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711 3
2008-11-13
四万亿诱惑 机构众生相

11月10日,中国A股在4万亿扩大内需计划的刺激下再度上演了井喷一幕。

回溯过去几日,11月4日上证指数一度跌穿1700点关口后,次日便大举反弹3.16%。而11月5日正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十大政策的日子。

“尽管正式消息发布是在周一(11月10日),但在大跌之后,市场对政府出台政策的预期已经浓厚”,某国际大行销售部人士告诉记者。此前三个交易日内,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已经入场。

按大智慧TopView的统计数据,在11月5日-7日的三个交易日中,机构资金的净流入总额高达15.3亿,其中瑞银证券营业部与保险资金入场迹象明显,分别流入9亿元和3亿元,堪称是轮行情中的踩对鼓点者。

而国内的共同基金,尽管在消息发布当日量价齐升的行情中狂卖17.3亿筹码,但其过去数个月中一贯大举建仓的基建类个股,却在之后的后续行情中大受裨益。

共同基金伺伏中国“双铁”

作为是次中央政府刺激经济计划重中之重的铁路扩张,使得共同基金5个月来的持续吸筹修得正果。

11月11日,铁道部发展计划司司长杨忠民表示,该部将在2008年3000亿元的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计划的基础上,争取超额完成投资500亿元,并将在2009年安排铁路建设投资6000亿元。

在这一远超过业内预期的投资蛋糕中,中国铁建(01186.HK,601186.SH)与中国中铁(00390.HK,601390.SH)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在过去的3年中,两间公司占有中国铁路建设市场40%以上的份额。

按大和总研的判断,有关刺激方案将加速新项目的审批速度,鼓励银行及信贷市场更多为建筑行业融资,以推动基建项目进展。该行相信,未来尚有更多新消息有利行业,同时订单及盈利前景仍吸引。

从11月5日-12日,中国铁建A股股价在6个交易日中大涨18.28%,中国中铁的累计涨幅亦达16.85%,远远跑赢同期上证指数8.93%的增幅,成为是次政策性反弹中的最大受益者。

对于以共同基金为代表的一众机构投资者而言,这一政策性机会的等待已有5月之久。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中国铁建与中国中铁在6月18日的机构持仓比例尚分别只有37.6%和15.3%;但在11月10日,这一数据竟分别高达60.4%和30.1%,几乎翻了一番。5个月中,除却汇兑损失传闻与海外项目被叫停等少数交易日,两间公司的机构持仓比重几乎呈单边上扬之势。

11月12日摩根大通发布的报告中,现时机构持仓比例更高的中国铁建仍被维持在“行业首选”地位,该行认为,公司较集中于铁路业务, 且净现金流充足, 处理港元存款手法亦较审慎。

尽管11月4日中国中铁尼日利亚80亿美元工程暂时停工,机构资金闻风出逃5.7亿,共同基金亦有3.23亿的净卖出。但在政策发布前的5-7日三个交易日中,共同基金再度杀出回马枪,垄断了中国铁建的前7大买入席位,此7个席位的卖入额便达1.88亿元;中国中铁的前六大买入席位亦为共同基金占据,合计达8671万元。此外,QFII云集的中金公司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亦在3日中对两只股票分别买入1311万元和1648万元。

除去两大行业龙头,已在基建类个股上达成共识的共同基金同样出手其他区域性上市公司。以在上海及长三角轨道交通建设上占据相当份额的隧道股份(600820.SH)为例,11月以来该股的买入榜几乎为共同基金席位占据,日均买入额超过2000万元。尤其在11月5日-7日,买入榜前20席中,普通营业部竟只有一席。

“11·10”前后面孔

11月10日的一纸刺激经济方案让沉迷多日的股市再度回暖。以上海市场为例,在7.27%的惊人涨幅下,成交量较前日翻番,达到10735亿元,11日尽管股指小幅回落,成交量亦有10306万元。

显然,消息的公开令包括普通散户在内的众多投资者蜂拥入场,但细观前后机构变化,却大相径庭。

继在5日的反弹与7日的平准基金传闻中小幅净买入2.6亿元和2.8亿元之后,共同基金却在消息发布后的大涨行情中成了最大的出货者。在机构资金总体净买入6.2亿元的同时,共同基金竟大卖17.3亿元。

QFII则选择了追涨。于在消息发布前的6日和7日分别净卖出高达3.6亿元和5.6亿元,疑似摩根斯丹利、摩根大通、瑞士信贷等机构账户托管的中金上海淮海中路营业部在11日净买入8.5亿元;疑似瑞士银行、德意志银行、美林等机构账户托管的申银万国上海新昌路营业部,则在7日净卖出1.5亿元之后,于10日净买入3.4亿元。

“表面上看是我们踏空了,但实际上应该说是对市场传闻的不同判断”,上海某QFII机构的分析师表示,6、7日的大涨,很大程度上来自市场对平准基金出台的预期。这一计划由中国官方智囊机构提出,国内共同基金相对认同,而外资则普遍持怀疑态度,因而错过加仓机会。

与上述两大营业部同样“踏空”的,还有中信证券的自营盘,该席位在6、7两日也均为卖出。

相比之下,曾于11月6日大手笔大宗交易吸筹的瑞银证券营业部,则成为近期QFII群体做多的主力。11月5日、6日、7日,该席位分别净买入2.6亿元、1.4亿元和5亿元,更在大涨的10日买入7.6亿元。

保险资金在是次大涨中的表现则显得平和。继5日反弹小幅加仓0.2亿元之后,6日、7日均买入1.4亿元,10日大涨亦未追高,仅净买入0.3亿元。

然而,若将时间前溯,至11月10日,保险资金已是连续第14个交易日做多A股,资金净流入超过20亿元。按一位专注跟踪该类投资的基金研究员的说法,“与上次的9·19一样,政策把握无人能敌的保险资金再度抄得大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13 10:43:00
4万亿投资“拼盘”:中央政府两年或增发1万亿国债

北京三里河地区(部委集中地)成了中国最抢手的“黄金”之地。

11月9日国务院常委会议决定,国家将以中央投资拉动国内高达4万亿元的投资规模,同时安排今年第四季度新增1000亿元中央政府投资。翌日,国家发改委召开紧急会议,各省市发改委主任齐聚三里河,商量如何把今年新增的1000亿迅速“花下去”。

“这些措施和做事效率,彰显了政府保增长的决心。”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表示。

本报记者从国家发改委相关人士处获悉,4万亿大盘子初步框架是,明后两年各增发中央长期建设国债5000亿,两年共增发国债1万亿,其余由地方财政、地方债和国有银行专项低息贷款组成。

也就是说,4万亿均由中央、地方各级政府承担。如果依照国际惯例,政府投资与社会投资资金比例是1:3,即政府投入一个点,相应拉动3个点的社会投资,那么,4万亿政府投入,将带动整体社会12万投资效应。

不过,上述消息尚未得到国家发改委的公开证实。

1000亿要50天内花出去

“这两天,大小各种会议密集召开。”11月12日,上述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尽管分配1000亿最忙的司局是投资司、社会司、农经司和环资司,但发改委几乎所有司局都在“忙活”这件事,而各省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发改委主任不断穿梭在各个司局召开的专题会议上。

“现在形势是风云突变,上月末当时还说今年启动内需,要用500亿。”该人士回忆,但没过两天,这个数字变成了1000亿。

“更关键的是,1000亿不仅仅是拨付下去,而是要‘花掉’。”该人士表示,1000亿投资,必须在12月底之前全部“花出去”。

上述发改委人士称,现在是谁的“项目”做的好,谁就拿走这笔钱了。各省市似乎也都铆足了劲。

按国务院会议精神,大部分投资会落在交通、农林水利、环保、住房保障等公共品、民生领域。但50天内究竟如何花出去1000亿?如何“切割”投资“盘子”?本报记者从各方相关部门已获悉了部分相关信息。

其中,水利建设获得了200亿投资的分配量——主要内容是20亿给南水北调工程建设;70亿用于大江大河大湖等江河治理骨干工程,30亿用于粮食主产省大型灌区的208个渠系配套和改造工程;30亿用于前期工程已经做完的320座大中型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还50亿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可以解决1500万人的饮水问题。

不过,水利部有关人士在回应记者采访时称,具体项目现在还不清楚,要等各地报上来后再审定。并称,这些项目两个特点:一是在建工程,新增投资可以加快工程进度;二是涉及民生和粮食安全。

“这些钱要求短期内都要花出去。”上述人士表示,11日水利部召集各地厅局长会议,要求大家赶紧申报项目。

“事实上,民生项目一直是水利部这几年的投资重点。”上述人士分析,上述规划中的项目都是此前已经规划和准备的,根据国家计划都在排队等候,要一步步实施的,这次赶上机会,就可以提前实施了。

除水利,涉及“三农”的领域也是投资重点。

“从大的农业经济口径计算,占了四分之三的投资量。”一位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官员对记者表示,包括上述水利项目在内,农村饮水安全、农村沼气建设、土壤恢复、植被、天然林保护等都将是投资重点。

11月12日当日,交通运输部对外宣布,据初步预算,中央第四季度安排的1000亿元投资中,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工程建设的约为100亿元。

交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于交通建设而言,这是在原定正常计划以外的一个增量。据统计,2007年,在原交通部管辖范畴内的交通固定资产投资为7800亿元,预计至今年年底将达到8000亿元左右。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士表示,在拉动内需措施的推动下,力争明后两年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年均达到1万亿元水平。

“用于产业、工业的技术改造比往年都少,只有大概30亿。”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按通常中央增发投资经验看,今年投资比重明显倾向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借投资结构之变,来启动经济结构之变。”

4万亿投资构成

除了眼下急需花出去的1000亿,明后两年的4万亿更令人关注。

这4万亿投资,除了中央可能的发行国债之外,地方投资部分,或由地方财政、地方债和国有银行专项低息贷款组成。

“经济发达省市,每年地方财政投资都多达1000亿规模。”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除中央外,地方财政投资力度要占4万亿中很大的比重。

除去地方财政,启动地方投资的资金来源还包括可能发行地方债。

目前,鉴于现有监管体制和财政体制下,地方发债一直处于禁区。发改委有关人士跟记者解释,这种地方发债,“不是地方市政债,而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类似债券”。

如果属此情况,此举并不意味着放开禁区。

除中央和地方政府发挥财政力量外,国有银行和国有政策性银行也将是4万亿中的组成部分。

央行11月11日公开表示,近期将指导政策性银行在年底前追加1000亿元贷款,投向重点项目建设和农副产品收购;并鼓励商业银行为中央投资项目提供1000亿元配套贷款。

“低息专项贷款仍侧重铁路、医疗、教育、农村水利电网等公共品领域。”上述发改委人士表示。

一手投资 一手改革

政府投资似乎仍然是解决经济下滑的最有力的手段。

这与1998年时候似乎不无类似——1998年5月,中国的发电量数据出现负增长2%;8月,财政部增发1000亿元国债,用于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当时项目安排重点是:铁路、公路、机场建设;农田水利和农村电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扩大经济适用住宅建设规模等。

然而,2008年,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情况更复杂更困难,原因在于中国经济规模已然跃升为世界第四位,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使得国际环境对内部影响日益扩大。因此扩大内需的资金从年增发1000亿国债到5000亿,整体政府投入也高达4万亿。

诸多公开的舆论担忧,政府在拉动GDP之时,或可能延缓相应的改革攻坚。

不过,上述发改委官员向记者透露,高层也一再强调在促增长之时,要不忘改革。“一方面要加大投资,一方面要加大改革。”

“下一步会推出一系列改革。”上述人士称,目前增值税转型“一下子”都推开了,接下来诸多改革也会相应起步,如燃油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

“从总体上判断,对这次形势,我们比较审慎乐观,”上述发改委人士说,这么多年来,政府要进行外贸导向战略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但都没有大进展,“这次可能是市场之手来帮政府进行调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3 21:09:00
  是不是意味这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次天赐的商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3 22:05:00
但愿啊,金融危机下可说不准哈,只是看见股市翻红哦,心情好噢些,俺的基金噢可不能再跌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