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5-9-11 18:45 
我还是主张读帛书甲本,不加标点符号,尽量按原本断句:
道可道也 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 非恒名也
受教!!理清楚这个问题,蛮难的。一点点来吧。
玄,我认为,是“求道的路径”。道路中蕴藏道路、衍生道路,归根结底,还是“求道”。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源自《易经·系辞》,故而未必和《道德经》同义。我的看法与你有差别。
你的“恒无欲”指物质,“恒有欲”指意识。有些意思!!容我考虑。
物质与意识两者同出,异名同谓。“异名”中的名,仍然没有和前面的“名”统一起来。照你的说法,它恰恰指的是“可知论”了。
两者同出的源头根本无法以任何名词给予命名————你的翻译,明显和“异名同谓”有抵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