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君主制、精英制、民主制
(对规划一个小小的不同看法)
为期四天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10月29日在北京闭幕,会议规划了未来五年中国的发展蓝图,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发展蓝图很好,就规划制定与出台的程序而言好像不很透明,规划的通过总是没有悬念。表决有没有不同意见,是高度一致?表决赞成票比例是高度机密?规划制定与出台的程序应该有严格的制度或法律规定,这是防止决策简单化可能产生偏差的保证,依法治国的提出和要求讲的就是这个理。
没有这方面严格的制度或法律规定,有利也有不利,有利的是提高了工作效率,不利的是一旦出现偏差就难纠正。“文革”时期发生的决策错误可以证明。
一部世界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史可以查看到(包括已经垮台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是不愿意制定《重大决策程序法》,因为有了这样的、或近似这样的制度和法律,会给决策者有碍手碍脚的感觉。因此,因为没有《重大决策程序法》,决策者决策没有达不到的目的,只是时间问题。
由于决策者不会历代总是一贯正确的,因此,与私有制截然不同的以公有制经济制度为特征的、或多种所有制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命系一线,不知会被哪一届在什么时候篡改了、改变了和抛弃了。
没有《重大决策程序法》来规范和约束官员决策使之在常态范围内进行,这样的决策过程"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应该说是在精英政治范畴的决策过程。精英政治也称精英制,是介于君主制度向着代表大会完全民主制度过度的政治制度。不可否认,精英政治时期许多政治口号和名称有很多是革命的和正确的提法。
当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健全了各具体制度,如选举制、表决制、问责制等各项制度(法律)都建立健全时,完全民主的制度就建立了,也就是民主政治就建立了,这时,精英政治就自然而然被代表大会完全民主制度代替。这里的代表大会制度,包括党内的和党外的代表大会制度。
“依法治国”的提出就是总结历史经验和“文革”教训得出,就是要求向着一个建立完全民主制度的方向发展和前进。这里,自然要屏弃按模糊概念治国、决策程序和表决程序不明的问题。
总结人类社会制度发展轨迹是,封建王朝君主制被推翻后,取而代之的是精英制度(革命权力和官员权力起决定作用),再后来,当代表大会许多具体的制度建立健全了,能够推动社会有序发展官员普遍廉洁的民主制度或称民主政治最后就实现了。是不是这样,?欢迎提出您的宝贵看法.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