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利润平均化
资本利润平均化这个故事是这么讲的:
资本价值构成: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率(即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投入多少收回多少,其价值不变
可变资本则是收回额=可变资本*(1+剩余价值率)
剩余价值率(m')=剩余价值(m)/ 可变资本(v)= m / v
资本利润率=剩余价值/(不变资本+可变资本)
可变资本投入的多少是决定于劳动力价值的多少的
根据等价交换原则,投入的可变资本是与购买到的劳动力的价值是相等的
所以,剩余价值额最终是决定于劳动力的价值的
所以,剩余价值=∑劳动力人数*劳动力价值
资本为了追求剩余价值的最大化,就会千方百计地使可变资本的最大化
由于竟争的存在,使得所有的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一致
因此,剩余价值额也会趋于一致
所以,资本利润平均化就是必然的趋势
这里的前提是
不变资本是存在的
劳动力的价值与剩余价值关系必然的和唯一的,即当劳动力的价值为N且剩余价值率为100%时,买到一个价值为N劳动力,就必然产生一个价值为N的剩余价值竟争最终导致竟争消灭
价值是什么?价值是劳动
价值量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量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也就是说,商品的价值量,最终都是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的劳动时间量
如果某商品在昨天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的劳动时间量为12小时,而今天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的劳动时间量为6小时,那么,即即使是昨天生产的商品,在今天它的价值量也只能是6小时社会必要劳动
所以,根据马克思自己的观点,也是不可能存在价值不变的资本的
劳动力与剩余价值之间存在联系,但没有任何事实能够证明它们之间存在必然的唯一联系
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够表现出:它的剩余价值或利润是与(∑劳动力人数*劳动力价值)成正比的
也没有任何证据能够证明:剩余价值或利润是与可变资本成正比的
而我们能够看到的现实却是:资本家是在劳动力不变或减少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所谓的不变资本的投入来获得更大的利润的
资本利润平均化的条件:
竟争使资本有机构成趋于一致,竟争的结果是消灭竟争
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可变资本即劳动力的价值成正比例关系
| 总投资 | 不变资本(80%) | 可变资本(20%) | 剩余价值率 | 剩余价值 | 资本利润率 |
| 10000 | 8000 | 2000 | 100% | 2000 | 20% |
| 20000 | 16000 | 4000 | 100% | 4000 | 20% |
| 234657 | 187725.6 | 46931.4 | 100% | 46931.4 | 20% |
| 6878 | 5502.4 | 1375.6 | 100% | 1375.6 | 20% |
| 35780 | 28624 | 7156 | 100% | 7156 | 20% |
| 4679 | 3743.2 | 935.8 | 100% | 935.8 | 20% |
| 9860 | 7888 | 1972 | 100% | 1972 | 20% |
| 36780 | 29424 | 7356 | 100% | 7356 | 20% |
| 2908769 | 2327015.2 | 581753.8 | 100% | 581753.8 | 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