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1756 2
2015-07-11

情感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尚的人追求着精神信仰,有人为之而不惜流血牺牲;正义之士惩恶扬善,有人为之而舍生忘死;青年男女追求着爱情,有人为之而发痴发狂;朋友之间追求友谊,有人为之而两肋插刀;做人要图个面子,有人为了争个面子而倾家荡产;家庭生活离不开亲情,有人为了亲情而倾注毕生心血;等等,人们无一不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生活和工作。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情感的客观本质是什么,却大谈特谈情感的理论问题;许多人终身为某种情感目的而奔波忙碌着,却从来不思考是否值得;许多人为满足某种情感的需要而不惜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却从来不知道这种情感的真实内涵。

一、哲学的遗憾

对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的抽象认识就是哲学,站在哲学的高度对情感进行高度的抽象可以得出情感最一般、最普遍的哲学本质。 哲学家们时刻在思考着时代的一切,尤其思考着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的哲学本质,然而,情感这东西太深奥、太神秘莫测,多少年的苦苦探索过去了,至今没有人能够得出满意的答案。人们只能在幽灵般的情感面前感到困惑和迷茫,一切行为和思想都只能盲目被动地接受着这个怪物的驱使。

许多人认为,情感本身是主观心理的东西,没有客观内涵,不需要或者不必要下一个明确的哲学定义。有人认为情感属于心理学范畴,只需要有一个心理概念就足够了。

事实上,情感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涉及心理学、社会学、行为学、管理学、美学、伦理学等众多社会学科,对于情感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心理学范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对情感做一个高度抽象、高度简单的理论概括,这是情感理论乃至整个社会科学取得新发展的关键。

二、情感的心理学定义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一般的普通心理学课程中还认为:“情绪和情感都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体验,只是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而情感则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

然而,心理学对于情感所做的定义将会存在如下疑问:

1、什么是“满足需要”?显然,人类的一切需要归根到底都是对于价值的需要,“满足需要”实际上就是事物的价值特性。然而,心理学并没有明确地阐述“满足需要”的真正本质。

2、什么是“态度体验”?显然,“态度体验”本身就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方式,“情感”也是人脑对于某种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反映方式,因此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在本质上就是用“态度体验”来描述“情感”,属于典型的“以词解词”和“概念互换”的伪科学。

3、“情感”与“情绪”的区别是什么?心理学认为,情绪更倾向于个体基本需求欲望的态度体验,因而属于个体性的、低层次的情感;情感更倾向于社会需求欲望上的态度体验,因而属于社会性的、高层次的情感。显然,这种区分没有科学依据,也不符合科学逻辑。

三、情感的哲学定义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从这个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不难发现,“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价值判断问题,“符合人的需要”就是事物的价值特性,是一种客观存在,“态度”和“体验”均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的认识方式或反映方式,这样,心理学的情感定义又可表述为:“情感是人对事物的价值特性所产生的主观反映”。情感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应该是事物的价值特性。由此可得

情感的哲学定义:情感就是人类主体对于客观事物的价值关系的一种主观反映。

理解情感的哲学定义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人类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集体,还可以是整个社会,它们分别形成个人情感、集体情感和社会情感。

2、事物的价值关系并不是指事物的价值量(或使用价值量),情感的强度也并不与事物的价值量成正比,而是与事物的价值量有着特定的函数关系(以后再详细阐述)。

3、事物的价值大小不仅与客观事物的品质特性有关,而且还与主体及环境的品质特性有关,因此人的情感强度不仅与客观事物的品质特性有关,而且还与主体及环境的品质特性有关。

四、情感哲学定义的理论意义

显然,情感的这种哲学定义已经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真正地衔接起来了,从而把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顺利地推广应用到了人的情感领域。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推广应用到了人类的社会历史领域,从而把唯心主义从这个重要的避难所(但不是最后的避难所)赶了出去。由于人的精神现象(特别是情感现象)要比社会历史现象具有更大的主观随意性和偶然性,更容易受各种主观因素的制约,更难以发现其客观规定性和必然性,因此目前的这个研究领域仍然存在着大量唯心主义思想,成为唯心主义真正的最后避难所。显然,只有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认识情感的客观本质,才能把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真正贯彻到人类精神领域的所有方面,才能真正彻底清算唯心主义的最后残余。

由于情感哲学定义的新发现,情感与价值的关系就一目了然了,那么,以价值为研究主线,对各种复杂的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进行客观地、精确地、全面地分析就成为必然的趋势了,这就为“数理情感学”的诞生提供了哲学依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7-11 10:46:59
choudh 发表于 2015-7-11 10:14
情感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尚的人追求着精神信仰,有人为之而不惜流血牺牲;正义之士惩恶扬善,有人 ...
少跟我扯,感情这种东西是人类经历漫长进化来得到的对未来收益的一种判定。
感情好的俩人一般都更有可能帮助对方,然而弱者,即使经常互帮互助,感情也未必好,稍微有个强者对其中一弱者好一点,则二人感情可能马上分崩离析。
感情由多巴胺分泌控制,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最伟大的馈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7-11 10:55:01
显然,遗憾或后悔等情感是对过去的价值收益的一种判定。
俩个人如果能够相互帮助,本身就意味着感情比较好,但是未必感情深刻。
感情由多巴胺分泌控制,这是情感的生理机制,但不是逻辑机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