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qi509、xieyongxia 暨 “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
且看《保卫<资本论>》中如何处置“价值”和“剩余价值”
说明:网友qi509、xieyongxia长期致力于基础理论研究,且路径不一致,可以说各有千秋吧!
qi509从批判《资本论》之“剩余价值”开始,到现在赫赫有名望的“张启恒理论家”……
对待qi509,我们在
回答qi509的追问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02500-1-1.html
保卫《资本论》:一本好书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625350-1-1.html
分表了他的严重错误,但是qi509似乎不服啊,而且觉得很冤枉,觉得他的学术水准没有得到最大化、最充分地发挥啊。没法子,本楼只有再次提供一个机会了,
另外啊,走过路过的,不要错过啊!帮助长长眼呢!不要吝啬您的理论思维细胞嘛,真正的务虚和务实是不矛盾的。但是,QI的好像有些,他把会计学和政治经济学对立了起来。
______________
xieyongxia在期刊网上发表了一系列署名为谢永侠的大作,从新制度经济学批判到杨小凯经济学批判,如“科斯_企业的性质_批判_谢永侠”和“杨小凯经济学框架评析_谢永侠”,等等批评“经济学_帝国主义_与经济学家_霸权主义_”类别的文章,显示出功力深厚,学术批判能力超强。
从“重弹价值概念”起步,他最近掀起了解构《资本论》狂潮啊,不能不认真学习,应战了。
谢先生尤其是认为马克思不懂科学
他重点针对楼主设立了
解构《资本论》之二:xuguw请进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 人大经济论坛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791530-1-1.html
首先指出我的路向
国学马克思主义+中国经济学
请阅读[创新发展] 《政治经济学报》: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清华大学)!这个楼!
那里的电子版下载
许光伟2015: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草稿.pdf
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报》第4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年6月
《政治经济学报》:我为什么与如何写《保卫<资本论>》(清华大学)内容:
请大家交流、讨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您读懂《资本论》了吗?? 《保卫<资本论>》引导您国学视角下的阅读!!
您会用《资本论》吗??? 《保卫<资本论>》给出“国学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那么,您对《保卫资本论》有怎样的意见呢??欢迎不吝赐教!!!
它的题名——《保卫<资本论>》和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
怎样建立联系呢…………等等,请您伸展您的犀利目光,请您斧削,
请您爱护性批评和爱护性表扬!!
——————————————————————————
目前,和《资本论》有关的研究不外乎分成三类:第一类是原典解读,如卫兴华教授2014年推出的《资本论简说》、《资本论精选讲解》;第二类是“新解”《资本论》,或所谓的“新资本论”;第三类是批判与解读、理论整合与建设相结合,以此寻求中国原创思维的多路向发展的方法论性质的论著。毫无疑问,拙著属于最后一类别。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资本论》研究方兴未艾,渐渐迎来“保卫《资本论》”时代。2013年后,伴随着《21世纪资本论》、《跟大卫·哈维读<资本论>》、《重读<资本论>》和《资本论的哲学》等一大批国外译著的涌入,热潮迭起。以下阐说的《保卫<资本论>——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出版,以下简称《保卫》)的创作宗旨、逻辑路径、理念和所运用的特别“方法”,构成一篇严格意义的跋文。对我个人而言,又可称之为该著迟到的“后记”。
《政治经济学报》
The Chines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第4卷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5年
名誉主编:史正富
主 编:孟 捷 龚 刚
答qi509、xieyongxia暨如何写保卫资本论”:且看《保卫<资本论>》如何研究价值和剩余价值
这一章中重点解决了qi509、xieyongxia质疑的问题
第四章 劳动一般的理论与实践
楔子
价值(形式)
剩余价值(形式)
抽象劳动——存在规定抑或存在者的形成
保卫《资本论》
—·经济形态社会理论大纲·—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4年12月出版)

另外啊,本楼直接由以下促成
看一下八大名校之一厦大专家怎样回答我们这里的qi509
[创新发展]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抽象劳动)的荒谬
xuguw 发表于 2015-7-14 19:34 ![]()
关键的问题是你似乎不明白什么是价值形式
我似乎不明白价值形式与否定价值形式不是同一概念吧?
但即使我不明白价值形式,但价值形式不等同于等价形式,这应当是明确的吧?我怎么发现你把二者给混淆了?xieyongxia
马克思价值解构---马克思耗费价值论的实际体现形式
显然,这是保卫中的“保卫”,是反对解构的“保卫战”!!
xuguw 发表于 2015-7-14 19:34
关键的问题是你似乎不明白什么是价值形式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7-13 20:26
这就是您的不对了:
我什么时候否定价值形式了?在何处?

xuguw 发表于 2015-7-14 15:52
您是否敢追问
世上从来都没用过什么“剩余”!
qi509 发表于 2015-7-14 11:38
这里是学术论坛。耍流氓没用!
《资本论》,《资本论》论的是什么?是资本的增值。资本是如何增值的呢?
是资本家利用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提供的无偿劳动所获得的那部分价值还是在商品上加的一个量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剩余价值”到底是怎么来的。
《资本论》的两个“剩余价值”
第一个“剩余价值”:
翻开《资本论》第二篇《由货币到资本的转化》第四章1《资本的总公式》53版63年第10次印刷P138。
马克思在他的《资本论》里第一次出现这个“剩余价值”一词时,是这样论述的:
“......G——W——G的流通却不是如此。最初一看,这种流通好像是没有内容的,因为是同义反复的。两极有相同的经济形式。两者都是货币,不是性质上有别的使用价值,因为货币是商品的转化形式,在其中,商品的特性使用价值已经消灭。先用100磅交换棉花,然后再用这个棉花交换100磅,迂回曲折的用货币交换货币,用同物交换同物,好像是一种没有目的而且背理的操作。一个货币额和另一个货币额,总的来说只能由它们的量来区别。所以,G——W——G这个过程有内容......例如,用100磅购得的棉花再拿去卖,会卖到100磅+10磅即110磅,所以,这个过程的完全形式,是G——W——G′。在其中G′=G+⊿G,那就是等于原来垫付的货币额加一个加量。我把这个加量或原价值以上的超过额,称之为剩余价值。原来垫付的价值,不仅在流通中把自己保存了,并且在流通中变更了它的价值量,加进了一个剩余价值,或者说增值了。并且,正是这个运动,使这个价值变为资本。”
在P141-142继续论述到:
“商品价值在简单流通中采取的独立形式,货币形态,仅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并且会在运动的结果中消失。在G——W——G流通中商品和货币却是当作价值本身的不同存在方式。货币是价值是价值的一般存在形式,商品则是价值的特殊的或者说不过化装了的存在方式。价值不断由一个形态转到另一个形态,不至在这个运动中丧失,但会由此转化为一个自动的主体。要是我们这个自行增值的价值在它生命循环中交替采取的各种特殊现象形态固定下来,我们就会得到这样的说法,资本就货币,资本是商品。但是,在这里价值事实上成了一个过程的主体。在这过程中,价值会在货币和商品这两个形态的不断转换中,自行变化它的量,从原有的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自行把价值增值。因为他借以增加剩余价值的运动是它自身的运动,所以,它的增值是自行增值。它取得了这种玄妙的,因为是价值所以会生出价值的性质。它会生下活的儿子,至少是生下金的蛋。”
以上两段是马克思在《资本论》里最初论述“剩余价值”的。也是“剩余价值在《资本论》里第一次出现时的定义。通过第一段的这句:“例如,用100磅购得的棉花再拿去卖,会卖到100磅+10磅即110磅,所以,这个过程的完全形式,是G——W——G′。在其中G′=G+⊿G,那就是等于原来垫付的货币额加一个加量。我把这个加量或原价值以上的超过额,称之为剩余价值。”。我们知道了“剩余价值”一词的由来。并知道马克思将“剩余价值”定义为“原来垫付的货币额加一个加量”。更严格地来讲,这个“剩余”是与词义是不太相符的。因为从字面上来讲“剩余”应该是对从整体的减去一部分后那余下的部分而言。马克思的这个“等于原来垫付的货币额加一个加量”就词不达意了。
通过第二段的这句:“在这过程中,价值会在货币和商品这两个形态的不断转换中,自行变化它的量,从原有的价值生产剩余价值,自行把价值增值。因为他借以增加剩余价值的运动是它自身的运动,所以,它的增值是自行增值。”。 来看,这是在货币——商品——货币的运动中自行增值的这个“剩余价值”显然不是马克思所说的,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个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所生产的“剩余价值”。那么这个“剩余价值”是什么“剩余价值”呢?马克思在P153告诉我们:“所以无论我们怎样拐弯抹角,结果还是一样。如果是等价物互相交换,那不会有剩余价值发生;如果是不等价物互相交换,那也不会有剩余价值发生。流通或商品交换是不会创造价值的。
由此人们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在分析资本的基本形态,资本决定近代社会经济组织的形态时,开始会全然不考虑到那些习见的,,可以说是洪水期前的资本形态,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
G——W——G′形式为要贵卖而买的形式,最纯粹地表现在真正的商业资本上。它的全部的运动,也是发生在流通领域之内。”
哦,我们知道了。这个“剩余价值”是指商业的剩余价值和金融资本。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个“剩余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里又是这样论述到:
“假设在劳动力的售卖上一日劳动力的价值等于3先令,在3先令中有6劳动小时体现着,因此这个劳动量就是劳动者每日平均必需生活资料的生产所必需罢。现在,我们的纺纱工人劳动一小时把......所以在6小时中棉花吸收了6小时劳动时间。在3先令的金量中体现着同样多的劳动时间。.......
.......
.......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劳动本身,不属于劳动力的卖者,正如油的使用价值,卖出以后,不属于油商。货币所有者已经支付劳动力的日价值,所以,一日劳动力的使用,一日的劳动,也是属他所有。劳动力维持一日只费半日劳动,但是劳动力仍然能够全日工作,能够全日劳动,以致劳动力使用一日所创造的价值二倍于它本身一日的价值这件事,对买者来说,固然是一个特别幸运,但对卖者来说,也并不是什么有害的事情。
我们的资本家预先知道了这件事。这正是他发笑的原因。所以,劳动者在工场中发现的,不是6小时而是12小时劳动过程的必要生产资料。如果6小时劳动吸收10磅棉花,使它转化为10棉纱,12小时劳动就会吸收20磅棉花,使它转化为20磅棉纱。”53版,63第10次印刷。 P186-190
以上这段就是人们挂着嘴边的,耳熟能详的,被人们推崇为资本主义生产规律的伟大发现的“剩余价值”的来源。这就是马克思《资本论》的“剩余价值”的核心论述。就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核心论述。简单概括一下就是:
3先令工人售卖价格(工资)=6小时必需生活资料的必要劳动时间;工人工作12小时。12小时-6小时=6小时的剩余劳动时间。我称其为这是核心的心核。
凭着这个定义,马克思推论出:工人工作12小时,6小时为必要劳动时间,6小时为剩余劳动时间。产生了剩余价值。并且将剩余价值率定为100%。下面我就带你攻破这个核心。这个核心一攻破,剩余价值自然就不成立了。
可以说,马克思是一个魔术高手,在这里他带领我们做了一个游戏,变了一个戏法。巧妙地把3先令的货币换算成了6小时的时间。
现在我们就来看看这“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时间”、“6小时”、“3先令”都是怎么来的:
翻开《资本论》第二篇,第四章《由货币到资本的转化》3、《劳动力的买和卖》(我就不摘抄那么全了):53版,63第10次印刷P161-163,马克思这样写到:
“劳动力的价值,像任何别一种商品的价值一样,是由生产这种特别商品,也就是再生产这种特别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决定......所以,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劳动时间,实际就是生产这种生活资料所必要的劳动时间;或者说,劳动力得到价值,实际就是维持一个有劳动力的人所必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
......所以,生产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总和,要包含补充员,工人子女的生活资料......
劳动力的价值,分解为一定额的生活资料的价值。所以,劳动力的价值也要随着这个生活资料的价值,那就是,随着这个生活资料生产上的必要的劳动时间的大小而变。
.....假若半日社会平均劳动表现为3先令或1台娄尔的金量,1台娄尔就是和劳动力一日的价值互相适应的价格。”
好了。下面我就来进行一下解读和批判:
马克思为了证明资本家是剥削工人,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首先在第一个“剩余价值”里堵死了在流通领域里通行的“G——W——G′形式为要贵卖而买的形式”;这个“例如,用100磅购得的棉花再拿去卖,会卖到100磅+10磅即110磅,所以,这个过程的完全形式,是G——W——G′。在其中G′=G+⊿G,那就是等于原来垫付的货币额加一个加量。我把这个加量或原价值以上的超过额,称之为剩余价值。”与资本家剥削工人没关系。是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那么资本家是怎么样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的呢?这就得需要对现实的经济社会经济考察。但,现实中资本家在把产品拿到市场上去出卖以前进行核算的时候根本就不是按照马克思的什么“剩余价值”来核算的。这与马克思所说的,在“原来垫付的货币额加一个加量”一样。这个“原来垫付的货币额加一个加量”的定义完全适用于社会所有的经济活动。没有什么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没有不要紧,那就编造一个。于是,马克思开始不惜篇幅地大肆杜撰着另一个“剩余价值”。于是,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那个全世界都耳熟能详的“剩余价值”的理论。并被称其为: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伟大发现“剩余价值”规律。就出炉了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4-8 17:48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内,自由的科学研究遇到的敌人,不只是它在一切其他领域内遇到的敌人。政治经济学所研究 ...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17:47
保卫《资本论》,我们保卫什么?
一、原文: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17:47
保卫《资本论》,我们保卫什么?
一、原文: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17:47
保卫《资本论》,我们保卫什么?
一、原文:
49
的东西。因而这二者都等于第三种东西,后者本身既不是第一种物,也不是第二种物。这样,二者中的每一个只要是交换价值,就必定能化为这第三种东西。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17:47
保卫《资本论》,我们保卫什么?
一、原文: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17:47
保卫《资本论》,我们保卫什么?
一、原文:
抱歉,您的难题扑空了!!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21:30
其中的一个回答在审核。
好个“逻各斯又是现实历史的本质规律,是现实历史规律的抽象和归纳。所以,事与理是一致的……”
攀登上大师的思维路径了。这条路径是文明化的西经路线!
“同时,逻辑又是一种方法论,无论是研究历史,还是事物,我们都必须遵守概念明确同一,推理严格无误,如果不能够遵守逻辑,任何理论都会出现错误……”太棒了!!您的议论是老道,而富有学术化味道。实际上,我们撇开价值观的分殊,技术路线差异应该很小呢。
不管怎样讲,康德以降,知识论的路子已经越走越窄。
您说,“史自身就是一种事理逻辑,如果不符合逻辑他就不可能成为历史,”为什么????您的说法,让我想起侦探的破案,依照逻辑进行,福尔摩斯,尔后,法院就按照福尔摩斯的破案逻辑进行宣布。三条逻辑法则。因果解释,功能性解释,意图性解释。不幸啊,冤假错案,很多呢。
不过,您说的“事理逻辑”很有意思!!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有这个味道的。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21:23
“遵循历史的发展是必然,但遵循逻辑的严格也是必然的,历史只不过是一种具体逻辑的展开。”
历史自身就 ...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22:48
我的回复有见不得人的东西吗?你的概括准确吗?两个都在审核,不能够放行吗?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21:12
先见物,再见人。[其实,马克思的交换根本没有人的参与,只有社会必要劳动的决定,人的交换被物的流通所替 ...
xieyongxia 发表于 2015-5-20 19:40
我对仗义执言的回复她不敢回答,也无法回答,你在这里引用马克思的这些东西没有任何意义,任何理论如果不 ...
仗义执言 发表于 2015-5-20 21:30
人们不能忘记、在内容和形式关系问题上,马克思采取的是黑格尔的观点,而不是康德的观点。康德把形式当作 ...
ragon1458 发表于 2015-4-8 23:19
买卖自由灭亡的“规律”——
资本主义规律的是什么:剩余价值。按照您的语言,如果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无 ...
qi509 发表于 2015-4-9 13:49
资本主义的规律是剩余价值。
我问你:全社会有工人10亿。全社会有总资本:1000亿。不变资本800亿,可变 ...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4-9 13:56
资本主义的规律是剩余价值。
我问你:全社会有工人10亿。全社会有总资本:1000亿。不变资本800亿,可变 ...
qi509 发表于 2015-4-9 14:02
注意:我质疑的就是马克思的什么“不变”“可变”,质疑的就是他那个商品价值的公式。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4-9 14:03
人家马克思的是资本主义商品的价值公式,即资本构成导致的商品价值构成。
qi509 发表于 2015-4-9 14:28
说的就是马克思的商品价值的公式:W=c+v+m。
你回答我:这个公式是价值的公式还是价格的公式?按照这个 ...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4-9 14:29
资本价值,还是价格。资本的商品公式啊。
qi509 发表于 2015-4-9 14:35
问你的就是这个公式到底是价值还是价格?你替马克思回答一下?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4-9 14:36
现在,是我问你啊。前面,不了解您说的是资本主义的商品公式。资本的商品公式,和商品的商品公式,怎能是 ...
qi509 发表于 2015-4-9 14:54
商品公式:W=c+v+m。
资本公式:C一撇=c+v+m。
dragon1458 发表于 2015-4-9 14:58
贾 岛
qi509 发表于 2015-4-9 16:51
本不想回你了。还是再回来一贴吧!
一个谎言,你再推敲也成不了事实。


[em41]
_资本论_商品章的逻辑解析.pdf (658.05 KB)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