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大荒谬透顶的经济现象是自有2万亿美元外汇不用,却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大量引进外资,给外资超国民待遇,免土地费,免厂房占用费,免增值税等各种税,出口产品还退税,使内资企业无法竞争。30年来,不过引进7千亿美元,远远少于自己积累的外汇。
引进外资唯一作用是挤跨了自己的企业。招商引资政策在税收方面对外资优惠,使现有内资企业比外资要多交纳赋税。任何一个行业,引进外资企业以后,由于外资企业资金雄厚(相对内资企业),技术先进(政府目的就是它们的技术),还有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税收优惠给外资带来的利润就比同样国内企业多100%,内资需要将多达自己利润的55%上交,而外资免税),以及媒体的吹捧(政府为了给引进外资造舆论,不惜吹捧外资企业,以取得老百姓支持),打败内资企业是必然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先生的研究报告,我们开放的21个行业的前5大企业均是外资。现在国内中小型国营企业已经消失,民营企业也大都改头换面,变成外资或合资企业。由于挤跨了自己的企业,优惠政策下引进外资不但没有引进技术,而且使国内企业已经掌握的技术随同企业倒闭而消失。
胡温执政以来,虽然提倡和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政府在建立对工作实绩进行考核评价的新的指标体系时,也认识到不应仅仅考察GDP的增长,还要同时考核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等其他指标,引导各级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然而,地方政府仍然延续了以前的做法,将招商引资作为第一政绩。例如,今年(2008)1月28日在昆明市委九届四次全会上,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提出:要牢固树立“招商引资是第一政绩”的理念。由于国家税务政策方面的差别,对外资免税,过去内资企业就要比外资企业要多交相当于自己利润的50%。近来,人大通过了法律,取消了这种歧视内资的荒谬政策,然而,地方政府将GDP作为考核的硬指标,为了增加GDP,仍然给予外资低价土地等各种优惠条件,以增加投资,从而增加GDP。国内银行储蓄高达40多万亿,还有2万亿外汇,无法使用,却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去引进外资。这种荒谬政策下,唯一的后果就是使自己的企业被外资挤跨,自己的资金无法使用。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没有自己的企业,却能变成发达国家。世界上也没有一个政府,会制定一个歧视自己企业的政策。歧视外资才是西方国家正常现象。日本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纷纷投资美国,结果都亏本而归。加入WTO的基本要求是不歧视外资,给外资国民待遇。
虽然美国人不允许外资特别是非同盟国家资金控股实业,但是欢迎进入金融市场,其原因是金融市场是美国资本家坐庄开的赌场,美国人基本上有赚无赔。不像中国股市,大起大落,让很多人认识到其赌场本质。美国坐庄的金融大鳄比较聪明,让外资在货币数量上上涨,但实际价值下降。再说,通过一个金融市场,使大量美元货币不投入消费市场,实质上,是这些货币沉淀了,退出了消费市场,从而减小了美国大量发行货币带来的负面影响。美国金融市场交易量达到每年600万亿美元。
在遭遇人民币升值导致成本上升情况下,大量外资企业一夕之间,人去楼空,遗留下工人失业,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有的还卷款逃走(国内银行给他们的贷款常多于它们的自有资金和财产),留下大量债务,连累银行和国内多家企业。与此相反,美国根本不允许你控股它的关键企业,联想买下IBM公司电脑部以后,美国政府就将IBM公司排除出政府采购范围。
无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经济学,都认为,财富是劳动者创造的,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开办企业,外加优惠条件,使外资企业处于优势竞争地位,外资企业很快就控制了整个行业,必然产生大量利润,这些利润都是中国人们创造的财富,送给了国外资本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是奉送更多的财富。国家发展经济,从来不缺资金,缺的是物质财富和设备。由于国内经济活动只能用人民币,而人民币是政府开动印刷机印刷出来的,我们不可能缺少以人民币表征的资金。显然我们也不缺少外汇,它不直接应用在国内经济活动中,它的唯一作用是从国外购买商品和设备。引进的外汇不用,一直保存下去,例如保存1万年,实际价值就等同废纸。根据程实博士2008年3月14日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文章,美元指数从2001年7月6日的121.02到2008年3月7日的72.462,7年不到美元贬值了40%,如果我们将2万亿美元保存7年,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购买力下降,损失将高达8千亿美元,每年至少损失1千亿美元以上。外资企业在中国办厂,拿美元换取人民币,在国内使用,由于政府不使用外汇,实际是我国政府奉送财富给外企办厂,让外企在中国获得利润和财富。
这种荒谬的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荒谬的外资超国民待遇政策。现在中央政府放弃了荒谬的外资超国民待遇政策,但是,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为了GDP,制定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使这种荒谬的外资超国民待遇政策仍然在中国大地到处流行。只有完全排除现有的GDP考核法,改为普通老百姓最低收入作为第一政绩,才能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使地方政府放弃追求投资,放弃为资本家服务的思路。资本家无需政府去支持。只要大幅度提高了老百姓收入,增加了消费市场,资本家就会千方百计投资赚钱。马克思在形容资本家贪婪追逐利润时描述到:“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当生产能力大于消费能力时,如果不增加消费能力,超出消费能力之上的生产能力必然停产倒闭。当前我国消费能力大大落后生产能力,生产过剩十分严重,只有大幅度提高普通老百姓收入,才能大幅度提高消费能力,从而缓解生产过剩的困难局面。
我们现在唯一欠缺的是政府官员和老百姓的思想认识。当前我国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全满足国内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费需求。这些必须消费需求本身是刚性的,但也是有限的。只要我们能够生产足够的粮食等基本必需品,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保障,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能陷入饥荒等困境的。富裕阶层基本上已达到饱和消费水平。给普通劳动者增加收入,只会改进普通劳动者福利,同时也不会影响富裕阶层的福利。担心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是不可能的。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财富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有效需求,基本生活用品的生产能力已接近饱和水平(见表1),即使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商品价格上涨,也主要是工业消费品,但是,同时大幅度增加了这些商品的市场容量和销售量。
大量外汇储备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由于外汇储备实质是我们拿财富换来国外政府用纸印刷出来的欠条,存在手里是财富损失。我们应当减少外汇储备。我们国家进出口总量年超过2万亿美元,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五十亿外汇现金在流进流出。进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必须消费品,如奢侈品(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大部分进口),即使我们不预先储备外汇,也可以通过临时措施,如提高奢侈品等非必须货物的进口关税,同时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等措施,短时间增加外汇现金,增加外汇支付能力。所以,在没有外债情况下,不用保持外汇储备和外汇顺差。在有外债情况下,需要为还债储备外汇。当然,现在有大量外汇储备,和过剩产能导致的每年大量外汇顺差,我们即使从现在开始调整,在短时期内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达到外汇0储备和进出口平衡。同时国家还需要完善良好的金融管理。从现在开始,国家改变政策,估计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完成转变:首先要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增加国内消费能力,消化剩余产能,同时出口工厂要转向内需市场。这年3千亿美元出口能力的工厂的市场转向就需要很长时间,估计需要3-5年。现有外汇储备应首先置换国内外资企业股本,特别是银行股本,估计会去掉一半。剩下可能会有1.5万亿美元,需要先调整到每年外贸逆差,减少外汇储备,再逐步减少逆差,调整到进出口平衡状态。从现在开始改变出口导向政策,逐步实现进出口平衡,仅仅考虑美元贬值,从现在开始计算中国由于储存美元带来的损失,估计不会低于5千亿美元。
表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 13:19:26编辑过]
莫非你不知道这楼主是根本不懂任何货币的知识的吗?
严重同意,楼主的讲法一塌糊涂,建议从新学经济和政治。
之前我说过搂主
结果我被说是奴才思维。
还用了爱恩斯坦发表相对论来教训我。 呵呵~~~~~~~~~~~~~~~~~~~`
还有楼上的,别牵连到政治把,~~~~~~~~~~~ 不然很烦人的。
1.只有跟比你强的人赛跑,你才能跑得更快,光跟臭棋篓子下,就算赢1000盘又有什么用
2.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你的比喻是说企业应该和国际强手竞争,才能壮大。
可惜只要开放一个行业,我们的企业就基本倒闭消失了。因为我们本身就不强,而国家还制定政策歧视,使内资企业处于竞争不利的地位。这种开放,岂能达到你所说的壮大目的。
我很愿意跟大家讨论问题,但是,要从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来讨论,而不是拿着西方的理论当做不能违背的神圣原则,来讨论问题。我的宏观经济观点是与西方经济学理论不相容的。
外汇是不能在国内流通使用的,嘿嘿!!!!
建议参阅著名经济学家左大培先生所著《混乱的经济学》一书中关于铸币税的论述,外国货币在本国流通,就相当于外国在中国收税,其实质同文章所说外币不断贬值,保存外币意味着财富损失。允许外币流通必然民间保存大量外币。
以前保持外汇平衡,才是正确的。
我一直认为,我们学习各种理论,一定要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特别是经济学理论,每个门派各有适用范围。
“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这是理论上讲的,ZF部门讲的,但实际呢?我们要下去调研,不要看报告,也不要看数据,这里有很多假象。
客观讲,引进外资肯定是进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比如沃尔马进入后,他的管理很快被国内企业学了一些。但一些核心技术,我国学的并不多。
这个问题,要看我们从中的收益及成本,也要从历史的角度看。比如,2000年前引进外资对我国的影响,与2000年之后相比,哪个阶段收益更大?这要客观的研究。
我想LZ的观点从现在的角度来讲是对的。
凡事都不能太过,我国很多事情做得都很过。特别是引进外资。一次我们公司的环保产品引来几个外国商人来参观,居然用警车开路。当时我们又气又怒。
现在引进外资,就如同一个人想补身体,多吃点好的,大鱼大肉,结果吃成脂肪肝了。你还要治。
现在做学问的很多都是找数据,做模型,仿佛很专业。但脱离了实际。所以才有人对LZ的观点反对的那么厉害。
想起老毛时代的让知识青年下乡去,确有道理。现在的研究人员确定也要“下乡”,即深入实际调研。
第一大荒谬透顶的经济现象是自有2万亿美元外汇不用,却制定招商引资政策,大量引进外资,给外资超国民待遇,免土地费,免厂房占用费,免增值税等各种税,出口产品还退税,使内资企业无法竞争。30年来,不过引进7千亿美元,远远少于自己积累的外汇。
引进外资唯一作用是挤跨了自己的企业。招商引资政策在税收方面对外资优惠,使现有内资企业比外资要多交纳赋税。任何一个行业,引进外资企业以后,由于外资企业资金雄厚(相对内资企业),技术先进(政府目的就是它们的技术),还有政府提供的各种优惠(税收优惠给外资带来的利润就比同样国内企业多100%,内资需要将多达自己利润的55%上交,而外资免税),以及媒体的吹捧(政府为了给引进外资造舆论,不惜吹捧外资企业,以取得老百姓支持),打败内资企业是必然的。
根据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国有资产研究中心主任高梁先生的研究报告,我们开放的21个行业的前5大企业均是外资。现在国内中小型国营企业已经消失,民营企业也大都改头换面,变成外资或合资企业。由于挤跨了自己的企业,优惠政策下引进外资不但没有引进技术,而且使国内企业已经掌握的技术随同企业倒闭而消失。
在遭遇人民币升值导致成本上升情况下,大量外资企业一夕之间,人去楼空,遗留下工人失业,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有的还卷款逃走(国内银行给他们的贷款常多于它们的自有资金和财产),留下大量债务,连累银行和国内多家企业。与此相反,美国根本不允许你控股它的关键企业,联想买下IBM公司电脑部以后,美国政府就将IBM公司排除出政府采购范围。
无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还是马克思经济学,都认为,财富是劳动者创造的,允许外资企业在国内开办企业,外加优惠条件,使外资企业处于优势竞争地位,外资企业很快就控制了整个行业,必然产生大量利润,这些利润都是中国人们创造的财富,送给了国外资本家。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优惠政策,是奉送更多的财富。国家发展经济,从来不缺资金,缺的是物质财富和设备。由于国内经济活动只能用人民币,而人民币是政府开动印刷机印刷出来的,我们不可能缺少以人民币表征的资金。显然我们也不缺少外汇,它不直接应用在国内经济活动中,它的唯一作用是从国外购买商品和设备。
引进的外汇不用,一直保存下去,例如保存1万年,实际价值就等同废纸。根据程实博士2008年3月14日发表在北京青年报上文章,美元指数从2001年7月6日的121.02到2008年3月7日的72.462,7年不到美元贬值了40%,如果我们将2万亿美元保存7年,由于美元贬值带来的购买力下降,损失将高达8千亿美元,每年至少损失1千亿美元以上。外资企业在中国办厂,拿美元换取人民币,在国内使用,由于政府不使用外汇,实际是我国政府奉送财富给外企办厂,让外企在中国获得利润和财富。
.................................
我们现在唯一欠缺的是政府官员和老百姓的思想认识。当前我国有强大的生产能力,完全满足国内基本生活用品的消费需求。这些必须消费需求本身是刚性的,但也是有限的。只要我们能够生产足够的粮食等基本必需品,并在今后工作中,切实保障,我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是不可能陷入饥荒等困境的。富裕阶层基本上已达到饱和消费水平。给普通劳动者增加收入,只会改进普通劳动者福利,同时也不会影响富裕阶层的福利。担心通货膨胀,影响社会稳定是不可能的。我国人均生产的物质财富已经超出了自己的有效需求,基本生活用品的生产能力已接近饱和水平(见表1),即使增加老百姓的收入,商品价格上涨,也主要是工业消费品,但是,同时大幅度增加了这些商品的市场容量和销售量。
大量外汇储备是完全没有必要的。由于外汇储备实质是我们拿财富换来国外政府用纸印刷出来的欠条,存在手里是财富损失。我们应当减少外汇储备。我们国家进出口总量年超过2万亿美元,平均每天都有超过五十亿外汇现金在流进流出。进口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非必须消费品,如奢侈品(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市场,大部分进口),即使我们不预先储备外汇,也可以通过临时措施,如提高奢侈品等非必须货物的进口关税,同时提高出口产品退税等措施,短时间增加外汇现金,增加外汇支付能力。
所以,在没有外债情况下,不用保持外汇储备和外汇顺差。在有外债情况下,需要为还债储备外汇。当然,现在有大量外汇储备,和过剩产能导致的每年大量外汇顺差,我们即使从现在开始调整,在短时期内也不可能一步到位,达到外汇0储备和进出口平衡。同时国家还需要完善良好的金融管理。从现在开始,国家改变政策,估计至少需要10年以上,才能完成转变:
首先要逐步提高劳动者工资,增加国内消费能力,消化剩余产能,同时出口工厂要转向内需市场。这年3千亿美元出口能力的工厂的市场转向就需要很长时间,估计需要3-5年。现有外汇储备应首先置换国内外资企业股本,特别是银行股本,估计会去掉一半。剩下可能会有1.5万亿美元,需要先调整到每年外贸逆差,减少外汇储备,再逐步减少逆差,调整到进出口平衡状态。从现在开始改变出口导向政策,逐步实现进出口平衡,仅仅考虑美元贬值,从现在开始计算中国由于储存美元带来的损失,估计不会低于5千亿美元。
[em01][em01][em01][em01]
因为上面的一些朋友的批判没有抓住要点,我很想从头到尾嘲笑一下。
不过有人告诉我,某些人是“人来疯”,不理他放凉了也就算了,我想也有道理。
所以我取个中,引用一下,加重一下就好了。

粮 食
万吨
50150
2.08市斤/人·天
就算不计尚未列出的食品(例如,蔬菜、蛋类等),每人每天可占有的食品量已有:3.08市斤,这个食品量就连三岁以下的幼儿和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都同样拥有。咱们能吃得完吗?
楼主没想到还有很多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啊,中国目前粮食供需趋紧啊,因此每年都得从外国进口粮食,特别是大豆,有大约60%是靠进口的
本人菜鸟,发表下愚见:有很多朋友提到了楼主不懂货币知识,叫楼主好好学习。虽然不赞成楼主关于外汇储备方面的一些观点,如“0储备”。但是本文的关键不在于货币,而在于投资政策对资金的选择,这里政府是倾向于外资的。也就是说当国内资金想投资时,发现收的税比外资多,得到的政策比外资少,这时政府还要求你去跟人家外资比,比得过吗?民营企业(或是国内企业)和外资企业在竞争起点、竞争环境上是严重的不平等的,再者政府引进技术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让国内企业发展壮大吗。可是当外资把行业内企业都挤跨了,这个行业只剩外资了,那么我们要技术还有何用?
作为一个中国企业在自己的国家里要求国民待遇是一种悲哀,希望这种情况快快过去!
1.只有跟比你强的人赛跑,你才能跑得更快,光跟臭棋篓子下,就算赢1000盘又有什么用
2.招商引资引进来的不仅是资金,还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是的,跟强人跑才能跑得更快,可是当你发现人家强人穿着NIKE,,而你却穿着草鞋,关键这NIKE还是政府给的,你怎么跑!竞争环境不公平如何比,裁判偏颇如何赢?
招商引进的是确实是技术和管理,可是当学习这些技术和管理的企业都死了,技术放在那里给谁用?
外汇储备用于国内,将增加外汇占款,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进而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
这是常识!不懂这个就没有资格来发帖!
我国现有外汇储备2万亿美元,实质是国内凭空增发14-16万亿人民币给资本家(一部分是企业出口产品到国外得到美元,给中国银行换取人民币,另一部分是国外资本家直接拿美元给中国银行换人民币,在国内直接购买商品),国内没有任何对应的物质财富。而应用外汇,是用外汇进口设备商品,从而回收以前换给资本家的人民币。
超级优惠引进外资在改革开放初期绝对是必要和正确的,这一点已经被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所印证,不过改革开放已30年,目前来看我国并不缺少资金,我们需要的是技术和经营理念,可是老外也不是傻子,别人也知道你是怎么想的,所以也不会傻乎乎地如你所愿,所以现阶段引进外资还是很必须的,但是可以在优惠措施上适当控制,使得内外资公平竞争,这样才更有利于现阶段的经济发展。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