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恒等式是什么【包括哪些】_会计恒等式用公式表示为
会计恒等式是什么【包括哪些】
任何一个会计主体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都需要拥有一定数量的经济资源,这些经济资源在会计上称为“资产”。资产最初进入企业时总有其提供者,他们对企业的资产具有索偿权,这种对企业资产具有索偿权的,在会计上称为:“权益”。因此,一个会计主体的全部资产应当等于各有关提供者对这些资产的权益总和,即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权益
资产表明企业拥有什么经济资源和多少经济资源,而权益则表明是谁提供了这些经济资源,是谁对这些经济资源具有索偿权。
因此,资产和权益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即资产不能离开权益而存在;权益不能没有资产。并且从数量上来看,一定数额的资产,就必然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即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彼此相等,从任何时点上看都是如此。
由于权益分为债权人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并且债权人权益又称为负债,因此,会计等式可改写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⑴
上项等式称为会计等式,或称为会计方程式,它反映了会计基本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它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当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时,企业一方面要取得收入,另一方面也随之发生费用。因而,在处于运动变化时,收入、费用要素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要素,又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新的平衡关系。其公式如下: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⑵
上述公式⑴是静态会计等式,反映企业在其一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所存在的恒等关系;公式⑵是动态会计等式,它反映企业在其一期间内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这五者之间所存在的恒等关系。
会计恒等式用公式表示为
一. 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资本的运动采取了两种的形态:相对静止状态和显著变动状态。
当资本处于相对静止状态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
1. 资产
2. 负债
3. 所有者权益
这三个会计要素在一定时点的数量关系。
一个企业有多少的资产,也就一定要有其相应的来源;反之,有多少来源也就必然要表现为多少的资产。在某一时点就具有下列公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把第(l)式进行移项,就得出:
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净资产………(2)
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二. 收入、费用与利润
当资本处于显著变动状态时,涉及三个重要概念:
这三个要素在一定期间(注意:不是时点),就形成了下列公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
收入-费用=利润
三. 会计六个要素的综合
资本运动的静态与动态是一种辩证的统一。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数量关系存在着一种内在有机的联系,即可以综合。它们的综合反映是:
资产+(收入-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