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行业分析报告
2244 0
2015-11-20

     以螺杆机为例,2001年至2011年,中国市场的双螺杆压缩机发展经历了黄金十年,复合增长率超过30%。可是,由于行业的急功近利,疯狂地扩大产能,造成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据2014年统计,全国共有压缩机企业约500家,主机生产企业200多家,其中螺杆压缩机产能达到40万台,库存高达15万台。而2015年国内市场需求才15万台,这意味着全行业一年不生产库存都能满足需求,而国际市场的需求也仅和国内相当。让情况更加复杂的是,外资品牌还在不断进入中国,而国内的新品牌也在不断增加。以压缩机生产具有代表性的上海为例,2014年上海市共有获证生产企业65家,相对于2013年获证生产企业增长了10家。各压缩机供应商只能采取降价、降低首付款和激进的信用销售来降低门槛,以便销售更多的设备。

    可是,市场的真正需求并不依赖于制造商的产能,经济刺激带来的短期繁荣只是把未来的需求提前兑现,通过各种花样繁多的促销手段制造的“人造牛市”并不能长久,打破供求关系的平衡只会给制造商、代理商、银行以及用户带来愈加严重的财务风险。当市场保有量远远超过市场需求时,设备的投资回报率也随之降低,直接影响到客户的还款能力,造成代理商债权增加,信用销售风险剧增。
    对市场和销量过分的追求破坏了行业的生态环境,最终的结果是伤害了行业中的每一个人:制造商、代理商和用户。
    根据行业协会统计,压缩机全行业根据76家会员企业上报数据显示,2014年度实现销售收入1690525万元,同比下降3.3%,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6个百分点。主营业务成本1306978万元,同比下降2.62%,企业运营整体效益下降。76家企业中,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的企业占37家,其中,增长20%的企业有13家;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的企业占39家,其中,下降20%的企业达19家。
    10年来,螺杆机厂家不断刷新价格底线,甚至出现“零首付”、减配等一个个“创新”的营销策略,却很少有人认真评估一下这些激进做法给代理商带来的风险和伤害。
    规则重建: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中国压缩机市场已经连续4年出现增速下滑,也许还这场危机还会继续。面对严峻的市场形势,我们是否思考过: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次压缩机市场的大萧条?亡羊补牢,未为晚也。如果我们不汲取教训,即使侥幸度过了这次危机,下次危机中我们仍然会犯同样的错误,同样在劫难逃!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刚刚降至7%,压缩机行业就感受到严冬的寒冷,可这一增长速度对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已是一种奢望,事实上,2014年中国的销量仍然占据世界最大的压缩机市场。为什么国外压缩机企业在低于2%的经济增长环境下仍然能够生存和发展,而我们在7%的经济增长环境下却难以生存?造成当前危机的原因并非发展速度放缓,而是我们打破了压缩机市场的生态平衡,就像我们曾经毁掉的渔业和森林资源一样。我们不仅毫无理智地投资了大量过剩产能,选择了激进的信用销售模式,在市场下滑时甚至把大量部件总成低价卖到配件市场套现,寅吃卯粮,扼杀了压缩机的后市场!
    国外压缩机成熟市场也会采用信用销售模式,但那些国家有完善的信用控制体系,而且贷款是银行与客户之间纯粹的商业行为,银行有专业的人员对客户的资质和资产进行评估和审核,出现还款逾期将由银行来进行催收或走法律程序。中国的商业环境与国外成熟市场不同,在一个缺少完善信用体系的国家,选择激进的信用销售模式,过度地利用金融杠杆必然会付出惨痛的代价。如果我们不总结经验教训,不分析这次危机产生的根源,不放弃错误的做法,我们就可能会重蹈历史覆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