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374 219
2008-12-25

核心提示:24日,茅于轼出任理事长的北京某研究所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的研究报告,称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耕地保护会导致房价大涨。对此,与会的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怒而退场。

中国经济网12月25日报道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昨日发布“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研究报告,结论为,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面对此观点,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在发布会现场拂袖而去。国务院三农问题智囊则明确表示,天则的结论“经不起讨论”,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

“耕地和粮食产量无直接关系”

与会嘉宾:原粮食储备局局长拂袖而去

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主持的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学术成果发布会昨日在北京举行。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茅于轼教授在会上指出,中国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曾经发生严重的饥荒。但是现在的情况已经完全不同于五十年前,国内国外的条件和环境全都变了。国内已经解决了粮食的生产和分配问题;国外有足够的粮食生产和全球化的市场。发生饥荒的可能性即使不等于零,也是微乎其微的。“可是我们的粮食政策还立足于饥荒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的假定上。”

茅于轼称,特别值得担心的是把粮食安全和保护耕地面积联系起来,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不许突破。我国改革以后的三十年人口增加了45%,粮食产量增加了60%,而耕地是减少的。可见耕地和粮食产量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

对茅于轼教授的观点,应邀嘉宾、原国家粮食储备局局长高铁生教授说,原来以为是一个研讨会才来参加,如果只是一个学术成果发布会,他的很多反对意见将无法充分阐述。随后,他退出了会场。

“保护耕地致房价大涨”

国务院专家:经不起讨论 提高利用率不需占土地

在发布会上,茅于轼教授说,目前保护耕地面积政策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房地产的价格大幅度上升。价格上升并不是钢筋混凝土贵,也不是劳动力的工资高,而是土地供给有限。另外一个长远的后果就是延缓了我国城镇化的进程。几亿人口要进城不可能不占用农地。

“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课题组成员赵农研究员表示,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因而提供充足的粮食用以确保大众的消费,是完全必要的。而我国的体制改革之所以发端于广大农村,正是因为粮食的短缺构成了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当时将粮食安全列为中国的首要国策,是非常必要的。三十年之后,粮食安全的问题在众多的重大国家政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退居次要。将粮食安全与保护耕地面积绝对地对应起来,或者说要求确保18亿亩耕地以保障粮食安全的观点,无疑是错误的,甚至是有害的。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这个结论经不起讨论,事实是,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占地130多平方米,而国际上才80多平方米,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占用农民的耕地,而是需要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市场能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国务院智囊:中国若缺粮,全球谁供应得起?

在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问茅于轼,按照天则的研究结论,是不是说中国已经不存在粮食安全问题、也不存在耕地保护问题,只要有市场,一切都可以解决?

茅于轼回答称,是这样的。在市场经济的自由交易、要素替代的机制下,在国家粮食库存和外汇收入充足的情况下,基本不会发生所谓的粮食安全问题。在现代中国,粮食不安全或大饥荒的事例只发生在经济不自由的计划经济时期。无视耕地作为一种农业要素具有可替代性,并将它与粮食产量——乃至粮食安全绝对地“捆绑”起来,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经验上都是缺乏根据的。政府划定的耕地红线注定是要被突破的,而且原有的21亿亩红线已然被破,这条红线束缚的只是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

上述国务院三农问题专家指出,中国粮食安全的保障,一方面靠严厉的耕地保护制度,即18亿亩耕地红线不容突破,一方面靠提高生产能力。目前的条件下,靠更新生产能力提高单产已经很难了,所以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对茅于轼通过国际市场购买的说法,他很不以为然:“每年全球粮食交易量才2亿多吨,而中国每年粮食需求为5亿吨,中国如果缺粮,谁供应得起?!”

原帖来自:

http://news.163.com/08/1225/05/4U04CD7H0001124J.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12-25 09:16:00

中国的粮食能够完全以来进口吗?!!!

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供给,中国今年早就喝西北风了,

不是确保18亿红线,

还有人质疑18亿红线,

真不知道这样的人是怎么出名的!

中国所谓的大家难道就是这个水平!!!

补充:

知不知道玉米可以造石油?

知不知道大豆也可以造石油?

知不知道还有很多粮食可以造石油?

粮食的长期和短期需求弹性会发生什么变化?

那么石油价格还会不会再次涨上去?

如果石油价格高位运行,买粮食的人会不会去把粮食买给造石油的?

去年美国只是将本国的玉米大量用来制造石油,世界市场大米价格已经涨成什么样子?

如果其他国家也会用粮食做石油呢?

如果大量粮食去做石油了,那么我们那石油来填肚子吗?

另外,什么决定粮食产量?粮食产量会大幅度提高吗?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12:22:5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09:20:00

美国拿玉米造石油,

玉米价格大幅度攀升,

如果遭遇天灾人祸,

中国那么多人怎么活?!

不过,倒是有钱人是不用在乎的,

他们在乎自己的别墅能否再大一点!!!

补充:

初来乍到,嗓门大了点,请见谅!

也许有不少人认识茅老先生,人品之类我没有见过,也不清楚,这个讨论与人品之类没有关系;

不过他那样大的影响力的人物得出这样的结论,确实让我感到愤怒和茫然。

如果参与讨论,希望能够把观点和逻辑亮出来,

请不要写什么伪命题之类的评语,关键是你的观点的支撑;

希望写之前先把别人的观点好好看两眼,不要瞎起哄。

反正我们又不可能现在参与国家大政方针的制定,说说无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5 18:52:2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09:21:00
这个结论的确太草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09:23:00

语不惊人誓不休

何必了,茅老!

何必拿着福特基金的钱做这些研究?

依靠国际市场,去年粮食价格暴涨的时候,如果中国粮食不能自给,通货膨胀还能维持10%以内吗?别和津巴布韦一样,哎,我敬重的茅老啊,你是交大校长茅以升的后人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12-25 09:27:00

茅于轼,真是越老越糊涂了。

市场平时可以依赖,关键时刻就失灵了。次贷危机现在还没有结束,居然还有人把自己的口粮完全依赖市场。

一叹!茅教授要么是人老了糊涂了,这个要同情。要么就是居心叵测,这个就要鄙视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