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悬赏大厅
5886 3
2015-10-06
悬赏 30 个论坛币 未解决
    现有一家公司拟收购一家财产保险公司,所以涉及到财险公司的估值问题。现在手头上有该财险公司近几年的财报,在下想问问各位大神如何对财险公司进行合理的估值,是用DCF绝对估值还是找可比交易用相对估值法?由于我不是很懂,能否用具体的案例和计算步骤帮我解释一下估值方法呢?感激不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0-8 16:19:31

可參考附件, 有各例子。
(有關說明P&C company的Actuarial appraisal說明不多, 比較常見Life的)
附件列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0 15:26:35
himedia1234 发表于 2015-10-8 16:19
可參考附件, 有各例子。
(有關說明P&C company的Actuarial appraisal說明不多, 比較常見Life的)
附件下载没有内容显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0-10 20:51:22
任何公司的估值都离不开一系列的假设,保险公司也不例外。因此,保险公司从一般意义上的估值,和其他公司的估值是相通的。

大的原理相通,但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的估值方式。甚至不同行业的不同阶段,也有不同的估值方式。
保险公司包括寿险公司、产险公司、再保险公司等等,以下是寿险公司的估值模式:
保险公司估值的核心在于两点:

第一,投资收益必须用跨越牛熊的观点。当然,如果市场不这样估值,那么熊市底部买入就会获得股价的双击;牛市顶部买入就可能双杀。

第二,中国的保险公司和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保险公司估值方式是不同的,因为中国保险公司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因此,保险公司具有超越GDP增速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潜能。新业务倍数是理解的关键。对保险公司未来的发展空间假设是由中高速增长,中速增长,低速增长,永续增长4个环节所构成的

(一)

保险公司的估值,包括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内含价值。包括:净资产和有效业务价值。





很多人不理解保险公司,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有效业务价值的意义。保险公司卖的保单类似于卖房子,收益除了首付,每年还得到保户续期的交费。


从上图可以看出,假如一份保单是10年交费的,那么,除了第一年,被保险人,在未来的九年里,还是要不断的交费。如果被保险人,在前期提出退保,是要赔偿保险公司的。

这两年由于各种原因退保率大增,退保率达到百分2左右。而在正常的情况,退保率都在1以下。退保率是双输,被保险人损失了钱,保险公司损失了后期的收益,同时破坏了保险公司以及保险行业的形象。因此,退保率是衡量一个公司好坏的指标之一。

每一年的新保单,第二年就成为有效业务价值。因此保险公司的积累一方面来自于净资产,另外一方面来自于有效业务价值---单纯看净资产是无法衡量保险公司价值的,就像你不能说一套房子就值一个首付。


(二)

保险公司的估值,由于内含价值是基本确定的,区别主要是对于新业务价值的判定上。

这两年保险行业的整顿等各种原因,保险公司的业务极端低迷。目前平安、太保、国寿、新华股价隐含的2012 年新业务倍数分别为2.3 倍、6.4倍、6.9 倍、8.9倍,分别对应2013 年、2014 年、2014 年、2015 年的清算价值。清算价值对应的新业务倍数,意味着保险公司保单不再增长。





上图看出,中国的保险公司未来空间极大,不仅不是夕阳行业,而且是确确实实的朝阳行业,还拥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目前对保险股的估值,显然是一个极度悲观的预期。

而在08年,券商给保险股的估值非常高,比如下面对平安的估值,新业务价值达到了43倍,但目前,估值只有2.3倍。

【我们对平安寿险未来15年一年新业务价值的增长结构、增长速度、永续增长率进行个性化分析。采用11.5%的公司基准贴现率,得到六种情景数据,其中在3%永续增长率下,新业务乘数为36倍—53倍。我们采用情景三43.1倍作为合理新业务乘数,其隐含的增长率结构为:2009-2013年分别增长24%、21%、20%、20%、20%,2014-2018年复合增长率为15%,2019-2023年复合增长率为10%,永续增长率为3%。】

(三)

如果以极其保守的计算,10倍的新业务倍数来看,目前保险股都低估很多。



而如果根据中国未来的GDP/CPI,保险深度,密度,等保险公司依赖的关键数据来考察,那么,保险公司的合理估值,保守来看也在20倍的新业务价值

潜龙兄曾经以这个方法给平安估值过,可以参看他的博客:
我给平安估值的一些假设
[url=]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7cf1cb0100z1qb.html[/url]

(四)

递延税的推出毋庸置疑。

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商业险,通过税收政策推动养老险的发展。年初温总理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曾明确提出“搞好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尽管劳动社会保障部与保监会就额度划分尚存争议,审批需要走流程,但尽快落实国务院精神是主线,不容质疑。最近有券商认为早则六七月就会推出。

而递延税的推出,由于三大保险公司前期做足了准备,因此,对三大保险公司的推动是必然的。如果参照台湾的经验,中国的养老险将迎来黄金的5-8年的爆发增长。

(五)

人们的情绪总是容易受到近因效应的影响。去年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3.5-4,使得人们怀疑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做到5.5的投资收益,因为他们不知道过去几十年的统计下来,世界保险公司的投资收益平均是5.5-7.5。他们也忘记了保险公司在06年7-8的投资收益,07年12-14的投资收益。他们甚至没想到,如果保险公司要达到5.5的目标,买国债都可以超出。对于中国未来保险公司的保单增长也是这样。

(六)

平安在所有公司的估值最低,主要是两个原因:

1、当时上市的时候平安负担最重,90年代的高利率保单人寿是剥离上市,而太保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在保险公司的各种假设上,人寿极度保守,而平安高于其他保险公司。这个假设差距,目前只需要近百亿左右的资金即可填补(09年平安的净资产减少96亿,补提了准备金;剩下的,还有大几十亿,通过更高的评估利率假设,使得这部分利差损影响在未来逐年释放)---有观点认为,平安除了08年,在大多年份的投资收益都好于其他的保险公司,因此,其相关假设是合理的。

此外,个人认为,平安的评估利率假设无法做到人寿的保守程度,主要是人寿有嫁妆,所有的历史负债都给剥离了,所以有条件这么做;太保的比例小,压力小,而平安的历史负债压力最大。同时,未必极度保守就是好事情。

2、在熊市里,职工股的减持和融资是不可逾越的心理压力和资金压力。

此外,有些人认为综合金融理当折价,这没什么道理。富国恒生都是混业经营,没有人认为富国恒生应该折价;台湾一大把的金控公司,估值也不低于其他纯粹的保险公司。这几年,平安的综合金融这几年交叉销售风生水起,是平安业绩好于其他公司的原因之一。无论何种方式经营,最终,各种因素叠加,业绩说话。

附;补充一个估值方法探究的:



绝对估值法的优点是,我们可以将公司未来收益体现到今天的股价之中;绝对估值法的局限性是,无法准确预测公司未来盈利的波动性。我们认为绝对估值法的价值在于,它可以让我们理清思路,知道支撑股价的关键要素和影响价格的最敏感性因素。但在使用绝对估值法时,我们要坚守保守策略的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折扣,并与其他相对估值方法并行使用。

传统估值方法低估了寿险公司的价值确定新业务乘数是内涵价值法的关键。永续增长率和风险贴现率是新业务乘数的敏感性因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