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贴子已经被admin于2008-12-26 8:42:33编辑过]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其实我挺后悔在新华书店买了茅老头的这本书的。还不如看看张爱玲的散文集。
老头子老了,糊涂了。还指望粮食靠进口?
看看朝鲜的状况。
看看今年上半年泰国米的价格飙升。
看看这几年大豆的价格、铁矿石的价格、石油的价格。
情况就是中国需要什么,什么就涨价。
老头儿说 18 亿亩红线可以突破,怎么看怎么是地方政府、KFS 的代言人。地方政府这几年做惯了地主,靠土地出让鼓起了腰包。
要开发土地可以,去大西北,去黄土高坡,那里土地多的是。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看看美国欧洲的粮食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吧。
看看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主导的社会的农业政策,看看关于农业市场的经典论文和分析,是谁经济学没学好?
要说做学问,“择优分配原理”?还说是原创。
尽写一些片面而浅陋的初级入门读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6 21:10:53编辑过]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看看美国欧洲的粮食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吧。
看看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主导的社会的农业政策,看看关于农业市场的经典论文和分析,是谁经济学没学好?
要说做学问,茅于轼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择优分配原理”?还莫名其妙的说是原创。
尽喜欢写一些片面而浅陋的初级入门读物,不好好做学问。
兄台好笑,茅老使用的不是现代主流经济学难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他就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泰山北斗,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界的权威。关于农业市场的经典论文和分析,我想在茅老眼里比起其“则由分配理论”来要差一些吧!兄台还是看一看茅老主编的《现代经济学前沿》吧,这可是学习现代主流经济学必看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泰斗就是泰斗,不容置疑。[em07]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看看美国欧洲的粮食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吧。
看看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主导的社会的农业政策,看看关于农业市场的经典论文和分析,是谁经济学没学好?
要说做学问,茅于轼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择优分配原理”?还莫名其妙的说是原创。
尽喜欢写一些片面而浅陋的初级入门读物,不好好做学问。
兄台好笑,茅老使用的不是现代主流经济学难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他就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泰山北斗,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界的权威。关于农业市场的经典论文和分析,我想在茅老眼里比起其“则由分配理论”来要差一些吧!兄台还是看一看茅老主编的《现代经济学前沿》吧,这可是学习现代主流经济学必看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泰斗就是泰斗,不容置疑。[em07]
顺便告诉兄台,崇洋媚外不好。美国噢周的粮食政策是他们的,茅老受的是中国。他在中国生活了几十年了,对中国的国情还是了解的。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再说了,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可是非常有名的。其中,盛洪、张曙光等当前中国现代主流经济学界的名人都在里面。因此说,这份报告是十分有分量的。从这份报告引起的关注就可以看得出来。[em07][em07]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看来这位先生是对经济学很懂!那就得向先生学习一下了!
那咱们就先从经济学是什么学起吧!请问先生:经济学是什么?
先确定了这个前提,其他的问题随后再向先生请教!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看看美国欧洲的粮食政策和耕地保护政策吧。
看看在现代主流经济学主导的社会的农业政策,看看关于农业市场的经典论文和分析,是谁经济学没学好?
要说做学问,茅于轼有什么能拿出手的东西?“择优分配原理”?还莫名其妙的说是原创。
尽喜欢写一些片面而浅陋的初级入门读物,不好好做学问。
兄台好笑,茅老使用的不是现代主流经济学难道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他就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泰山北斗,是现代主流经济学界的权威。关于农业市场的经典论文和分析,我想在茅老眼里比起其“则由分配理论”来要差一些吧!兄台还是看一看茅老主编的《现代经济学前沿》吧,这可是学习现代主流经济学必看的。现代主流经济学的泰斗就是泰斗,不容置疑。[em07]
好笑,《现代经济学前沿》本科就看过,就不评论了(我宁愿相信他老先生只是挂名而已),只是把这个东西拿出来,对茅于轼老先生本人来说并不是加分吧。
主流经济学只是工具,还要看怎么用,茅于轼是引路人,不见得就是权威吧,再退一步说,权威就是对的?
“择优分配原理”不是什么新东西,不信自己去读。
要讨论他这次的观点对不对,把他的全部分析贴出来大家看,有没有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交易制度作分析?有没有考虑大国博弈中的最优策略?有没有对国际粮食市场结构作分析?对市场稳定性做实证分析?有没有对未来的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做计量分析和预测?有没有对不同条件下,市场各方最优策略的考虑?及其影响?
没有严谨的分析和研究,就武断地抛出自己的观点,也不顾及自己的影响,确实是很不妥的。
茅先生的分析总是“价格理论”的传统范式,很少有什么新东西了。不要以为有几个牛人坐在那儿,所有东西就是对的,你经历几次研讨会就知道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6 21:00:59编辑过]
对不起,一时冲动,未能注意言辞,谢谢提醒
大家就观点讨论吧,不要像我这样。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6 21:18:14编辑过]
要讨论他这次的观点对不对,把他的全部分析贴出来大家看,有没有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交易制度作分析?有没有考虑大国博弈中的最优策略?有没有对国际粮食市场结构作分析?对市场稳定性做实证分析?有没有对未来的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做计量分析和预测?有没有对不同条件下,市场各方最优策略的考虑?及其影响?
没有严谨的分析和研究,就武断地抛出自己的观点,也不顾及自己的影响,确实是很不妥的。
说得很好。
我想知道的是我国提出的18亿亩红线“是否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交易制度作分析?有没有考虑大国博弈中的最优策略?有没有对国际粮食市场结构作分析?对市场稳定性做实证分析?有没有对未来的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做计量分析和预测?有没有对不同条件下,市场各方最优策略的考虑?及其影响?”
如果没有,茅的质疑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
要讨论他这次的观点对不对,把他的全部分析贴出来大家看,有没有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交易制度作分析?有没有考虑大国博弈中的最优策略?有没有对国际粮食市场结构作分析?对市场稳定性做实证分析?有没有对未来的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做计量分析和预测?有没有对不同条件下,市场各方最优策略的考虑?及其影响?
没有严谨的分析和研究,就武断地抛出自己的观点,也不顾及自己的影响,确实是很不妥的。
说得很好。
我想知道的是我国提出的18亿亩红线“是否对国际粮食市场的交易制度作分析?有没有考虑大国博弈中的最优策略?有没有对国际粮食市场结构作分析?对市场稳定性做实证分析?有没有对未来的粮食的供给和需求做计量分析和预测?有没有对不同条件下,市场各方最优策略的考虑?及其影响?”
如果没有,茅的质疑是不是有一定的道理?
茅于轼的重点并不是18亿亩是多还是少,他的问题出在放弃粮食的自给转而依赖国际市场。
至于耕地到底需要保护多少,18亿有没有做研究,我不知道,政府的18亿亩即使超过需要了,也不代表茅于轼的上述观点就是对的。
国际粮食市场根本不是一个教科书上的“完全竞争市场”,要复杂得多,交易方式也很特殊,实验经济学说明在不同的出价规则下参与个体的最优策略不同,价格也不一定收敛到“均衡价格”(存不存在均衡价格还是个问题)。加之复杂的政治影响,至少现在的国际粮食市场绝对不是一个可以依靠来源。
当然,考虑到粮食生产和需求等方面的特殊性,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2-26 22:03:26编辑过]
粮食供给多了,就是劣等品,粮食供给少了,就是必须品。
要是赶上灾年,粮食成为必须品的话,价格就成为了天文数字。中国有粮食什么都好说,没有了粮食,
说什么都不好说。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看来这位先生是对经济学很懂!那就得向先生学习一下了!
那咱们就先从经济学是什么学起吧!请问先生:经济学是什么?
先确定了这个前提,其他的问题随后再向先生请教!
误会,我不懂经济学,但是茅先生懂啊,很多著名的主流经济学者都经过他指点的,对他很佩服的。比如,张曙光响声就说过,他原来和茅先生有些看法不一致(关于什么方面的我忘记了),但是警告茅先生一番耐心、细致的讲解,张先生服了,从此很尊重茅先生了,而且还因此一起创立了天则。比如,人大的周业安,年纪轻轻就成了博导,但在他的一本书的后记里就提到了茅先生对他的指导,对他的经济学影响非常大!等等![em07]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看来这位先生是对经济学很懂!那就得向先生学习一下了!
那咱们就先从经济学是什么学起吧!请问先生:经济学是什么?
先确定了这个前提,其他的问题随后再向先生请教!
误会,我不懂经济学,但是茅先生懂啊,很多著名的主流经济学者都经过他指点的,对他很佩服的。比如,张曙光响声就说过,他原来和茅先生有些看法不一致(关于什么方面的我忘记了),但是警告茅先生一番耐心、细致的讲解,张先生服了,从此很尊重茅先生了,而且还因此一起创立了天则。比如,人大的周业安,年纪轻轻就成了博导,但在他的一本书的后记里就提到了茅先生对他的指导,对他的经济学影响非常大!等等![em07]
茅于轼确实是引路人,反对他某个观点,又不是一棍子打死。就他此次的观点而言,他的理由确实欠妥。
茅老的这一观点早就阐述过了,在它的新版生活中的经济学当中就说过了,而且还说了你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同意取消18亿亩红线,原因有二:
1.你们对经济学基本不懂(你们不懂经济学,还吓嚷嚷啥,闭上你们的臭嘴);
2.保留这18亿亩红线关系到你们的切身利益!(比如那位粮储局长,若是粮食少了她岂不是做不成官了)!
我想着这里反对取消18亿亩红线的肯定不是利益相关者,那只能是你们对经济学无知,好好学学经济学吧,特别是多和茅先生学学!

看来这位先生是对经济学很懂!那就得向先生学习一下了!
那咱们就先从经济学是什么学起吧!请问先生:经济学是什么?
先确定了这个前提,其他的问题随后再向先生请教!
误会,我不懂经济学,但是茅先生懂啊,很多著名的主流经济学者都经过他指点的,对他很佩服的。比如,张曙光响声就说过,他原来和茅先生有些看法不一致(关于什么方面的我忘记了),但是警告茅先生一番耐心、细致的讲解,张先生服了,从此很尊重茅先生了,而且还因此一起创立了天则。比如,人大的周业安,年纪轻轻就成了博导,但在他的一本书的后记里就提到了茅先生对他的指导,对他的经济学影响非常大!等等![em07]
你不妨去请教一下茅先生,看看他是否真的彻底搞懂这个问题了!
我在这里非常欢迎茅先生的弟子和传人们来替茅先生回答这个问题!
今年就出现人家有米不卖的事实,而且那个事实正好是在茅于轼说“如果不是丧心病逛人家不会有米不卖(大意如此)”不久发生的。另一个事实是温总理刚上台时背着钱去美国买米,结果人家不卖,之后中央便没有听信北大派的自由贸易论,大抓农业。但是这些铁的事实没有改变茅于轼,他仍然坚持这种观点,这不可思议。
粮食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质,在国际斗争中它是我国最大的软肋,这已经不是经济学问题。茅于轼的错误就是将重大的国际政治问题当做自由贸易的经济学问题来看待,大方向是错误的。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