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534 4
2015-08-07
16 定价

3. 高阶商品的价格


       市场过程是连贯和不可分割的,是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的主动行为和反应 、作用和反作用。不过,我们的智力有限,使得我们不得不把市场过程分解为几个部分,分别加以研究。采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决不能忘记,看似独立存在的这些部分只不过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权宜之计。它们仅仅是部分,绝不能认为它们存在于它们所组成的整体之外。

       高阶商品的价格最终取决于一阶或最低阶商品——消费品——的价格。[1]作为这个依赖关系的结果,它们最终取决于市场中每个成员的主观价值判断。不过,要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价格关系,而不是主观价值关系。互补生产要素的价格以消费品价格为条件。生产要素的估价是根据产品的价格得出的,而且要素价格源于这一估价。从一阶商品到高阶商品,传递的是估价而不是主观价值判断。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行为源于消费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最初只是与消费品价格有联系。经由它们的联合产品的价格,即消费品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只是间接地联系着个人的主观评价。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的方法与消费品价格理论的方法是相同的。我们设想消费品市场以双重方式运行。一方面,我们设想使交换活动产生的状态,其中不同的人以不同方式对相同的商品做出主观价值判断;通过交换,人们的不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另一方面,我们设想不可能有更多交换活动的情况,原因是没有人期望从更多交换中得到更大满足。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来理解生产要素价格的形成。开动生产要素市场并使其持续处于骚动状态的是企业家。他们渴望从生产要素的当前市场价格与预期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中获利。如果互补生产要素的价格(不考虑利息)之和正好等于产品的价格,而且没有人相信价格会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停止运行。通过从正面指出开动这个市场的是什么,从反面指出阻止它运动的是什么,我们就充分地描述了这个市场的运行过程。最重要的是正面描述(positive description)。用最终价格和均匀转动的经济这个假想结构得出的反面描述(negative description)只是辅助性的。这是因为,我们的任务不是研究现实生活中从来不出现的假想概念,而是现实中高阶商品的买卖价格。

       这个方法归功于戈森(Gossen)、门格尔(CarlMenger)和庞巴维克(Bohm-Bawerk)。其主要优点是,它包含如下认识:我们面对的价格决定现象必然联系着市场过程。它区别了两件事情:(a)生产要素的直接评价是把产品的价值(value)赋予一组互补生产要素;(b)单个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是同时发生的竞价活动的结果。孤立的行动者(鲁宾逊或社会主义生产管理局)的价值判断永远不可能决定价值量之类的事情。价值判断只能把物品排列在偏好刻度之中,无法把可称为价值量的东西赋予某个物品。价值判断或价值之和一类的说法是荒谬的。我们可以说,忽略时间偏好,赋予一件产品的价值等于一组互补生产要素的价值。但是,赋予产品的价值等于赋予互补的不同生产要素的价值的“和”的说法则是荒谬的。我们无法把价值或价值判断相加。我们可以把用货币表示的价格加起来,但不能把偏好刻度加起来。我们无法把价值切分成若干份。价值判断永远都是宁愿a而不愿b,而不会是别的事情。

      价值归因(imputation)的过程不是从联合产品的价值得出单个生产要素的价值。它并不提供经济核算的基础。唯有市场,在确定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同时,创造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条件。经济核算涉及的总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市场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其方式与消费品价格的决定方式相同。市场过程是尽可能消除自己的不安的人的相互作用。不要忘记开动市场的人,不好将他们从市场过程中消除。忽视消费者行为,你将无法研究消费品市场;忽视企业家行为和货币在交换中的基本作用,你将无法研究高阶产品市场。在市场运行中,没有自动或机械的事情。可以说,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用于出售的土地、资本品和劳动,渴望获利的企业家是生产要素拍卖中的出价人。企业家通过出更高价格来争夺要素。他们的出价是受限制的:一方面,他们的出价不会超过他们对未来产品价格的预测;另一方面,他们的出价不能低于与其竞争的企业家的出价。

      企业家是消费者的代理人。他们的行为防止生产活动持续地没有以最节约的方式满足最迫切的消费者需要。人人都渴望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此而言,人人都追求最大利润。发起人、投机者和企业家的心理与其同胞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不过有出众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是物质进步的带头人,最先认识到已经做到的事情和本来能做到的事情之间的差异。他们猜测消费者将来想要什么,并设法向他们提供这些东西。为了实现这样的计划,他们用较高的价格争夺一些生产要素,同时也因减少对其他要素的需求而使它们的价格下降。在向市场提供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利润的消费品的同时,他们也制造这些商品价格下降的趋势。他们减少无利可图的消费品生产,同时也造成那些商品价格上升的趋势。这些转变不停地进行着,使其停下来的条件是均匀转动的经济和静态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但是,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拟定计划时,企业家首先看到的是此刻之前的价格,这些价格被错误地称作当前价格。当然,企业家的计算不会只考虑这些价格,而完全不顾预期到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此刻之前的价格只不过是深思熟虑地预测未来价格的出发点。过去的价格并不影响未来价格的决定。相反,对未来产品价格的预测决定互补生产要素的当前价格。价格的决定,就所关心的不同商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比率而言,与过去的价格没有任何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可改变用途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配置,以及现有可用于未来生产的资本品数量,都是历史量。在这一点上,在未来生产过程的形成中,在影响未来价格方面,过去只是工具。但是,生产要素价格唯一地直接取决于未来产品价格预期。人们昨天如何以不同方式评价和估价商品并不重要。消费者不关心根据过去的市场条件进行的投资,不关心价格变化可能伤害到企业家、资本家、地主和劳动者的既得利益。此类情感在价格形成中不起作用。(市场不尊重既得利益。正是这个事实使得有些人寻求ZF干涉。)对于决定未来生产的企业家来说,过去的价格只不过是一个思维工具。企业家并非每天都建立一个全新的价格结构,或在不同产业中重新分配生产要素。他们仅仅修改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东西,使其更加适应改变了的条件。原来的条件中多少被保留,多少被改变,取决于条件改变的程度。

       经济过程是生产和消费不停地相互影响的过程。把今天的活动和昨天的活动联系起来的是现有技术知识、不同个人拥有的资本品质量和数量。通过人的行为,它们联系着未来。行动总是试图改善未来条件。要在未知和不确定的未来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人只能求助于过去的经验和他的理解力。有关过去价格的知识只是此类经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理解未来的出发点。

       如果对过去价格的记忆全部丢失了,就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而言,定价过程会变得较为麻烦,但并非不可能。对于企业家来说,要使生产适应公众的需要,难度变大了,但还是能够做到的。他们必须重新搜集其经营所需资料。他们也许会犯本来凭借经验可避免的一些错误。开始的时候,价格波动会较为剧烈,生产要素会有浪费,满足的需要会有所减少。但是,在付出高昂代价之后,人们最终会再次获得市场平稳运行所需要的经验。

       一个基本事实是,追求利润的企业家竞争容不得错误的生产要素价格持续存在。假如没有进一步变化,企业家行为将造就一个均匀运转的经济。在人人都可参与的市场拍卖中,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的出价人。在出价时,他们宛如消费者的代理人。每个企业家都代表着某个方面的消费者需要,不同商品或相同商品的不同生产方式。企业家之间的竞争,终究是用各种不同消费品来消除消费者不安的竞争。消费者决定购买这种商品,推迟购买另一种商品,进而决定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在生产要素价格形成中,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反映消费品价格。它是生产要素无情的稀缺性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造成的冲突在外部世界的反映。它迫使消费者做出一系列决策,包括非专用要素应该用于什么目的,专用生产要素应该被利用到什么程度。

       定价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它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得到圆满实现。所有的人都通力合作,每个人在分工体系中为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人人都是导致如下结果的工具:市场价格结构、生产要素在不同需要满足中的分配以及每个人的收入份额的决定。这三件事情并非相互不同的三件事情。它们只不过是同一个不可分割的现象的不同方面,但我们的分析性研究将其分成了三个部分。在市场过程中,它们同时完成。只有那些带有社会主义偏见的人才无法摆脱对社会主义方式的渴望,在研究市场现象时谈论三个不同过程:价格决定、生产管理和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定价的一个局限性

       要从产品价格得出生产要素价格,互补的要素中最多只能有一个不能被替代,即不适合其他用途的绝对专用要素不超过一个。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需要两个以上的专用生产要素,就只能赋予它们一个累积价格(cumulative price)。如果所有生产要素都是绝对专用的,那么,定价过程就只能实现此类累积价格。它充其量完成如下事情:3a和5b结合起来生产1单位p,3a和5b合起来等于1p,不考虑时间偏好,3a+5b的最终价格等于1p的最终价格。由于没有想把a和b用于p之外的其他用途的企业家参与竞价,更为详细的价格决定是不可能的。除非想把a(或b)用于其他用途的企业家有了对a(或b)的需求,才会发生他们与计划生产产品p的企业家之间的竞争,a(或b)的价格才会存在,其高低也决定b(或a)的价格。

       所有生产要素都是绝对专用要素的经济可以用这样的累积价格来进行管理。在这样一个经济中,不存在如何在不同产业中分配生产手段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中,事情则不同。有很多可用于不同目标的稀缺生产手段。经济问题是以如下方式使用这些要素的问题:不允许一单位要素因为被用于满足不那么急迫的需要而使更为急迫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在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时,市场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这个解决办法所提供的社会服务丝毫不会因为如下事实而有所减少,即有的要素只能累积使用,从而只能确定其累积价格。

    只能以同一比率结合起来用于生产一些商品但没有其他用途的生产要素被当作绝对专用要素。对于一种可用于不同目的的中间产品的生产来说,它们是绝对专用的。这一中间产品的价格只能累积地分配给它们。无所谓这一中间产品是否能够被直接感知,或者它只不过是这些要素的联合使用的不可见的、无形结果。



[1] 奥地利学派把生产看作从原材料到消费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距离消费品越远的商品称作阶次越高的商品。所以,这里的一阶商品指的是消费品。——译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7 08:55:22
手机版


16 定价


3. 高阶商品的价格


市场过程是连贯和不可分割的,是不可分解地交织在一起的主动行为和反应、作用和反作用。不过,我们的智力有限,使得我们不得不把市场过程分解为几个部分,分别加以研究。采用这种方法时,我们决不能忘记,看似独立存在的这些部分只不过是我们想象出来的权宜之计。它们仅仅是部分,绝不能认为它们存在于它们所组成的整体之外。

高阶商品的价格最终取决于一阶或最低阶商品——消费品——的价格。[1]作为这个依赖关系的结果,它们最终取决于市场中每个成员的主观价值判断。不过,要认识到,我们面对的是价格关系,而不是主观价值关系。互补生产要素的价格以消费品价格为条件。生产要素的估价是根据产品的价格得出的,而且要素价格源于这一估价。从一阶商品到高阶商品,传递的是估价而不是主观价值判断。决定生产要素价格的行为源于消费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最初只是与消费品价格有联系。经由它们的联合产品的价格,即消费品价格,生产要素的价格只是间接地联系着个人的主观评价。

生产要素价格理论的方法与消费品价格理论的方法是相同的。我们设想消费品市场以双重方式运行。一方面,我们设想使交换活动产生的状态,其中不同的人以不同方式对相同的商品做出主观价值判断;通过交换,人们的不安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消除。另一方面,我们设想不可能有更多交换活动的情况,原因是没有人期望从更多交换中得到更大满足。我们沿着这个思路来理解生产要素价格的形成。开动生产要素市场并使其持续处于骚动状态的是企业家。他们渴望从生产要素的当前市场价格与预期产品价格之间的差额中获利。如果互补生产要素的价格(不考虑利息)之和正好等于产品的价格,而且没有人相信价格会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市场就会停止运行。通过从正面指出开动这个市场的是什么,从反面指出阻止它运动的是什么,我们就充分地描述了这个市场的运行过程。最重要的是正面描述(positive description)。用最终价格和均匀转动的经济这个假想结构得出的反面描述(negative description)只是辅助性的。这是因为,我们的任务不是研究现实生活中从来不出现的假想概念,而是现实中高阶商品的买卖价格。

这个方法归功于戈森(Gossen)、门格尔(CarlMenger)和庞巴维克(Bohm-Bawerk)。其主要优点是,它包含如下认识:我们面对的价格决定现象必然联系着市场过程。它区别了两件事情:(a)生产要素的直接评价是把产品的价值(value)赋予一组互补生产要素;(b)单个生产要素的价格是在市场上形成的,是同时发生的竞价活动的结果。孤立的行动者(鲁宾逊或社会主义生产管理局)的价值判断永远不可能决定价值量之类的事情。价值判断只能把物品排列在偏好刻度之中,无法把可称为价值量的东西赋予某个物品。价值判断或价值之和一类的说法是荒谬的。我们可以说,忽略时间偏好,赋予一件产品的价值等于一组互补生产要素的价值。但是,赋予产品的价值等于赋予互补的不同生产要素的价值的“和”的说法则是荒谬的。我们无法把价值或价值判断相加。我们可以把用货币表示的价格加起来,但不能把偏好刻度加起来。我们无法把价值切分成若干份。价值判断永远都是宁愿a而不愿b,而不会是别的事情。

价值归因(imputation)的过程不是从联合产品的价值得出单个生产要素的价值。它并不提供经济核算的基础。唯有市场,在确定各种生产要素价格的同时,创造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条件。经济核算涉及的总是价格,而不是价值。

市场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其方式与消费品价格的决定方式相同。市场过程是尽可能消除自己的不安的人的相互作用。不要忘记开动市场的人,不好将他们从市场过程中消除。忽视消费者行为,你将无法研究消费品市场;忽视企业家行为和货币在交换中的基本作用,你将无法研究高阶产品市场。在市场运行中,没有自动或机械的事情。可以说,生产要素所有者提供用于出售的土地、资本品和劳动,渴望获利的企业家是生产要素拍卖中的出价人。企业家通过出更高价格来争夺要素。他们的出价是受限制的:一方面,他们的出价不会超过他们对未来产品价格的预测;另一方面,他们的出价不能低于与其竞争的企业家的出价。

企业家是消费者的代理人。他们的行为防止生产活动持续地没有以最节约的方式满足最迫切的消费者需要。人人都渴望尽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就此而言,人人都追求最大利润。发起人、投机者和企业家的心理与其同胞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只不过有出众的智慧和能力。他们是物质进步的带头人,最先认识到已经做到的事情和本来能做到的事情之间的差异。他们猜测消费者将来想要什么,并设法向他们提供这些东西。为了实现这样的计划,他们用较高的价格争夺一些生产要素,同时也因减少对其他要素的需求而使它们的价格下降。在向市场提供能够给他们带来最大利润的消费品的同时,他们也制造这些商品价格下降的趋势。他们减少无利可图的消费品生产,同时也造成那些商品价格上升的趋势。这些转变不停地进行着,使其停下来的条件是均匀转动的经济和静态均衡条件得到满足,但是,在现实中,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拟定计划时,企业家首先看到的是此刻之前的价格,这些价格被错误地称作当前价格。当然,企业家的计算不会只考虑这些价格,而完全不顾预期到的变化。对于他们来说,此刻之前的价格只不过是深思熟虑地预测未来价格的出发点。过去的价格并不影响未来价格的决定。相反,对未来产品价格的预测决定互补生产要素的当前价格。价格的决定,就所关心的不同商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比率而言,与过去的价格没有任何直接的因果关系。不可改变用途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配置,以及现有可用于未来生产的资本品数量,都是历史量。在这一点上,在未来生产过程的形成中,在影响未来价格方面,过去只是工具。但是,生产要素价格唯一地直接取决于未来产品价格预期。人们昨天如何以不同方式评价和估价商品并不重要。消费者不关心根据过去的市场条件进行的投资,不关心价格变化可能伤害到企业家、资本家、地主和劳动者的既得利益。此类情感在价格形成中不起作用。(市场不尊重既得利益。正是这个事实使得有些人寻求ZF干涉。)对于决定未来生产的企业家来说,过去的价格只不过是一个思维工具。企业家并非每天都建立一个全新的价格结构,或在不同产业中重新分配生产要素。他们仅仅修改从过去传递下来的东西,使其更加适应改变了的条件。原来的条件中多少被保留,多少被改变,取决于条件改变的程度。

经济过程是生产和消费不停地相互影响的过程。把今天的活动和昨天的活动联系起来的是现有技术知识、不同个人拥有的资本品质量和数量。通过人的行为,它们联系着未来。行动总是试图改善未来条件。要在未知和不确定的未来中看到自己的出路,人只能求助于过去的经验和他的理解力。有关过去价格的知识只是此类经验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理解未来的出发点。

如果对过去价格的记忆全部丢失了,就不同商品之间的交换比率而言,定价过程会变得较为麻烦,但并非不可能。对于企业家来说,要使生产适应公众的需要,难度变大了,但还是能够做到的。他们必须重新搜集其经营所需资料。他们也许会犯本来凭借经验可避免的一些错误。开始的时候,价格波动会较为剧烈,生产要素会有浪费,满足的需要会有所减少。但是,在付出高昂代价之后,人们最终会再次获得市场平稳运行所需要的经验。

一个基本事实是,追求利润的企业家竞争容不得错误的生产要素价格持续存在。假如没有进一步变化,企业家行为将造就一个均匀运转的经济。在人人都可参与的市场拍卖中,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的出价人。在出价时,他们宛如消费者的代理人。每个企业家都代表着某个方面的消费者需要,不同商品或相同商品的不同生产方式。企业家之间的竞争,终究是用各种不同消费品来消除消费者不安的竞争。消费者决定购买这种商品,推迟购买另一种商品,进而决定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价格。在生产要素价格形成中,企业家之间的竞争反映消费品价格。它是生产要素无情的稀缺性在每个人心灵深处造成的冲突在外部世界的反映。它迫使消费者做出一系列决策,包括非专用要素应该用于什么目的,专用生产要素应该被利用到什么程度。

定价过程是一个社会过程。它通过全体社会成员的相互作用得到圆满实现。所有的人都通力合作,每个人在分工体系中为自己选择一个角色。合作中有竞争,竞争中有合作,人人都是导致如下结果的工具:市场价格结构、生产要素在不同需要满足中的分配以及每个人的收入份额的决定。这三件事情并非相互不同的三件事情。它们只不过是同一个不可分割的现象的不同方面,但我们的分析性研究将其分成了三个部分。在市场过程中,它们同时完成。只有那些带有社会主义偏见的人才无法摆脱对社会主义方式的渴望,在研究市场现象时谈论三个不同过程:价格决定、生产管理和收入分配。

生产要素定价的一个局限性

要从产品价格得出生产要素价格,互补的要素中最多只能有一个不能被替代,即不适合其他用途的绝对专用要素不超过一个。如果一种产品的生产需要两个以上的专用生产要素,就只能赋予它们一个累积价格(cumulative price)。如果所有生产要素都是绝对专用的,那么,定价过程就只能实现此类累积价格。它充其量完成如下事情:3a和5b结合起来生产1单位p,3a和5b合起来等于1p,不考虑时间偏好,3a+5b的最终价格等于1p的最终价格。由于没有想把a和b用于p之外的其他用途的企业家参与竞价,更为详细的价格决定是不可能的。除非想把a(或b)用于其他用途的企业家有了对a(或b)的需求,才会发生他们与计划生产产品p的企业家之间的竞争,a(或b)的价格才会存在,其高低也决定b(或a)的价格。

所有生产要素都是绝对专用要素的经济可以用这样的累积价格来进行管理。在这样一个经济中,不存在如何在不同产业中分配生产手段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中,事情则不同。有很多可用于不同目标的稀缺生产手段。经济问题是以如下方式使用这些要素的问题:不允许一单位要素因为被用于满足不那么急迫的需要而使更为急迫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在决定生产要素的价格时,市场要解决的正是这个问题。这个解决办法所提供的社会服务丝毫不会因为如下事实而有所减少,即有的要素只能累积使用,从而只能确定其累积价格。

只能以同一比率结合起来用于生产一些商品但没有其他用途的生产要素被当作绝对专用要素。对于一种可用于不同目的的中间产品的生产来说,它们是绝对专用的。这一中间产品的价格只能累积地分配给它们。无所谓这一中间产品是否能够被直接感知,或者它只不过是这些要素的联合使用的不可见的、无形结果。



[1] 奥地利学派把生产看作从原材料到消费品的过程。这一过程中距离消费品越远的商品称作阶次越高的商品。所以,这里的一阶商品指的是消费品。——译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7 09:17:51
学习学习,如果被所学的东西彻底迷惑而深信不疑,那就要出大麻烦了。不要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7 16:05:29
chonghuihedong 发表于 2015-8-7 09:17
学习学习,如果被所学的东西彻底迷惑而深信不疑,那就要出大麻烦了。不要忘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寓言。
奥地利经济学是最符合经济事实的学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7 16:09:3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