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848 13
2015-11-20
需求的定义域  

       需求的发育经历了自在、自为、自觉这样发展三个阶段,这不仅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且是一种积累,每一个过程并不像时间那样流失和消失,而是被保存下来,被积累起来,前者成为后者的基础,我们实际上同时生存在这三种状态之中,同时具有这三种性质。

    想要把人的性质定义在自在、自为、自觉这三种需求之下,就要为这三种需求各自设定一个定义域,这三个定义域的共集才是人的性质的定义域,才是完整的人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11-20 20:19: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3 08:39:59
自在需求的定义域  
    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差别者之间的差别就是有待实现的需求,实现差别、实现差别形式是自然的倾向或自然的存在方式,自在需求就是差别本身,自在需求的实现就是差别及其差别形式的实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4 08:34:20
自为需求的定义域  
   
    所谓自为需求,就是生命在依据自身先天程序生长、发育、繁殖的过程中,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中,主动维持自身特征的自然倾向,先天程序本身就是需求。这个需求的下限是最起码要保持这个元间特征的完整,这个需求的上限是最终彻底实现自己的特征。保持就是生存,实现就是繁殖。自己实现自己就是自己为了自己,因此是自为的需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5 08:42:25
自觉需求的定义域  

    知道了自己的需求,知道了自己实现需求的过程,知道了如何实现自己的需求,这就是自觉需求。因此,自我意识就是自觉需求的最低限度,是自觉需求的下限。

    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全人类作为一个个不同层次的整体,都有自己不同程度的自我意识,具有自己不同程度的自觉需求。

    怎样探寻自觉需求的最大边界?

    在地球这个范围的自然界中,从需求的发生开始,经历了从自在到自为,再到自觉的漫长过程,当具有自我意识的人产生之后,地球这个范围内的自然界通过人这种生物开始生成和部分实现着自己意识到了的需求。

    人作为大自然本身自我意识的实现途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真正实现对于自然的自我意识呢?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正如人的头脑只是人体的一部分一样,这一部分的人体能否对人体的全部实现意识?能否把人体全部的元间都转移到仅仅占人体一小部分的空间里?把头脑中的元间实体转移到头脑中? 相比整个已知的大自然来说,人类是渺小的,微不足道的,我们还不知道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对于自然的了解。在三维空间和一维时间的时空框架里,人和人的意识都只是世界的子集,所有主体,所有记忆体的总合总是小于世界。除非在无限联系的无限维空间里,每一个元素直接就是整个世界,只有如此,世界实现完全的自我意识才是可以想象的。

    自觉的极限也就是自觉需求的极限,所有自觉的需求都在上述的上限和下限的范围之内,这是自觉需求的定义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5-11-26 08:50:10
自在、自为、自觉的需求  
    由生命、感觉、思维、执行等等体系组成的人 —— 这种高度智慧的、具有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能力主体,是伴随自然进化过程积累形成的,是世界演化史的一个成员,用互补、契合的方式记忆、保持了自己所经历的这个进化分支中的大量信息。而且,构成人的每一个要素、每个环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也都遵循接触 —— 比较与判断 —— 反应与改变这个相互作用的一般原则,是这个原则层层嵌套的复杂实体。

    即便是一个高度分化了的发达的生命体,也仅仅是整个生物圈的一个要素,她的感官、思维、情感、反应体系要以整个生物圈为对象;与此同时,其本身又是由另一层次的要素构成,这一层次中所具备的感觉、判断、反应协调等等能力以自己本身的其他要素为对象。因此,就一个个体来说,它的感觉、思维、反应体系应当分成了两种部分,有两个工作方向:向外的系统和向内的系统。

    已有的经验和科学知识告诉我们,人的内向系统主要以先天的程序为主,根据先天的目标值和基准,自动管理协调每个器官、每个细胞的关系,形成整体的生存需求体系,这是一个自动的、自为的需求系统;例如,我们不必操心食物的消化过程,不必安排乳牙脱落更换的时间,这一些都依照先天程序自动运行。只有在必须采取额外措施才能调整偏差时,内向感官才会把问题提交,才会与外感官体系联系在一起,内感官收集的信息才开始作为元间实体被转移进入自觉的思维体系。例如怎样在冰面上行走、如何按住出血的伤口、怎样撕裂和吞咽被捕获的猎物。自为的、自动实现的需求才开始逐步演变成为自觉的需求,直到对实现需求的部分过程甚至整个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实现知觉和思考。

    知道自己现在的状态,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还应知道对象处在怎样的状态,知道了这些状态与需求之间的差距,还需要知道自己应采取何种措施,还要预测这些措施实施之后可能出现的后果,直到这些评估后果与目标之间的新差距……,就像不断调整姿势让自己更舒服些一样。这个过程就是自我意识过程,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需求就是自觉的需求,就是自觉实现需求的过程。

    需求从自在向自为,再向自觉的进化过程,是世界进化、生物进化的重要途径和线索。

    总之,人同时具有自在、自为、自觉的这三种需求,同时生活在这三个境域里,三者的综合构成了人的实际需求,产生和实现这些需求就成了人的意义和性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