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168 15
2008-11-15

资本主义的特点是社会化大生产;社会主义的特点是自动化机械的普遍应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有计划的提高生产力、有计划的提高消费能力。既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有计划的生产、有计划的分配。有计划的提高生产力与有计划的生产是不同的,就像一亩地应该种小麦还是玉米与用人工还是用机械种是不同的。有计划的提高消费能力当然与有计划的分配也是不同的。

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所以扩大内需是必须的,问题只是如何扩大。目前人们对扩大内需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一。降低利率,让人们把存在银行的钱取出来进行消费。即便是把存在银行的钱都取出来,然后再贷款进行消费又能怎样,就像美国,发生了危机。问题的根本在于如何增加人们的收入。

二。提高人民群众收入。如果只说这一句话等于不说,如何提高,仅靠市场是不行的。

三。控制房价。房价稍微过高是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如果只照顾买房人对其他人不公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的提高消费能力并不是有计划的分配,不是买了东西给需要它的人而是给人们钱让他从市场上去买需要的东西。

四。提高最低工资。影响工资多少的重要因素是劳动力的供应状况;工作种类成千上万,工资也多少不一,总不能给每一种工作都制定一个标准。

五。健全医疗、养老等保障制度。再说一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的提高消费能力,并不是有计划的分配。

六。提高国产商品的质量。这是企业的事,不是政府的事。

扩大内需只有一种方法:给每个人办一张银行卡,通过税收给每个人定期、无偿、平均的发钱。哪怕刚开始每人每年一块钱。

  这样做既不会发生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也不会减弱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这将是我国社会跨入高级阶段的重要一步。从此不必再担心内需不足。从此交换将逐渐消失,货币多了一种功能—保障社会消费能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6 19:05:4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1-16 16:13:00

huxilong 先生:按照你的办法,解决内需的最好办法是政府给每个公民普遍地、平均地发钞票,(通过全国每人持有一个银行卡来实施)。你这个方案真是太聪明了!太有才了!如此一来,我们全国人民每人(包括婴儿在内)都可以在很短期内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于是我国在富裕程度上远远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而在短期内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了。

    我郑重建议,HUXILONG先生应为2009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金的获得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6 19:25:00

经济求道者:

可以看出来你说的是反话,如果你认为哪些地方不合理,可否明指出来。

需要澄清的是:1.是要给每个人定期的、无偿的、平均的发钱,但这些钱要通过税收而不是凭空印出来的。

              2.要根据生产力的发展来调节消费能力,这个方法只可以调节消费能力并不能调节生产力,所以只施行这一个政策可以使消费能力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但很难实现共同富裕,就像西方的高福利国家。              

               3.只要不断的提高生产力、不断的提高消费能力,共产主义所描述的某些现象是应该会实现的。比如:物质极大丰富、实现按需分配、交换消亡。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6 19:32:1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7 11:28:00

Huxilong 先生:不是我存心想调侃你,实在是感到你的帖子里的漏洞实在太多了。最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你用了一个“扩大内需唯一的方法”的标题。你把所有现在人们正在议论的其他各种扩大内需的方法,(如降低利率,提高群众收入,提高最低工资,健全各种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生产能力和商品质量等等各种有效的或可能有效的办法,)一概抹杀,一概排斥。甚至一点也不考虑群众已有要求而且政府也正要推行的减税(降低增值税,个人调节税)政策以及面对危机,扩大内需必须努力推行的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优化发展的路子,你都毫不提及。反而无限夸大政府普发钞票办法的一点作用。甚至夸张到“即使全国每人发到一块钱”也有重大价值的地步。这样的建议不让人感到好笑吗?

另外,你的普发钞票的正面论断中,不少论述只有前提和你的主观结论,完全不讲逻辑,没有论证。没有一点说服力。请你今后注意怎样提高自己的论辩能力和政治经济学水平。我说得直率一些,考虑到研究学术,应该坦诚相见。如说得过头了,请原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7 15:52:00

    扩大内需的根本的确在于增加消费者收入。其潜在含义即为:调节以资产阶级与劳工阶级之间为主的收入分配。直接补贴的方式,其实与健全医疗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劳动者最低工资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不过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看来,后者资源配置不够效率而已。事实上,农村的综合直补也有在实践这种思路。不过从现实来看,关于社会民生的基础性的医疗、养老、教育等做好保障工作才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另外,生产与消费不能孤立起来看。消费者本身就是生产者,从生产到交换到消费再回到生产,本身即是环环相扣、一脉相承的系统,而分配则贯穿其中,不能抽离出这个系统来看。如何去调节它,使得市场经济运转不致产生故障危机,才是政府工作之本。既是一门算术科学,更是一门社会艺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9 9:47:12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1-17 21:40:00

经济求道者:首先我没有对其他方法进行一概抹杀、一概排斥,某些方法好,但还有更好的方法。

再一个调整经济结构实现优化发展属于计划生产,这样做一旦失策会造成巨大损失,就像我国改革开放前虽然某些领域成就显著但也出现过饥荒。我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有计划的生产,而是有计划的提高生产力。

还有税收是国家调控的重要手段。瑞典的繁荣有赖于他的高税收。

讲到逻辑就该仔细说说。(一)先说生产力,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有三种途径:就业人数的增多、明确分工、发展机械,撇开分工不说,大概可以得出生产力与就业人数、机械的发展程度成正比。不知你是否认同。再说消费能力,主要取决于就业人数(不工作每人给你钱)和平均工资,在争夺就业岗位的竞争中平均工资不会一直提高,从许多国家实行的最低工资标准也可以看到;还有机械排挤劳动(资本论中也可以找到这句话),那么大概又可以得出消费能力与就业人数成正比、与机械的发展程度成反比。如果你也认同那么又可以得出:生产力与机械发展程度的二次方成正比;消费能力与机械发展程度的二次方成反比。

(二)罗斯福新政扩大消费的方法有一条是兴建工程以增加就业,修建这些工程并不是用它拯救经济,而仅仅是为了增加就业、把钱送到劳工手中以提高消费,稍微动一下脑子就会得出:不必修建工程、不必增加就业,无偿的发钱能够同样达到提高消费的目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17 21:42: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