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9285 189
2015-08-25
前言:本帖仅以图片形式解读马经研究中的偏颇,篇幅所限务请各自体会。           
      马克思所说的不错,他看到的大机器工业革命仍然是简单劳动,孤儿奥利弗的劳动无需任何劳动工具,资本价只是出资购买原料而已。资本家除了占有劳动者时间外另一个剥削途径就是那个V(而这个V里面的剥削成分马克思没有细说,我们的马经学者也稀里糊涂),就资本家给予孤儿奥利佛与其同伴的食物量而言,马克思的C+V+M中,V这一部分中存在的剥削显然是确定无疑的。无论是孤儿的搓麻绳还是"卓别林们"的流水线操作都是简单劳动,卓别林尽管在“先进的流水线上劳动”但只有两个动作。所不同的只是孤儿的劳动更原始罢了。唯一的进步只是在资本家提高劳动效率时,劳动者可以吃饱了(但是你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吃完)机器喂食只不过是为了资本间占有更多的劳动时间。其实我们的西经学者在批判马经时也存在乱套经典的问题。“10年图书管理的研究成果”未必就正确,所以,陈嘉映批评“中国人的理论都是闹着玩的”没错。
雾都孤儿.jpg 摩登时代.jpg

西方工业革命初期,木制机器变成铁制机器效率是提高了,简单劳动的强度实际上更高,马克思临终前能看到的工业革命也就是这状态。资本主义由萌芽到后资本主义乃至现在的“民主资本主义”,现在的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对象都发生了改变,我们的假设错了,就不能都怪马克思说错了。
英国纺织工业.jpg 大机器纺织.gif
后资本主义时期劳动者的劳动已经不同了:马克思没有预见到的现代工业和农业,在这种生产组织结构下,工人是联合作业,相当一部分操作被机器代替,所以一个织布工1小时织机米布的假设就不适用了。
现代纺织.jpg 西方农业.jpg

后资本主义时期劳动者的这种劳动比马克思时代的卓别林们轻松得多
.jpg 机械化采煤.jpg
马克思在世所看到的童工的悲惨命运,对比后资本主义时代的儿童状况是完全不同的。
奥利佛的悲惨世界.jpg 法国.jpg

马克思没有看到后资本主义时代劳动者的生存改善和公民权利维护

劳动者生活.jpg 丹麦生活.jpg
劳动者权益维护.jpg 占领华尔街.jpg
知识可以改变劳动者命运,知识型劳动者有了更多的话语权——比尔盖茨靠知识也能做老板。
知识和技能可以改变命运.jpg 比尔盖茨.jpg

结论:以上的资本主义发展演进史证明所谓“资本主义垂而不死,腐而不休”是有道理的。但马克思就当时的历史背景状况做出的基本判断也不算错,只是我们的经济学家把理论用错了地方。

注:这个版块的帖子编辑功能不太理想,我的排版结果与此有不同,见谅。













正方观点 (0) (辩手:0)

赞成

支持

反方观点 (1) (辩手:0)

反对

支持

结束时间: 2015-9-24 19:13

附件列表
资本获得.jpg

原图尺寸 16.04 KB

资本获得.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8-25 19:26:07
非也。马克思是故意编造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5 19:39:49
qi509 发表于 2015-8-25 19:26
非也。马克思是故意编造的。
请细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5 20:22:37
ldjdkj 发表于 2015-8-25 19:39
请细说
我本不想说,怕别人剽窃。

其实,我的《批评剩余价值》只是我文章的一部分。既然你问,那我就简单说一下:

世上的人都知道:纺纱只是纺织厂的一个纺纱车间。纺织厂生产的产品是——布。

搞经济研究的都知道:在一个工厂生产一个产品从工序上要分为不同的生产车间。由不同的生产车间生产出的各个部件、零件到总装车间进行总装后成为最后产品推向市场。

搞经济研究的都知道:工厂各个车间的在制品都是要进行各自的成本核算。

搞经济研究的都知道:工厂各个车间的在制品的成本累加后成为最后产成品的成本。

以上这些作为一个在图书馆研究10年经济的马克思不会不知道!

那么,马克思为什么要用一个纺纱车间的在制品的成本核算来论述一个产成品呢?

马克思研究了10年的经济难道不知道,任何一个车间的在制品的成本核算都必须包括(除去厂房、土地、机器设备、原材料、易损易耗等),各种人工,纺纱工、车、钳、铆、电、电焊、库管工、勤杂工、运输工等的工人的人工费用都要计入其生产的在制品中。但,马克思为什么单单将纺纱工的人成本计入他的20磅棉纱中呢。

马克思是故意用——棉纱——这个在制品,而不是商品;的近乎成本的核算(还算不上成本核算)来论证他的“剩余价值”,其呕心沥血就是要精心编造的一个世纪谎言,来成就他的臆想。

                                                                          张启恒                   2015.8.25

引用请注明出处。

既然我亮出了我研究的底线。索性以后我改用: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论证剩余价值时不是用商品来论证的。是用在制品(半成品)
来论证“剩余价值”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5 20:57:14
qi509 发表于 2015-8-25 20:22
我本不想说,怕别人剽窃。

其实,我的《批评剩余价值》只是我文章的一部分。既然你问,那我就简单说 ...
你说的不够准确:马克思使用织布而不是纺纱来定义劳动时间的价值。我是学纺织的比你清楚一些。1、纺织的工艺流程如下(棉纺为例):
开棉——清花——梳棉——并条——细沙——络筒——经纱——整经——浆纱——穿扣——上轴(织机)——织布
                                                                ——纬纱——纬管——换梭 (织机)——————————
2、至于
在图书馆研究10年经济的马克思不会不知道!
在图书馆研究10年经济的马克思真可能不清楚的,因为他就没见到现代纺织工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8-25 21:03:22
ldjdkj 发表于 2015-8-25 20:57
你说的不够准确:马克思适用织布而不是纺纱来定义劳动时间的价值。我是学纺织的比你清楚一些。放置的工艺 ...
你既然知道。

那么,从开棉————成品:布。是一个车间还是分成各个车间?

为什么马克思不用产成品:布,来论证他的剩余价值?

为什么不说:纺织工6小时将10磅的面纱织成10磅布?

从开棉到10磅面纱都是一个纺纱工完成的吗?这10磅棉纱的价值是3先令吗?其他的工种的工人的工资计入不计入这10棉纱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