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拙作《道德经新论》第一篇的综述部分,原题“老子宇宙自然简说”。
阅读本文,可对老子宏观宇宙和微隐实在有基本而清楚的认知,对老子与物理学的异同也会有基本的清晰的了解。
老子宇宙自然简说
一、始源
二、生演
三、终归
老子与科学
一、宏观宇宙
1,观测事实
2,科学观念和理论
2.1 空间、时间、膨胀、以太
2.2 引力、斥力、电磁力、电磁波
2.3 大爆炸、相对论、熵增原理
二、微观世界
1,物理事实和科学见解
2,“物、一、二、三”与基本粒子一般情况
3,“物、一、二、三”与基本粒子对比、对应
4,科学理论
4.1 量子场论
4.2 统一理论
三、物理定律
老子宇宙自然简说
老子的宇宙过程是“膨胀—收缩”的循环模式。起源于大道又复返于大道,反复循环,无尽无止。膨胀阶段是大道生演阶段,实物微粒、日月星辰渐次生成,生命机体也依次出现;收缩阶段是复归大道阶段,星体毁灭、实物消解,生命则回返于原初样态。但是,膨胀阶段也有消解复归现象,只是以产生形成为主要趋向;收缩阶段也有产生形成现象,但却以消解复归为主要趋向。
老子描述的宇宙自然和生命演历的情形,是在“虚极静笃”中直接观见而得,是直观洞见、亲身体证,不是想象猜测、思辨推理。佛陀也是在深度禅定中直观宇宙真相、洞明生命真谛。印度吠陀经典中的《无有歌》作者、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出土文献《恒先》作者,应该也是在特殊状态下的直观明见(《恒先》一文的作者也许是老子弟子或再传弟子,若此就未必是作者自己的直接体证了)。
一、始源
大道是宇宙的始源、本初。老子将始源叫做“大”,意思是广大旷远,不见边际;又仿效古人取字的方式,将始源字之为“道”,意思是始源有引导作用,是路径方向,也蕴涵法则方式。大道空虚辽阔、静谧安宁、单纯独一、自在自为、深隐不显、轻柔和缓、伸展遍布、连绵不断、闪烁振荡、隐约朦胧。大道是永恒的,从不消亡、性理不改,是完全独立自为的存在。
大道具有这些性状:
1,空虚无有。即没有任何稳定的实物微粒,当然也不存在任何生命机体(生命在大道中以本真形式存在,这就是老子所称的“情”。“情”不含任何实物,所以没有生命机体)。
2,广大旷远。即不见边界、广袤无垠。
3,纯粹真实。即非常单一,不杂不乱,是真实不虚的存在。
4,清净安宁。即无声无息、静默无闻。
5,独立自在。大道独一无二,没有任何其他东西与大道同在,大道也绝不依赖于其他东西,更不是其他东西的生成物,也没有任何东西能改变大道。
6,永恒常存。大道本身是永恒不灭的,大道的特性也是永恒不易的、大道的生机活力也是永恒不失的。从始源开始一直到终结,大道一直存在,并对其生成物具有养育护理等诸多作用(这是生成论的特质,即生育者依然存在,就如母亲生育子女那样)。
7,深隐轻柔。大道至为纤微,隐而不显,目前最精密的仪器也无法观测到。大道的活动运作非常轻柔和缓,人们一直受到大道的作用和滋育,但没有人觉察到。
8,整体联绵。大道是整体性关联性存在,不是散乱无关的各部分的杂集。大道遍布各处、绵延不断,是至细至柔的立体蛛网样存在。
9,伸张收缩。这是大道的整体运作方式。
10,芒忽隐约。大道隐隐约约、闪烁不定。“芒忽”或者“忽芒”是指晃动闪烁、疾速振荡。正是在疾速振动中,大道呈现出隐约模糊的景象。
大道具有这些功用:
1,生成养育。所有的实物源出于大道,都以大道为本根。大道不仅生出了实物,还对所有实物有养育之功(实际上主要就是不断生出实物,提供物质资源,并对宇宙万有起到关联作用)。老子宇宙论是生成论、生育论,大道生出实物而不是变为实物,大道永恒存在、生机活力永具、性能机制不改,是宇宙万有的生母养母。
2,联结调理。大道连接着所有存在,整个宇宙是整体关联性的存在,而不是互不相关的区域集合。大道的连接实即象网的牵拉作用(象网还有推拒作用),这就是引力的本质(老子这里实则不存在引力,所谓的引力应归于象网的牵拉力并最终可归结为电磁力,详下文)。大道的这种连接也能传递远距离作用,电磁波就是经由大道(象网)传播的。大道对万物还有协调理顺作用,如化解纠纷、锉削锋锐等,这实际上是通过象网的牵拉振动、电磁效应等实现的。
3,引领导向。大道生育,万物形成;大道运演,万物跟随;大道回返,万物复归。大道就是道路、方向,是开拓者、领路人。
4,法则方式。大道的存在特性和运行机理就是人生社会的根本原则、是生命存在的依循法式。
5,终极依归。所有一切都必须也必然依赖大道而存在活动,所有一切最终都要复返大道,大道是宇宙万有的终极家园。在大道生衍过程中,也不断地有实物和生命复归大道,这实际上是实物消解复归于“象”。
大道中有两类存在:
一是“象”,一是“情”。“象”是所有实物的根源,“情”是所有生命的本真。“象”绵延伸展、高速振动,是立体蛛网样存在。“情”数量无限、精洁纯真,是生命的本来形式。“象”与“情”各自独立、互不生成,都是永恒不灭的存在。关于“情”、生命,我们主要在本书第二篇生命炼养中予以说明,以下除非必要,不再涉及。
象:
老子的大道就是指“象”,老子对大道的描述阐明实则是对“象”的描述阐明。上文列举的大道性状,就是“象”的性状。老子之所以用“象”这个词,一则因为始源非常广大、四处延伸,并不是普通有限的存在。二则是从整体上观感上描述说明,犹如我们说天象、星象。三则也是最主要者,立体蛛网状的宇宙始源,处于高速振动状态,因而呈现出来的样态就模糊朦胧、难以分辨,如同光雾。疾速振动的琴弦看上去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带状,快速旋转的风车,看上去就是隐约不定的圆盘。这就是老子用“象”的缘由。
“象”的样式:
“象”是立体状蛛网样的存在,各向延伸、均匀遍布。“象”(象丝、象段)是宇宙中最为轻柔纤细的存在,可以进入后来生成的任何坚硬致密的实物之中,不受阻滞。
“象”的特性:
“象”具有类似于自然界中电(或磁。电性应该更合适)的特性,我们不妨就称为电性(或磁性)。电性是“象”的基本特性之一,永恒不变。“象”网在疾速闪烁中会有离解开散,这些离散出来的象丝、象段(或其卷缩闭合等变化形式),就是我们下文“象与物”一段中的“物”(21章和14章的“物”)。更重要的是,“象”可以弥合联结,离散之后,“象”网迅即弥合,而“物”也可以直接(或展开后)与“象”网再次联结弥合。这种弥合联结应该就是因为电性(或磁性)。
象网还是至为弹性韧性的存在,能够拉伸也能够回缩(犹如弹簧、橡皮筋),能够弯曲缠绕也能够疏解展开,宇宙开端和终结之所以不是一团致密的存在,就是因为象网的这种特性。
“象”的电性或磁性是我们根据“一”(42章“道生一”,39章“昔之得一者”)类似于电性的特质推论出来的,另外也是根据象网能够自动弥合联结作出的推测。无论这个推断是否牢靠,都不影响象网具有自动粘合的特性。
“象”的活动运演:
“象”有两种基本运作方式,即闪动(振动)和胀缩。
闪动:象网永远处于疾速振动闪烁之中,正是因为闪动不休,所以才呈现出隐约模糊的景象。闪动意味着活力生机,意味着宇宙生生不息。纤细实物如“一”、“物”,就是象网在振荡中生成的(实即象网的离解开散)。
胀缩:胀缩分为两种形式,一是整体性的循环胀缩,这就是前面说到的循环运动。二是局域性的胀缩,但主要是收缩,这是星体形成的过程,收缩是基于象网和“一”的电性。收缩过程中因为物质分布的差异以及电磁效应,会产生旋转、卷曲。如果将旋转卷曲单列出来(但旋转卷曲不是“象”自主自然的运动,而是受到生成物的分布以及电磁效应的影响而产生的局域性运动,故而不应该单列。当然,如果25章“周行”确有旋转意蕴,那么旋转卷曲就应该单列出来),也可以说“象”有三种运作方式,即闪动、胀缩、回旋。
“象”的作用能效:
“象”的作用能效就是前文所述大道的功用。我们主要在下文与物理学的比较一段说明。
“象”与“物”:
象网在高速闪动中会产生破裂,破裂后的象段或象丝就是“物”。由于象网具有张力(或者说弹力、弹性、粘合性、结合力),故破裂后的象段会有卷缩。再者,象网本来就具有自动弥合粘接的能力,所以“物”很可能就是闭合的丝圈样存在,当然也可以是不闭合的象段。“物”极不稳定,具有复归于“象”的本性。“物”如果是象段,复归时就直接与象网粘合联结,再次成为“象”;如果是闭合丝圈,那么“物”必然会先开解为象段,然后在结合联结。
老子之所以用“物”字,一方面表明其与后来的实物同类,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具有外观轮廓、可以分辨,不是象网那样的朦胧模糊的光雾样态。
“物”瞬间生灭、飘忽不定(有空间位移)。“物”必定极微极小。“物”与高能加速器中产生的共振态粒子相似,也与量子场论中的虚粒子相近。“物”复归于“象”,一方面是其不稳定的本性(后来生出的“一”则是宇宙中最为稳定的纤细实物),另一方面也是受到象网振动的作用影响。
“象”是“物”的本根、本相,“物”是“象”所产生,又有复归于“象”的天性。正是因为存在“复归”现象,所以我们才能确定宇宙中的守恒或恒定,如质量、能量等等。“象”是所有实物的根源,所有实物最终都会复归于“象”。
二、生演
生演是大道或者说象网扩张阶段的主要趋向。生演过程中也有消解复归,但从整个宇宙演化来说,生演仍是主流。生演是由“无”到“有”的开显生出过程,是各种具体实物——纤细实物、实物微粒、星云、星体、各种生物——渐次生成的过程。始源阶段只有大道,因为其中没有任何稳定的纤细实物(“物”瞬间生灭、并不稳定,“象”不能归类为实物),也没有任何生命机体(生命此时以其本真形式存在,是非实物性的“情”,“情”无欲无情、无名无求,处于诸“无”状态),故可谓之“无”。具体的生演过程是42章所说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如果没有39章的“一”,42章大概只是阐述生命物的生成过程,但39章的“一”明显是宇宙万有的基元根本,所以42章实则是宇宙生演历程)。
“一、二、三”是顺序生出的,我们将“一、二、三”中的实物称为纤细实物,而将后来生成的微观实物称为微细实物(对应于物理学中的基本粒子、原子核、原子、分子),由微细实物构成了实物微粒,如星云中的宇宙尘埃等。纤细实物、微细实物、实物微粒形成了星云,星云进一步收缩卷曲(基于电磁作用而不是引力作用。或者说缘于象网的牵拉以及“一、二、三”的电磁作用,并主要是“一”的电磁效应),就形成了星体。星体形成后,生命机体有了稳固的生存场所和丰富的物质资源,于是生长发育、生殖繁衍。
“一、二、三”的生成及其性象:
“一、二、三”比目前观测到的基本粒子还要细微,是基本粒子的深层构成单元。“一、二、三”分别都由无数的纤细实物构成,有时我们分别称为“一”层面、“二”层面、“三”层面,加上大道(象网)层面或者说“无”层面,统称为深隐层面(层面不是油水分层那样的层面,只是形象化说法,正如物理学中的原子层面、分子层面那样)。“一二三”中的纤细实物都是闭合丝线样结构,不是点状粒子、不是球状实心微粒。
“一”是所有后续实物的根本结构单元、是本根性基元性的单位,是宇宙中结构最简单、形态最纤细(“三”中纤细实物可能比“一”小,详后文)、稳定性最好、寿命最长的纤细实物。任何实物中都涵有“一”这种实物基元,不过大部分是结合态的“一”而非游离性的“一”。
“三”是所有后续实物的基本结构单元,“三”生出后,以“三”中纤细实物作为基本构成单位,形成了各种微细实物、实物微粒。也就是说,所有具体实物中必然涵有“三”中的纤细实物,是否涵有“一、二”中游离的纤细实物倒是无关紧要。“三”的地位相当于物理学中的夸克,“一”的地位相当于电子或者光子。
“一”:
老子用“一”这个词,涵有开始初始、基元始基、确定稳固、单一至简等意。可以从数字“一”的特质去领会把捉。
“一”是大道(象网)的最初生成物,“一”的生出意味着大道(象网)开始生演、宇宙开始形成。“一”是所有后续生成物的根本、基元,所有后续生成物都由“一”以某种方式结合构成,这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以明确得证。
“一”是稳定长寿的纤细实物,具有确定分明的轮廓外形。本来,“象”网在振动闪烁中有“物”生成,但这“物”极不稳定、瞬间消解而复归于“象”。“一”就不同了,虽然也是象网破裂而形成,但却十分稳定、很难消解复归(指自然状态下,在特殊的情境中如碰撞之类,也可以消解复归)。“一”必然具有确定分明的形态结构,可以清晰地分辨,不再是“象”那样隐约模糊的光雾状。从老子用“一”这个词,以及42章“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39章“昔之得一者”等表述,再结合大道的循环运行,可以断言“一”中的纤细实物是最稳定最长寿的。
“一”中的纤细实物结构必定是最为简单的,形态也必定是最为微细的(但很可能比“三”中纤细实物大,后文将表明,“三”中纤细实物在形成时会发生缩合、凝缩)。这由“一”的文字含义和“一生二”等表述完全可以断定。“一”中纤细实物的类型很可能只有一种,应是闭合线圈样态(如果是多种也必定是极为有限的种类,并且每一种类都是结构最为简单、形态最为微细的)。
“一”具有电性(或磁性。准确讲是类似于自然界中电(磁)那样的性质,以下为了行文方便,直接以电性称之,不再注明),这是由39章的表述作出的推定。
“一”遍布于宇宙之中,与大道(象网)一起对后续生成物生发作用(机械性牵拉、电磁作用。机械作用在物理学里现在都归于电磁相互作用),两者是宇宙中最普遍的作用。“一”具有生机活力,能够生出“二”。“一”所蕴涵的机制法则是宇宙中除了大道之外最普适最基本的(对人世而言主要是简朴、同等、基要、本根等等)。
“一”中的纤细实物具有自旋、飘移、碰撞、电磁的运动形式和相互作用,或许也有振动摇摆一类的形式。其中的自旋产生了磁极,磁单极并不存在。可以认为“一”同时具有电性和磁性。
“一”是怎样生成的呢?为何“物”不稳定而“一”很稳定?这正是由于大道或象网的伸张扩展。在扩张的早期阶段,象网比较密集(象丝密度大),此时生成的“物”不稳定,也很容易受到象网振动的影响而开解复归。当象网扩张到一定程度,象丝拉伸且可能变细(是否真的变细不易断言,因为“象”一直破裂、弥合。但很可能变细了),象网不再那么密集,此时生出的“物”就能稳定存在,这就是“一”的生出。真实的过程无法确切知晓,象网密度、拉伸程度(张力或弹力增强)、纤细程度、振动幅度和频率(振幅和频率应该不会有大的变化甚至有可能是恒定的)等都是相关因素。总之,“一”是“象”扩张到一定程度生成的。
就在当下,象网还在生出“一”,也就是说“道生一”是扩张到某个临界点之后一直存在的生成过程,没有停止下来(这是根据老子体证方式作出的推测,因为大道、象网、“物”、“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都是老子直接观见到的存在和现象。当然,我们也不排除老子是根据自己内心深处的历史记忆作出的描述,若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应该早就停止了。停止的原因还在象网的扩张,是内在原因而非外在原因。本书认为“道生一”等生成过程从开始到现在一直进行着,并未停止,当然也存在特殊条件下的复归,但生出的速度远大于复归的速度)。那么不稳定的瞬间生灭的“物”是否还在生出?我们认为应该还在生成,但依然是瞬间生灭的。
“一”是象网破碎离解的产物,因而必定是丝线结构。由于“一”非常稳定,所以应该是闭合线圈(象丝具有粘合结合的本性,故可首尾联结形成小线圈,这实则是基于“象”本身的电性。当然,不排除是其他结构样态)。再由老子用“一”可以推知,这种结构应该是全同的(或者具有相似性即直径不一致,但这差异可以忽略)。
“道生一”的速率我们不清楚,但必定不是集中爆发(这要求象网大面积密集式破裂,且破裂的象段很难复归于“象”)的生成过程。另外,“道生一”必然是宇宙中统一开始并普遍存在的生成过程,因为象网是均匀分布且应均匀扩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