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加里·斯奈德,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垮掉的一代”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禅定荒野》是其一部散文作品集。
斯奈德迷恋于环境与自身灵性、修行的探索。他沉入对自我的思考,对自然的思考,对生命、宇宙的思考,深入研究对地球古老文化及中西诗歌传统。其因荒野流浪、学习禅宗,创作作品融入了中国的儒释道、日本神道教、印度神舞、印第安神话与信仰,以及中国古典诗歌、日本能剧与俳句、西方诗歌传统等诸多因子。
他在前言中写道:“《禅定荒野》一书旨在倡导我们应具备比环境保护论者更多的美德,在政治上保持更敏锐的眼光,或是在行动上采取更加有益、更加必要的措施。我们必须在自我最深处的幽暗部分根植自己。荒野——常常被所谓的“文明”思想家视为野蛮和混乱而加以排斥,可实际上它不偏不倚、始终如一、近乎完美地合乎规则且自由自在。荒野展示了地球上动物、植物以及包括我们人类自身在内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呈现出暴风雨、狂风、宁静春晨的景致。对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来说,这是一个真实的写照。我深怀感激,为能走上这条道路,能与老师们一起探寻东西方的奥秘,能对所有愿意聆听的人说出及写下我的所思所想。”
全书除前言与致谢外共9章,分别是《自由法则》、《地方、区域和公用地》、《棕色语法》、《优良、荒芜和神圣》、《青山常运步》、《远西原始森林》、《道之上、径之外》、《和熊结婚的女人》、《生存和圣餐》。分别从人类自由和契约法则的关系、荒野与ZF规划用地的矛盾及推行公用地制度、自然语言和文本地传递、人类入侵荒野忽视“圣地”意义的后果、个人经历与道元禅师《山水经》的感悟、森林的价值与木材价格的衡量、禅宗载体之道、神话故事引申的人与自然相处模式、感激与怜爱被剥夺的生命等方面叙述自我的野性与世界的野性进程的联结。
斯奈德深入土著村庄、雪山林地、修行禅宗,结合生活面和知识面从荒野实践中感悟荒野文化,文章具有很强的带入感和说服性。作者深信荒野的价值,现代人在进步之期更应该去思考人与自然共处的形式。(三明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