观,其理由如下

第一,家庭、家族、社区、地区以及国家显然是个人利益这个大蒜的层层外皮,大蒜的核心是个人利益,国家利益是其外皮,但剥皮就可能剥肉、剥核心,爱国其实是爱家的延伸;所以,二者是统一的,但一定是在概率上的结论,以此:个人的爱国概率与其进出国境的自由程度成反比(不排除在外国遭受歧视、冷遇而反过来成为狂热爱国主义分子的长尾“自由”人士)。

第二,人类是一个组织性动物(群体性)(这里没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分类,群体性既是自然属性也是社会属性,因此,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的分类是没必要的符号分裂),合作的边界与协同度决定了其群体的生存竞争力,而个人的经济与政治的自由是群体性力量的基石,从而个人主义与爱国主义是互相促进的关系,以此:越是集权的社会,越是出卖国贼;越是民主的社会,公民越是爱国;在同等条件下,国越大人越不爱国。

4、对二者关系产生其他两种错误看法的缘因分析

第一,对立观产生的缘因:当文化符号被垄断在少数人手上,即:被掌握在一个总会有组织等级的群体之高层手上时,高层希望下层多出力,所以,主张爱国主义高于个人主义;而下层为反对这种“洗脑”声音,就会主张“上帝”之下人人平等、信仰大于国家利益等。检验的办法:一个国家内族群越是处于边缘状态,其越是追求超越国家利益的“信仰”;反之,同等条件下,越是既得利益者,越是蛊惑爱国主义。

第二,对立统一观产生的缘因:既想对外扩张、又想维护既得利益,于是,对内讲爱国主义,对外讲个人主义,例如:美国批评别国时主张“人权大于主权”、但在国内为维护本国选民利益尽干一些诸于打压潜在竞争对手、排外---如移民高门槛、贸易保护等极端国家主义的行为;或者,“打天下”时将个人主义---为推翻既得利益者,“坐天下”时讲爱国主义---为防止颠覆行动,例如太平天国运动中洪秀全等人在攻下南京前后的行为反差,从国民党孙中山思想与蒋介石思想之不同亦可以看出其实证依据。

5、理想主义是对个人主义、爱国主义的杨弃这里的理想主义不是指基于宗教组织的对信仰的追求与忠诚,也不是超越个人利益、国家利益、阶级利益、族群利益的梦幻主义,更不是双重标准下的蛊惑与伎俩,而是指:理想主义是基于人的成长性(甚至可以更宽泛地说,是基于一切生物的成长性)人们在超越与卓越、完美与完善中展现的心灵力量。其理论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等人本积极心理学。其检验标准是:群体中耶稣、佛陀等圣贤行为的分布密度与科技进步程度、社会幸福程度的正相关性。

上述理论提供了可以验证的方法,本文属于构思,不做实证检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