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讲 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这个主观上很好理解。
第二章讲 效用,通过无差异曲线推导出需求曲线,并证明向右下方倾斜。
这里,无差异曲线本身的假设比较理想化和片面,因为
1.效用本身是个很主观的感受,不好评估和量化,增加部分物品,减少部分物品是否仍然能保证总效用一致也是比较模糊的。
2.无差异曲线,两种物品的组合。世间万物,人面临太多太多的选择和组合,实际应用中, 2种物品的组合似乎没什么意义。
又因为,后来我们知道需求曲线实际上可以右下方倾斜,也可以右上方倾斜(吉芬),也可以水平和垂直(特殊物品或公共物品等)。
那么由一个不完备的假设 来 推导证明一个不确定曲线的某一种情况,这里面的意义在哪里?
需求曲线主观上非常好理解,为什么非要发明一个无差异曲线来证明它,难道仅仅是因为要从数学上证明推导吗,而这个假设和推导又是非常片面有缺陷的,
另外又不知道无差异曲线在实际经济生活中有什么应用价值?发明它 仅仅是为了证明需求曲线吗?
读到这里,非常困惑,请各位老师和高手指点。。。
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