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二重性分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有矛盾吗?”等若问“马克思的资本论”有矛盾吗?
主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家”断然否认了存在这种矛盾。而马克思的敌人不断攻击马克思理论的矛盾,从而论述其中的荒谬。
在回答上面这个问题前,我们不妨思考一下马克思书写《资本论》的目的。这个问题应该很简单,他的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及其学说做一个总结。一是论述资本主义的非永恒性,二是批判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局限性,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的著作的标题都是《政治经济学批判》而非《政治经济学》。
罗宾逊夫人说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正统派经济学之间的本质区别主要有两点:第一,西方正统派即主流派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秩序的一部分,而马克思则认为它是从封建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一个发展阶段;第二,西方正统派即主流派经济学家认为社会各部分的利益是调和的,而马克思则认为不劳动的财产所有者和没有财产的劳动者之间的利益是冲突的。
为什么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一样,是一种历史的阶段,而非人类永恒的生产方式呢?这就是《资本论》所论述的资本主义社会存在一种根本的矛盾,这种矛盾表现在工人与资本家的冲突,这种矛盾蕴含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这也就是说,资本最为生产起点是矛盾体,商品作为生产的终点,也是个矛盾体。
在论坛上,我曾经见过一句话:如果你相信资本论的前两章,你就会相信马克思的理论,但我不相信前两章。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他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矛盾的。
是的,我也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矛盾的,但这种矛盾是根植于现实的,而非理论的自身矛盾。矛盾,是事物在一个范畴之内的对立统一。劳动二重性揭示了自然生产到商品生产的社会劳动二重性,私人劳动到社会劳动的二重性。这是“商品”这个范畴内在的矛盾决定的。这种矛盾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有消灭商品才能消灭这种矛盾。而商品这种范畴在被历史终结之前,是不会被终结的。就好比封建主义时代的人,不会知道土地关系会被商品关系而终结一样。
商品的矛盾是什么?商品的矛盾在于:一方面有用劳动越多,商品使用价值越多,从而价值越大;另一方面有用劳动蕴含的抽象劳动越少,商品的价值越少,从而商品的相对价值形式越大。这种矛盾就规定了,价值即不能用使用价值的量表示,又不能用价值的表现形式(相对价值形式)来表示。
进而资本的矛盾是:一方面货币资本越多,实物资本也越多,生产的商品也越多;另一方面,商品越多,价值反而会减少,从而货币资本越少,进而实物资本减少导致经济危机。
这就是所谓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矛盾,也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说过,矛盾分析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罗宾逊读完《资本论》后说:“结果我发现了许多东西,他的追随者和反对者都未曾料到我会发现它们”。我希望作为主流经济学反叛者的罗宾逊夫人说的是马克思的这种矛盾分析方法。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1-28 13:48:25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