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7731 31
2015-08-10
现在进入正文部分。希望这一个系列的帖子就能够发完。

以下是笔记:


第一章 如何用利益抑制欲望

一、荣誉观及其衰落

P7商业,银行业和诸如此类的赚钱活动,在经受了过去数百年的谴责,被贬为贪心、爱财和贪得无厌之后,如何在现代的某个时刻变成了一种荣誉?

圣奥古斯丁的三大罪恶。对荣誉的有限认可。

P8骑士和贵族理想的代言人……使争取荣誉和名词成了人类美德和崇高的试金石。

“看不见的手”这一思想,即有一种力量使人们对私欲的追求不知不觉地符合公共利益,是由孟德斯鸠提出的,但它与追求金钱无关,而是同追求荣誉联系在一起。所以孟德斯鸠说,在君主制下,“对荣誉的追求为政体的各部分注入了活力”,因此“当每个人都认为在为自身利益努力时,结果却是为公共利禄作出了贡献”。

P9英雄主义理想的毁灭。

英雄主义理想的毁灭这件事本身,只能让奥古斯丁将贪财、权力欲和荣誉欲(更不用说纯粹的欲望)等量齐观的观点得到恢复。诚然,不到一个世纪之后,攫取欲和与之相关的活动,如商业和银行业,最后是工业,便由于不同的原因而得到广泛赞扬,但是这一巨变并不是一种全副武装的意识形态战胜了另一种意识形态的结果。真实的故事远为复杂而曲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10 21:20:56
二、“真实的人”

P11(马基雅维里与斯宾诺莎)马基雅维里在《政治学》第一段话中便抨击某些哲学家,说他们“不是按人的真实存在,而是按他们所喜欢的样子去理解人”。这种对实证思想和规范思想的区分,再次出现在《伦理学》一书中,斯宾诺莎与那些“厌恶和嘲笑人类情感和行为”的人相反,他本人的著名计划是:“考察人类的行为和欲望,就像我考察线条、平面和体积一样。”

维柯《新科学》:哲学按照人应该有的样子看人,因此只对那些想生活在柏拉图理想国中的极少数人有用,它不想把他们放回到罗慕路斯的人渣堆里。立法则是按照人本来的样子看人,它力求使人在人类社会中发挥有益的作用。

P11-12卢梭的人性观虽然与马基雅维里和霍布斯的人性论相去甚远,(12)但甚至他也在《社会契约论》开篇一段话中表达了这种思想:“从人类的实际情况和法律的可能情况出发,我希望探讨是否能够找到某种合法的、确定的统治规则。”(试比较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现实的个人(们)出发”的思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0 22:28:04
三、抑制和驯服欲望

P12拉罗什富科:为了发现比道德说教和罚人入地狱更有效的塑造人类行为模式的办法。
最明显的选择是诉诸强制和约束……这项任务被交给了国家。

P13圣奥古斯丁和加尔文的政治学说在某些方面与《利维坦》提出的政治学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过,霍布斯的重要创见是他特有的交易契约观,其精神与早期威权主义学说大相径庭。
P13-14有一种办法更符合17世纪的心理学发现和成见,即不是简单地压制欲望,而是驯化欲望的想法。国家或“社会”又被召来执行这一任务,但这次它不仅是抵御欲望的堡垒,而且是改造和教化的工具。在17世纪已经可以看到让破坏性的欲望变得具有建设性这种想法了。在亚当•斯密提出“看不见的手”之前,帕斯卡就赞扬过人类的伟大,理由是人类“已经努力从欲(14)念中梳理出了美妙的格局”和“如此美丽的秩序”。

18世纪维柯的阐述:社会利用使全人类步入邪路的三种罪恶——残暴、贪婪和野心,创造出了国防、商业和政治,由此带来国家的强大、财富和智慧。社会利用这三种注定会把人类从地球上毁灭的大恶,引导出了公民的幸福。这个原理证明了天意的存在:通过它那智慧的律令,专心致力于追求私利的人们的欲望被转化为公共秩序,使他们能够生活在人类社会中。

黑格尔的“理性狡黠”论,弗洛伊德的升华概念和斯密的“看不见的手”,都可以从这些意味深长的话中读出来。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0 22:29:55
三、抑制和驯服欲望(续)

P15曼德维尔常常被视为“自由放任理论”先驱,但是实际上,他在《蜜蜂的寓言》一书中通篇都在祈求“机敏政治家的高明管理”充当“私恶”向“公益”转变的必要条件和中介。不过,由于没有揭示政治家的“运作方式”,那种所谓有益的、悖论式的转变依然颇为神秘。曼德维尔只为一种具体的“私恶”提供了这转化实际上如何完成的详细演示。当然,我指的是他对物质利益的一般欲望和对奢侈的具体欲望的著名论述。

因此可以说,曼德维尔对他的论域作了限制,他在这个论域内断定自己关于一种具体“罪恶”或欲望的悖论是成立的。他这种退出普适性言说的做法,为亚当•斯密所继承并且大获成功,《国民财富论》一书完全集中于传统上被视为贪财或贪婪的欲望。而且,由于其间发生的语言深化……斯密能够向前迈出一(16)大步,使这一命题变得亲切而令人信服:他用“益处”(advantage)或“利益”(interest)这类温和的字眼取代“欲望”或“罪恶”,使曼德维尔那令人震惊的悖论失去了锋芒。

驯服欲望的思想以这种有限的、亲切的方式得以存活并兴盛起来,成为19世纪自由主义的主要信条和经济理论的核心思想。但是,驯化欲望的思想远没有全面撤出普适性论说。事实上,后来运用这种思想的一些人甚至从维柯更不收敛:在他们看来,历史的进程足以证明,人类的欲望以某种方式促进人类或“世界精神”的普遍进步。赫尔德和黑格尔在他们的历史哲学著作中皆是沿着这种思路写作。黑格尔的“理性狡黠”这一著名概念表达了这样一种思想:人们在欲望的引导下实际上效力于某种天然不为他们所知的亚里山大崇高的世界历史目的。大概意味深长的是,这种观点并没有重新出现在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一书中,他在这本书中讨论的不是世界史的展开,而是他本人那个时代社会的实际演化。可见,“理性狡黠”中暗含的对欲望的全面认可,在对当代社会政治发展持批评观点的任何著名中,显然没有立足之地。(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说,需要是有限的,低级需要的满足与高级需要的产生联系在一起,否则就是需要异化。但对如何克服需要异化,马克思只是从哲学上而没有机会从实践上予以论证)

《浮士德》靡菲斯特的自我定义:一股总想作恶,又总会带来好处的力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0 22:57:27
四、欲望制衡原理(待续)

(P17)17世纪的道德学家所处理的事情——对欲望的详尽描述和研究——注定引出第三种解决方案:是否有可能区分欲望,以毒攻毒?——利用一些相对无害的欲望去反制另一些更危险、更具破坏性的欲望,或者说,以“分而治之”的方式,让欲望之间相互对抗来弱化和驯服欲望?

P19-20培根:(诗人和历史学家)“极为生动地描述欲望如何被点燃和煽动起来;如何加以抚慰和抑制;……它们如何展露自己,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变化,如何聚集并壮大;它们如何相互纠缠,相互对抗,以及一些诸如此类的细节。其中最后一点对道德和公共事务尤其有用。我要说的是,如何让一种欲望对抗另一种欲望,如何使它们互相牵制,正如我们用野兽猎取野蛮、用飞鹰捕获飞鸟。……因为就像各国ZF之间有时必须以一派制约另一派一样,ZF的内部也要如此。”

这段铿锵有力的话,尤其是它的后半部分,充分表明它是基于作为政客和政治家的培根的丰富个人经验,而不是基于诗人和历史学家的成就。此外,通过用一种欲望对抗另一种欲望(20)的方式来控制欲望的想法,也与培根充满叛逆精神的经验主义思想倾向高度吻合。


P20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阐述他的欲望理论时提出了两个命题,这对他展开自己的论证至关重要:
除非借助相反的更强烈的欲望,欲望无法得到限制或消除。
有关善恶的正确知识并不能因其正确而抑制欲望,只有把这种知识看作一种欲望时,它才能做到这一点。

P20-21这段话主要是用来强调欲望的力量和自主性,旨在使人充分意识到抵达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的旅行目的地的现实困难。这个目的地就是用理性和对上帝的爱战胜欲望,(对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来说,是用幸福和自由的最终目标战胜异化的需要),而欲望相互制衡的观点只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旅程中的一站。同时,这种观点是斯宾诺莎此书所取得的成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可由它的最后一个命题得到证明:(21)[我们不是]因为抑制我们的欲望而喜欢幸福;相反,因为我们喜欢幸福,我们才能够抑制欲望。(了不起的见解!战胜消费主义的利器)

可见,把只有利用一种欲望才能战胜另一种欲望的思想置于崇高地位的第一位大哲人,并不想将这种思想引入道德实践和政治操作领域,尽管他对这种可能性持鲜明的赞赏态度。实际上,这种思想并未重现于斯宾诺莎的政治学著作中,否则,在如何使人性的诡黠有利于社会方面,斯宾诺莎的政治学著作也就不会缺少实践性建议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11 10:40:51
四、欲望制衡原理(续完)

P21-23(休谟)关于欲望及其与理性的关系的思想很接近斯宾诺莎的观点。他在宣称欲望不受理性影响方面简直更加激进:“理性是、也只应当是欲望的奴隶”,这是他最著名的论调之一。他明白这是一种极端立场,因此亟须用另一种思想加以调和,即一种欲望能够发挥制衡另一种欲望的作用:“除了相反的冲动,没有东西能够抵抗或阻止欲望的冲动。”
在谈到“攫取财物和资产……的贪(22)婪”时,他认为这是一种极具潜在破坏性和独特力量的欲望,制约它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它自己制衡自己:“因此,没有哪种欲望能够控制利己之心,只有通过那种欲望本身改变它的方向才能做到。这种改变是稍加反省就必然发生的,因为显而易见,约束欲望比放纵欲望能更好地使之得到满足;维护社会比孤独状态能够在获得财富方面有更大收获。”
他在评论曼德维尔时认为,奢侈固然是一种罪恶,但较之“懒惰”它可能是一种较轻的罪恶,后者会因禁止奢侈而发生。

P23聪明地利用一种欲望对抗另一种欲望,以此来推动社会进步,这种思想已经变成了18世纪相当普遍的智力消遣。沃夫纳格:“欲望与欲望是对立的,人们能够用一种欲望制衡另一种欲望。”

P24霍尔巴赫:“欲望是欲望的真正平衡物;我们切不可试图扼杀它们,而是应当努力引导它们;我们还是用有益于社会的欲望来抵制有害社会的欲望吧。理性……无非是指为了我们的幸福而选择必须遵从的欲望的行为。”

P25爱尔维修:“如果学家采用这种方式,用利益的语言代替欲望有害的说教,他们便有可能成功地使人们接受其箴言。”这里的“利益”一词是一个用来指称一类欲望的概念,这些概念被赋予了制衡的功能。

P25-26(美国;用权力制约权力)意味深长的是,权力分立的原则只是换了一身装束:这种比较新颖的制约与平衡的思想具有说服力,是因为它采用了制衡欲望这一得到普遍认同并为人们所熟知的原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