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博弈论
4546 9
2005-08-26

请问一下吉本斯的博弈论第二章的习题里提到的“乐善好施悖论”怎么证明啊?

我觉得他关于函数的性质不足以推导出严格的数学证明……

题目大致是这样的:

一个家庭,有小孩和家长两个博弈参与人,两人的收入分别为Ic和Ip,是外生给定的;博弈分两期,小孩在第一期决定一个储蓄额S,并在本期消费Ic-S,获得效用U1(Ic-S);家长观察小孩的选择,然后选择一个赠与额B给小孩;于是小孩的第二期效用是U2(S+B);家长的收益分两部分V(Ip-B)+k【U1(Ic-S)+U2(S+B)】,其中k大于零,表示家长对小孩福利的关心程度

要求证明:在这种情况下小孩的储蓄会很少

偶觉得他的思路应该很明显,从家长的收益中推导出其最优反应函数,我想应该是(在一定条件下)是要求让小孩在两个时期平稳消费。但是偶不能给出严格的数学证明:(

请各位大侠指点指点

[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8-26 13:56:00

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对父母求最优,得到一阶条件是v'(Ip-B)/U2'(S+B)=k。由这个式子,易得B是S的减函数,且B随S的变化率始终小于1。用不太严谨的式子表示,即-1 < B'(S) < 0。

然后对孩子求最优,得到孩子的最优储蓄量S*满足U1'/U2'=1+B'(S*),所以0 < U1'/U2' < 1,即U1' < U2'。孩子的福利在下述条件下达到最优:最后一单位金钱用在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所带来的边际效用相等,即U1'=U2'。而在两阶段博弈的情况下,却是U1' < U2'。又因为U1和U2都是递增凹函数,所以Ic-S过大(也即S过小),而S+B过小。因此,适当增加S,并相应减小B,会减小Ic-S并增大S+B(虽然B(S)递减,但减小的量小于S增加的量),从而提高孩子的福利,并可以最终达到U1'=U2'的水平。当然,在B减小和孩子福利提高的情况下,父母的福利也会提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7 10:09:00

2楼的解答完全正确。这是一个典型的二阶段完全信息博弈,运用逆向归纳法,先假定S给定,计算父母的最优决策,即对B求导;接着假定B给定,注意此时B是S的函数,再对孩子的两阶段效用函数加总求S的导数;将第一次的计算结果代入第二次计算,即可得到2楼的解释。

这好像是什么“坏男孩效应”?运用在投资决策当中很普遍,其实类似于国有企业的软预算约束现象,不是吗?我觉得大家应该在解题的基础上考虑其运用,这样学习效果或许更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8 09:47:00
此似乎是贝克尔的Rotten Kid Theorem,是说在一个二人系统中,其中有一个利他的,那么即使另一个人是利己的,他也会表现得利他。非常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8 10:24:00
前提应该是u,v均为增函数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8-28 10:34:00

2楼的,问一个弱智的问题,

“首先对父母求最优,得到一阶条件是v'(Ip-B)/U2'(S+B)=k。由这个式子,易得B是S的减函数“

是这么来的吗?

如果b增加,s不变或增加,则U2'(S+B)增加,所以v'(Ip-B)增加,则Ip-B增加,则b减少,不成立,所以s只能减少。

那就意味着u,v必须同为增函数或同为减函数吧?

还有B'(S)大于-1怎么来的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28 10:42:25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